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不知道後人會不會點進去,我想看看。”
“呦,原來是個女的啊,酥胸半露,身材挺好的。”
“我認出來了,這就是那個叫開鎖師傅的女生。”
“視頻也沒有女生的臉,你是怎麼認出來的?”
“看腿啊,肯定是同一條腿。”
“……”
“後人怎麼退出去了,多看看啊……”
【#壓軸#】
【壓軸是意思倒數第一,還是倒數第二?】
“怎麼停了?”
“這個白色的,尖尖朝右的三角形是什麼意思?”
“暫停。”
“???”
“讓你一起看熊出沒,你不看,這下傻眼了吧。”
熊出沒,總是被嘲笑內容低齡。
但我們小時候,又何曾不是從動畫片裡學到許多知識呢?
感謝熊出沒,看了的古人,不僅知道暫停,還知道快進、倒退。
【壓軸一詞,起源於戲劇。
最末一個劇目,稱為大軸。
以京劇為例,假如一場戲有五出的話,第一出叫作“開鑼戲”,第二出名曰“早軸”,第三出稱為“中軸”,第四出倒數第二)則為“壓軸”,第五出最後一出)稱作“大軸”。
清代王夢生《梨園佳話》稱“壓大軸”為“壓胄子”。
“胄子”就是武戲,而文戲以唱腔見長,欲使文戲的唱工勝過武戲的打鬥,就要“壓胄子”。
隻有最精彩的節目才能“壓軸”或“壓台”、“壓場”,這樣的節目往往放在最後,一般是著名演員的拿手好戲。
第六版《新華字典》把壓軸的含義從倒數第二個節目改為倒數第一個。
第八版《新華字典》又把倒數第一個節目改回倒數第二個。
然而,有時候民間約定俗成的東西,是不以官方意義所轉移的。
現在很多時候,壓軸的含義就是最後一個節目。】
......
評論區:
〖對啊,所以我不明白好多人因為這個吵起來,約定俗成的倒數第一就倒數第一唄,這又不是搞考研,那麼嚴謹乾什麼?〗
大漢,長安。
司馬相如:“啊,原來這個意思啊,我還以為壓軸是指壓在車軸上。”
“字典,有點意思。”
劉徹細細品味著字典二字。
字典應當是給字提供音韻、意思解釋、例句、用法等等的工具書。
這麼算下來,《爾雅》應該算是字典吧?
有了字典,統一文字才能更近一步,否則即便文字一樣,但同一個字在長安是一個意思,在洛陽又是另一個意思。
“司馬相如,有沒有興趣搞一部大漢官方字典?”
司馬相如頭搖的像撥浪鼓。
這事太累人了,而且同一個字大漢和後世的解釋不一樣,到底采用哪種?
用現在的吧,大家天天看天幕,不免被後世影響。
用後世的吧,準有一群人跳出來罵自己。
司馬相如此刻想到一個形容詞來形容劉徹的惡毒用心。
那便是:西楚霸王贏了垓下之戰——楚勝。
“陛下,這事應該交給儒家,讓董仲舒他們做。”
劉徹看了看正在大口吃肉的霍去病,扭頭看向司馬相如,沒好氣的罵道:“你倒是個四不沾。”
“罷了,你們墨家不願意做,那就交給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