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長安。
呂雉看著劉邦興致勃勃的將手中的臘肉、米、油交給宮人,讓他們去做飯,有些不解。
“陛下就沒什麼想對兒孫們說的?”
“乃公又不像始皇,一個火藥而已,都要在天幕上炫耀一番。”
“乃公的大漢也不是二世而亡,足足有四百年,乃公沒什麼話對兒孫說。”
“說了他們又不會聽,兒孫自有兒孫福,隨他們去吧。”
大唐,貞觀年間。
天幕結束的時候,李淵就走了,對於搶評論機會,他沒有任何興趣。
兒孫是二郎的兒孫,朕能對他們說什麼?
又或者對武德年間的自己說,傳位給二郎或者殺二郎嗎?
有什麼用嗎?
有人會聽嗎?
能解武德年間的困境嗎?
還不如不搶,免得搶到了又不知道說什麼。
殿內。
李世民看著獨自前來的內侍,皺起眉頭:“孫神醫呢?”
內侍聞言,連忙跪地,頭如搗蒜般砰砰作響。
“到底發生了什麼?”
“事無巨細的說給朕聽!”
三分鐘前。
內侍帶著孫思邈,與李淵在路上相遇。
“拜見上皇。”
“孫神醫這是進宮報喜?”
“火藥有了進展,想必幾日之內就能造個火器雛形。”
“孫神醫果然不愧是神醫。”
李淵扶著腰低下頭,內侍見李淵有話要對孫思邈說,便往後退去,卻被李淵攔下。
“你也聽,否則傳出去,會被人說太上皇欲用火器謀反呢!”
內侍連忙跪倒在地,口稱不敢。
李淵小聲的問道:“孫神醫可善男科?”
“二郎久經沙場,身有隱疾,那方麵還行,就是時間短了點,神醫可有強腎固本之法?”
孫思邈一臉疑惑,這事應該陛下對自己說啊,怎麼可能讓上皇代勞?
“二郎要臉嘛,你懂的,男人嘛。”
孫思邈雖然很懷疑上皇是在說自己,卻沒有拆穿,點了點頭,示意自己確實有法能治。
“可還有其他病症?”
“時間短,腰疼,尿的時候有點像滴水。”
“能治,現在抓藥嗎?”
李淵點點頭,又小聲問道:“有沒有專門延長時間的方法,立刻見效且對身體傷害不大的?”
“有,但是需要的藥材很名貴。”
“朕……朕的二郎乃是大唐天子,富有四海,名貴藥材不缺,神醫隨朕走一趟,先把藥給二郎抓上,可好?”
孫思邈這下很確定了,不是陛下想要,是上皇自己想要。
但上皇都已經抓著自己的手,難道自己還能拒絕嗎?
李淵輕輕踢了一腳內侍,讓他抬起頭來,“回去對二郎說,朕帶著孫神醫幫他抓藥去了。”
內侍顫顫巍巍一字不差的講完太上皇與李淵的對話,將頭深深埋下。
殿外晚風輕輕的吹,落在他耳中像是列祖列宗在呼喚自己。
但李世民並沒有如內侍設想一般勃然大怒,反而喃喃自語:“孫神醫還真有方子啊?”
“起來吧,是朕讓你一字不差的告訴朕,其中些許冒犯之言,朕不怪你。”
“朕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交給你!”李世民走上前將不敢起身的內侍扶起,又輕輕為他拍打著身上的灰塵。
內侍何曾享受過這般待遇,這一刻,彆說讓他去做一件事,即便馬上讓他去死,內侍也是毫不猶豫的。
“今夜你去上皇宮殿外守著,把該記的記下來,朕怕上皇縱欲過度。”
“陛下,記什麼?”
李世民小聲對內侍囑咐一番。
內侍嘴巴瞬間張大,能塞進去一顆鵝蛋。
“這件事,天知地知,朕知你知,朕不希望有第三個人知道!”
【隋朝.隋文帝時期.楊堅:史書上關於廣兒的記載是依照慣例嗎?】
所謂的依照慣例,即將王朝末年的幾位君主,尤其是末代君主的錯誤放大,功績模糊,有的甚至會編造一些不存在之事。
楊堅很想知道史書的記載到底有多少是真的,雖然他不確定唐朝的人會不會告訴自己,但他很確定一點,如果李淵當皇帝的時期,李淵搶到了一定會告訴自己。
【唐朝.武德年間.李淵:本朝依照慣例,些許誇張,但並未編造,後朝不知。】
楊堅歎了口氣,揮揮手讓楊勇、楊廣、李淵回家休息了。
頓了頓,又命宮人將楊廣、楊勇叫了回來。
楊堅看向楊廣:“回去好好想想,可能會是什麼原因導致亡了國,朝臣也好、世家也罷,亦或者你自身原因,凡是你想到的,都給朕寫出來。”
楊堅側過頭,看向楊勇:“你如果登基之後,會如何治國,不要給朕寫什麼大道理,寫具體措施和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以及你會如何應對!”
楊堅強調道:“你們隻有這一次機會!”
望著兩個兒子遠去的背影,楊堅無奈的歎了口氣。
一個兒子不爭氣,名正言順的太子爭不過弟弟,另一個太爭氣,爭氣到把國家都亡了。
兩個人加起來還不如一個飯桶生的兒子。
“阿嚏。”宮外正思索著是不是逃過一劫的李淵連忙緊了緊衣袖。
......
大唐,不講武德的武德年間。
唐皇李淵也歎了口氣。
自己隻是隨手一點,居然搶到了。
自己本想直接兌換成肉米,不發表任何話語的。
但楊堅的信息出現了,為了開皇年間的一家老小性命。
“唉,開皇年間的全家性命在彆人手中,或有解法。”
“可如今幾個兒子的性命在自己手中,卻不知道如何解……”
……
【西遼.耶律大石:遼國乃漢家正統,大遼以後世官話為雅音,以後世文字為官文。
古語有雲:唇亡齒寒,卻不想宋國學東吳聯曹害劉,行親者痛仇者快之事,導致國都淪喪、漢家衣冠南渡。
金國女真者,蠻夷也,不通教化,率獸食人。
宋國君臣因一己之私,以致漢家半壁江山淪入胡虜之手,難道不愧對漢家諸位先賢聖皇嗎?
今之大世,正如三國末年,遼國如昭烈帝武侯治下之季漢,宋國如孫權治下之東吳。
耶律氏,劉姓,堯帝苗裔也。
宋國,趙姓,舜帝苗裔也。
金國,女真蠻夷也。
大遼不日就將北伐,宋國君臣當思之慎之,莫要再做胡人快漢人痛之事。
嶽飛者,漢之良將也,若宋國君臣恨之、厭之、棄之,君可往遼國來。
君若來,朕當效仿昭烈帝與武侯舊事,拜君為丞相,總攬軍政大事。
大遼君、臣、民,皆說漢話、習漢字、行漢禮,立誌一統漢家江山,使老有所養,幼有所依,複三代盛世。】
始皇數了數,這都快三百字了。
“他怎麼能發這麼多字?”
扶蘇指了指自己麵前的天幕。
【規則第三條第二小項:今日可發送字數為三百字,標點符號不計入。】
“吸!”
“呼!”
始皇深吸一口氣。
失算了,還以為規則和昨天一樣。
東漢,公安縣,湖邊。
張飛一臉問號,“不是,他怎麼能發這麼多?”
劉備解釋道:“因為今天規則改了,三百字。”
“三弟,剛才我發的,你沒有看嗎?”
“全是人名,俺還以為沒超過一百五呢……”
“不對啊,大哥,既然是三百字,拋去前後的話語,也能發五十個名字吧,您怎麼沒發完?”
“您該不會是……”
劉備點點頭,示意張飛看看自己發的。
張飛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還好有字數限製,若是沒有限製,大哥能把軍候和屯長的名字都打上去。
曹營。
“蠻夷就是蠻夷,居然把孤比作金國女真?”
曹操在記仇本上,將耶律大石的名字寫在李世民與劉備之前。
“孤記著後人好像講過耶律部出自鮮卑?”
曹操磨著牙,給孤等著!
等孤收拾了大耳賊,就來收拾你們。
南宋,紹興年間。
“耶律大石倒是有趣,將金國比作曹魏,將大宋比作孫吳,他自己倒成了漢家正統。”
趙官家一點都不生氣,饒有興致的挑起一塊魚肉,喂給楊舍人撿來的頗有靈性的野鴨子。第237章)
金國。
金太宗吳乞買,漢名完顏晟,他本來是很生氣的。
若不是西遼眾人逃跑的速度太快,他們的墳頭草都快三丈高了。
如今西夏臣服,宋國求和,他一個苟延殘喘之人,也好意思揚言北伐、還於舊都?
然而,降將郭藥師喝彩道:“說得好。”
“耶律大石將大金比作曹魏,豈不正說明大金將來會一統天下?”
降都降了,而且先降宋,又降金,現在拍馬屁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完顏宗翰正想法子收拾自己,若不緊跟完顏晟的步伐,到時候誰能救自己?
現在金國的製度,堪稱一鍋亂燉。
女真最開始的製度,是大家商量著來。
完顏阿骨打改為勃極烈製度,將大家商量著來,改為皇帝朝政和少數國相級彆的高級核心官員共議國事。
完顏晟繼位之後,又在緩步推行三省六部製,雖然名字不一樣,但內核是一樣的。
但其他人不乾了,憑什麼分權給漢人?
即便不分權給漢人,本來是一個皇帝加幾個常務副皇帝大家商量著來,你居然想大權獨攬,沒門!
而郭藥師首當其衝,他是降將,又是漢人,且是完顏晟的支持者,至少在其他人眼中他是。
這時候除了選擇一條道走到黑,支持完顏晟對內部改製,已經沒其他選擇了。
他總不能背叛完顏晟,去投靠宗室反對派吧?
那不成了三姓家奴了。
何況你調轉門頭,彆人就一定要你嗎?
誰知道你是真心投靠,還是來當臥底的?
即便彆人接受自己投靠,結果就一定很好嗎?
降宋、降金,尚且還能找個說得過去的理由,但背叛目前來說對自己很好的完顏晟,無論事成事敗,之後自己一定會被殺的。
沒人喜歡叛徒,還是叛變了無數次的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