這事,可以留給兒孫做。
何況,真分南北榜,到時候南方和南方抱團、北方和北方抱團。
兩方內部,還會分成不同派係。
到時候,大明朝堂就整天忙著黨爭吧。
朱元璋冷哼一聲:“咱倒要看看下次科舉,是否又全是南方士子上榜!!!”
“妹子,你可還記得後人說的洪武四大案?”
“咱有預感,這其中必定有科舉一案!”
“咱原本預留了一代人的時間,若非天幕,咱至少得等到洪武二十多年以後才會重開科舉!”
“洪武年號總共就三十一年,這案一定是最後的,就是不知在他之前還是之後?”
老朱伸手指向藍玉,嚇的他馬上將脖子縮進胸腔。
“瞅你那副模樣,咱要殺你,就不會讓你來,還讓你協助老四監國了。”
藍玉連忙跪地:“謝上位。”
“彆謝了,你指不定心裡還怎麼罵咱,覺得自己多冤屈呢。”
“本來就冤……”藍玉連忙捂住嘴巴。
特娘的,怎麼把心裡話說出來了?
藍玉閉上眼睛,做好挨揍的準備。
卻不料腋下受力,被人扶起。
“咱給你個機會,你要是想明白了咱為啥要殺你,咱可以許你一個封國,真正的封國。”
“不過嘛,你不能去,讓你兒子去封邦建國吧。”
藍玉臉都要笑爛了,連忙問道:“上位,真的啊?”
“咱說流放,就肯定流放。”
“咱說滅全族,就肯定滅全族。”
“咱信譽應該挺好的吧?”
“謝……”藍玉又要跪下謝恩。
“啪。”
老朱一巴掌扇過來:“不打你一下,不得勁。”
“行了,慢慢去想吧,不準問彆人,自己想出來的才算。”
藍玉捂著五個巴掌印的半邊臉連忙坐下,嘿嘿嘿的傻樂。
朱棣餘光掃過去,你真沒腦子嗎?
我用腳趾蓋都能想到爹將來會怎麼操作,你還當個天大的好事一樣傻樂?
“標兒,咱們研究一下如何規定文體。”
見朱棣一副看透一切的表情,又想起他把洪武年號續到了三十五年,老朱手癢難耐。
“啪。”
“去拿紙筆,把我和你大哥的討論記下來。”
八股文,起源於宋朝科舉的“經義。”
明初第一場科舉,考試文體“略仿宋經義”,洪武二十四年才對程文格式進行了規範。
但此時的八股文並不成熟,或者說根本算不上我們認知中的八股文。
永樂朝至景泰朝八股文開始萌芽,天順朝至弘治朝八股文才算成熟完備。
後先以理學入八股,又以心學入八股,還有俗話入八股。
談不上百花齊放,但也並不是我們所了解的八股模樣。
曆史書上曾評價:八股文嚴重束縛了學子們的精神思想,嚴重限製了民眾的創新意識。
這段評價的前言是:明清兩朝。
但嚴格意義來說,評價裡的八股文應該單指清朝八股文。
順治二年規定:“定文有正體。凡篇內字句,務典雅純粹。不許故摭一家言,飾為宏博。”
順治九年又規定:“其有剽竊異端邪說,矜奇立異者,不得取錄。”
康熙初年,更是在《科場條例》強調:不能決裂本題、不遵傳注、引用異教、影合時事、摭入俚言諧語、有過五百五十字者,小束大結不分明者……等等。
到了乾隆時期,乾隆本人更是親自下場規定首場三藝的虛字統一規範。
比如承題,首藝用“夫”字,次藝用“蓋”字,第三篇用“甚矣”。
破題、起講所用虛字也有明確限定。
從這開始,才是我們在曆史書上了解的那個八股文。
……
清朝,乾隆年間。
“看看,有規範、有模板、還有相關書籍提供範文,這和朕做的有什麼區彆嗎?”
“後世憑什麼說朕的政策是愚民?”
乾隆知錯但不改……不,在乾隆心中並不認為自己錯了。
此事對華夏來說是錯,對愛新覺羅家族來說卻是好事。
有天幕提醒又如何?
大清絕不會亡在自己手裡!
乾隆比漢人還了解漢人,正因如此才能做出推斷。
團結起來的漢人確實可怕,可沒有團結起來的漢人,比一盤散沙還不如。
明末民亂時候他們不團結,所以李自成入了京。
大清入關時候,他們也不團結,所以大清入主紫禁城。
哪怕他們在大清立足未穩之時稍微團結一點,都能有個南北劃江而治的局麵。
可他們也沒有。
即便是三藩之亂時,那群嚷嚷著反清複明之人隻要不把吳三桂當叛賊,與他合力,如今之天下是誰人做主亦未曾可知。
那群真心想恢複明朝的人,幾乎全死光了。
現在嚷嚷著反清複明的都是什麼人?
乾隆冷笑一聲:“想建立宗教國的。”
“利益受損的。”
“文人不得誌的。”
“一群土雞瓦狗。”
“口中嚷嚷著反清複明,恢複漢家江山,真正這樣想的人有多少?”
“怕是萬裡挑一吧……”
乾隆拍拍顒琰的肩膀:“所以,不要怕他們造反。”
“隻要有足夠多的既得利益者,就亂不起來。”
“百姓造反,就殺一批,再殺幾個貪官汙吏解決一下他們心裡的怨恨,這事也就了了。”
“至於士紳,那就是群賤貨,你給他好臉色,他就敢在金鑾殿上罵你,殺頭都不怕,就為了在史書上留個清名。”
“可你若是對他狠,把他骨頭打斷了,他就會對你搖尾乞憐,無時無刻不想著給你歌功頌德。”
未來的嘉慶帝不解的問道:“皇阿瑪,那您叫和珅來……”
“自然是讓他去巡視各地八旗,若不收拾一下,隻怕他們連拿著鋤頭的農夫都打不過了。”
“他貪歸貪,但也能辦實事,何況……”
愛新覺羅.顒琰連忙接話道:“兒臣知道,他的錢,未來都是國庫的。”
“知道就好,朕百年之後,你要立即把他殺了。”
“皇阿瑪,這不是重蹈前明崇禎帝殺魏忠賢的覆轍嗎?”
“至少也應該等兒臣找到自己的和珅,再殺他吧?”
乾隆微不可察的搖搖頭,罵道:“愚笨,若是永璉,他絕不會問出如此愚蠢的問題。”
愛新覺羅·永璉,早夭,年僅六歲。
未來的嘉慶帝心裡不服,我還不如一個九歲的孩子聰明?
乾隆見狀,本想怒罵一番。
但轉念一想,這也是自己親兒子。
還是如今的皇子中矮個子裡挑高個子挑出來的。
其他的皇子,還不如他。
長歎一口氣,乾隆開口解釋道:
“沒有天幕出現,你可以如此操作。”
“但有了天幕……你政鬥是不如他的。”
“他不需要反清複明,也不需要用西洋的君主立憲,就一點,他要恢複八王議政怎麼辦?”
“給他臉了,他一個狗奴才,也敢妄談天家私事?”
乾隆反問道:“你是能壓住大臣,還是能壓住宗室?”
“連你的幾個弟弟,你都不一定能壓住。”
“事成,宗室分享皇權。”
“事敗,你頂多殺了和珅,難道能把宗室都殺了?”
“和珅隻需要拉攏到足夠多的人支持,你一點辦法都沒有。”
“慢慢的削弱皇權,你就成個傀儡吉祥物。”
未來的嘉慶帝喃喃自語道:“和珅真會這樣做嗎?”
這事,對和珅幾乎一點好處都沒有。
即便恢複八王議政了,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肯定也是殺了和珅。
完全可以說得上是損人不利己。
“你不了解和珅。”
乾隆將手中的檸檬水遞給兒子:“你更不知一個人被逼到絕境,會做出什麼。”
“他會拚著粉身碎骨,也要啐你一口,隻會解心頭恨意。”
“嘶……好酸,這真能長壽?”
乾隆笑罵道:“朕給你,是讓你倒了,幫朕重新倒一杯熱的,你個兔崽子,還喝上了。”
顒琰嗬嗬傻樂兩聲。
不知為何,乾隆明明是在罵他,他卻從乾隆的語氣中感覺到了父愛,這是數十年來從未有過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