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離譜的越南
ps:安南雖然對中原稱臣,但內部一直以皇帝、皇後、太子、公主等自稱。
【#離譜的越南#】
【李朝,是越南曆史上的一個王朝,因王朝君主姓李而得名。
李家祖籍是深州饒陽,也就是如今河北省饒陽縣,衣冠南渡時期,到了福建晉江安海李家莊,乾脆棄官從商,“放舶真臘、暹羅、交趾諸地”。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李公蘊趁著越南前黎朝內亂,奪位建國。
該朝後來接受宋朝冊封,所以在史書上也被記載為:安南國。
公元1209年農曆七月,因爆發動亂,當時皇帝李高宗和太子李旵出逃。
逃難過程中皇太子李旵與大隊伍走散。跑到了即墨鄉今位於越南南定省)一個叫海邑劉家村的地方,被當地的豪強家族陳氏所救。
然後,李旵娶了陳家的女兒陳容,陳氏一族發兵平亂,助李高宗回京。
公元1210年,李高宗去世,李旵登基,史稱李惠宗。
李惠宗與陳蓉生下了長女李瑩和次女李佛金也名李天馨)。
李惠宗去世後,陳蓉又嫁給了他的堂弟陳守度,於是兩個公主就變成了陳守度的養女。
然後陳守度讓李瑩嫁給了他的大侄子陳柳,讓李佛金嫁給了他的小侄子陳太宗諡號)。
陳柳和陳太宗是兄弟關係。
但是因為李佛金沒有生下子嗣,所以陳守度先是讓李佛金和陳太宗離婚,把她嫁給了大將黎輔成。
隨後,他又讓李瑩和陳柳離婚,強迫李瑩嫁給了陳太宗。
最抽象的是:李瑩和陳柳生了個女兒叫做陳韶,李瑩和陳太宗生了個兒子叫做陳晃,而陳韶和陳晃又結成夫妻。
而更加抽象的就是:李瑩在和陳柳離婚,嫁給陳太宗之前就已經懷上了身孕。
所以,她和陳太宗所生下的陳晃也有可能是她和前夫陳柳的兒子。
然而更加抽象的是在這些離譜關係的背後,還有一個更加離譜的事件。
而這個事件的主要策劃者是剛才說到的關鍵人物陳守度。
陳守度是越南李朝的外戚權臣,當時的國王是李惠宗,李惠宗隻生下了兩個女兒,而陳守度本人大權在握,於是在這種情況下陳守度就生出了一個跳反的想法。
他想讓陳家的後人來合法的繼承李家皇位。
但問題陳家的後人怎麼才能合法繼承李家的皇位?
按常理來說,一個大臣想要篡權想要跳反,首先就得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來證明自己改朝換代的合法性。
比如經典的三辭三讓,是他非要把皇位禪讓給我。
再比如說經典的黃袍加身,是兄弟們硬把我推上來,這是陷我於不忠不義之地,你們可真是害苦了朕。
但陳守度兩樣都沒選,搞出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方法——娶皇帝。
聽起來可能不好理解,具體的操作是這樣的:
首先,他脅迫堂姐夫李惠宗把皇位傳給了女兒李佛金。
然後,他毒殺了李惠宗,並且娶了李惠宗的皇後,也就是他的堂姐陳蓉。
這樣一來,新上位的李佛金也就變成了他的女兒。
接下來,他又讓李佛金嫁給了自己的侄子陳太宗,再讓李佛金讓位給陳太宗。
然而,離譜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陳太宗也搞出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操作。
他廢黜了自己的皇後李佛金,把她降格成為了公主。
然後又以聯姻的方式,把既是他皇後、又是他公主的李佛金許配給了大將黎輔成。
李佛金的經曆如下:李朝公主→李朝皇帝→陳朝皇後→陳朝大臣的妻子。
一套操作下來,李朝皇帝成了陳朝皇後,李朝公主又成了陳朝大將的妻妾。
就這樣完成了一次看起來不太光彩,實際上也確實不光彩的改朝換代,陳守度宣稱:陳家獲得了李朝的正統。
這也就相當於清朝搶了明朝的皇後,搶了明朝的公主,然後以此說明自己是朱元璋的正統,傳承了朱元璋的血脈一樣離譜。
所以,陳守度做法非但沒有得到李朝宗室的認可,反而還引起了李氏家族的口誅筆伐。
陳守度不是什麼嗜殺之人,見不得什麼血腥的場麵。
他打著祭拜李家先祖的名義邀請了李氏皇族的成員,隨後直接在宴席上放著機關,將前來李的朝皇室成員全部活埋。
但李家畢竟是前朝的皇室,陳守度不可能殺光所有的李姓族人。
即便是全部殺光,也難保不會有人打著李朝的名義推舉出一個李姓皇帝來反對他。
於是陳守度又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想要反陳複李,首先得有李。
陳守度昭告天下,說自己的先祖叫做陳李,因此為了避諱,所有姓李的人都要改姓為阮,從源頭上直接刪除了李這個姓氏。
但接下來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陳家能夠篡奪李家的江山,主要就是因為陳家的外戚身份,該怎麼才能保證陳家的江山不會被另一個外戚所篡奪呢?
陳守度又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內部婚配。
而且還不是單純的皇室內部婚配,而是陳家所有宗室成員全部都要儘可能的做到內部婚配。
除此之外,陳朝所有的高級官位都需要由陳氏家族的成員擔任,所有官員的任命都要以陳姓為主。
簡單來說:誰的陳家血脈越純粹,那誰的官位也就越高。
李瑩和陳柳生下了女兒陳韶,李瑩又和陳太宗生下了二代目陳聖宗。
陳韶和陳聖宗結為夫妻,並且共同生下了三代目陳仁宗。
陳仁宗娶了陳柳的孫女——陳幀,二人生下了四代目陳英宗。
陳英也娶了陳柳的孫女——萬德夫人。
而之後還出現了一個更抽象的事件:陳朝的九代目叫做陳藝宗。
他把女兒天輝公主嫁給了自己的侄子陳建黃。
結果沒想到,天輝公主愛上了陳建黃的堂弟陳元淵。
得知這個消息後,陳藝宗大怒,他一怒之下就怒了一下。
因為不能把女兒嫁給外姓,所以他又把天輝公主嫁給了陳元淵的弟弟——陳元行。
在陳守度的操作下,陳朝確實沒了外姓權臣,因為現在滿朝都是陳姓權臣。
而這也造成了兩個嚴重的問題。
第一:後代質量問題。
六代目陳憲宗,智力隻能勉強達到認字的水平,但卻理解不了複雜的政令,年僅十九歲就因病去世,還沒有留下子嗣。
七代目陳裕宗,雖然大腦沒什麼問題,但也沒什麼生育能力,最後隻能通過收養的方式來延續皇位,享年高達三十四歲。
第二:繼承權的問題。
皇室後代頻繁夭折,應該由誰來繼承皇位?應該按照什麼規則來繼承皇位?
答案是沒有規則。
隻要你姓陳,你就有可能繼承皇位。
所以在陳朝的中後期,幾乎每一次皇位的傳承背後都是一場皇室的亂動。
比如在陳聖宗時期,他的弟弟陳益稷就投降元朝,希望借助元朝的力量來爭奪皇位,並且還帶著元朝的軍隊來痛擊祖國。
陳守度想了無數的好辦法,篡位謀國、避免外戚乾政,把所有關鍵職位都留給了陳朝宗室成員,難道他就沒有考慮過宗室內部的權力鬥爭嗎?
他確實考慮過,他也確實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搞出了更加抽象的上皇製度。
上皇製度:即老皇帝在正值壯年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傳位給新的皇帝,之後老皇帝和新皇帝共同治國。
兩個皇帝各自都有各自的朝堂,屬於在敵人分裂我之前,我就直接自我分裂。
任何一種製度都有它的好處與壞處。
上皇製度的好處就是老皇帝可以將權力平穩的移交給新的皇帝。
但問題是老皇帝和新皇帝到底誰說了算?
名義上是新皇帝說了算,但新皇帝隻是名義上說了算,實際上是老皇帝說了算,實際上老皇帝說了也不一定算。
這是一個兩難自解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