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廟、觀、方丈、主持_刷視頻:震驚古人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刷視頻:震驚古人 > 第344章 廟、觀、方丈、主持

第344章 廟、觀、方丈、主持(1 / 2)

【#和尚廟、道士觀#】

【佛教和道教供奉神仙進行祭祀的場所,應該怎麼稱呼?

是和尚稱廟、道士稱觀,還是和尚稱寺、道士稱廟?

廟是一個很古老的詞彙,本義是指供祭祖宗神位的地方,即宗廟,是供奉祖先牌位,進行祭祀的地方。

神社,意為神之所處,神所在的土地,神居住的地方。

春社是華夏古代的重要節日,不僅是對土地的崇拜,也是對祖先的敬仰。

在春社日,人們會聚集在神社,通過獻上豐富的祭品來供奉社神和祖先神,祈求豐年和家族的興旺。

秦漢時期,神社一詞逐漸被廟所取代。

比如社神,後來就演化成單一的土地神,祭祀的地方也改叫土地廟。

而這一詞也被道教繼承,廟也就成了祭祀鬼神的地方。

比如孔廟、關帝廟等等,用以祭祀死去的往聖先賢。

佛教傳入華夏後,這一詞也被佛教引用。

但佛教的祭祀場所,準確來說應當稱寺。

寺的本義為持取,即“持”的本字、古字。

而後,寺又衍生出廷的意思,即官府、朝廷。

秦朝,以官員任職之所,通稱為寺,並被曆代繼承。

寺署,指官署。

寺曹,指九卿官署。

大家熟悉的鴻臚寺、大理寺等等,都是從這裡來的。

漢明帝夢見金人,摩騰、竺法用白馬陀經進入華夏,明帝將他們安置鴻臚寺,後來又建立華夏曆史上的第一座佛教廟宇——白馬寺供他們居住傳教,所以漢稱寺。

到了隋朝,佛教祭祀場所被稱為道場。

唐朝又改回寺。

到了宋朝,則大的祭祀場所稱寺,稍小一些的則稱院。

如今寺廟一詞已經連用,可以指佛寺,也可以指道觀,不過一般默認為佛教祭祀場所。

觀是古代的一種建築形式,在朝廷宮門外高台上修築的一種觀望台。

可以在上麵懸掛旗幟告示之類,又稱為“闕”,宮門左右兩邊各一個。

這種建築最開始是具有軍事防禦作用的,後來逐漸泛化,類似的仿建築也產生了,意思也就發生了擴大,泛指高大、華美的建築。

如果非要對寺、廟、觀三字進行區分,那“廟”指供奉神的一般廟宇,“寺”是供奉佛的佛教建築,“觀”是供奉仙的道教建築。

道觀裡負責掌管香火的人稱為:廟祝。

也可以稱為住持,這並非佛教特定用語。

道教全真派也將負責一個道觀的道士稱為住持,在正一派中的部分道觀也設有住持一職。

佛教禪宗將一個寺院的最高領導稱為住持。

具體是道教引用佛教,還是佛教引用佛教,這早就是一筆爛賬,無從可考。

類似於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基本上是你家的理念可用,那我修修改改就是我家的理念了。

還有一個詞“方丈”,佛教和道教全真派同樣在用。

方丈最開始指住持人的居所,後來引申也可以指住持人本人。

剛開始可以將住持稱為方丈或將方丈稱為住持,兩者並沒有太大區彆。

但隨著時代發展,兩者有了差彆,方丈是方丈,住持是住持,方丈是大於住持的。

用現代語境解釋,方丈相當於總經理,而住持相當於店長。

有的寺廟沒有方丈也沒有住持,那便有監院,俗稱為當家,是一寺之監督。

當然,有方丈也有住持的寺廟,同樣也有監院,負責協助方丈或監理寺院總務。

以上的解釋隻是一個大概,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教派,都是不一樣的。

而道教有一個特定稱呼“道長”,最初是對道人與方士的尊稱。

對男性道士,可以稱呼他“乾道”,因為乾表至陽,所以乾道指男道士。

對女性道士,可以稱呼她“坤道”,因為坤表真陰,所以坤道指女道士。

不過一般情況下,你直接叫道士或者道長,道長不會和你計較稱呼的問題,除非你叫他“禿驢”或者叫她“尼姑”。

當然,你如果叫佛教女子為“尼姑”,也有可能會被人打。


最新小说: 係統通萬界,我媽的小賣部被搶空 綁定扶持,開局暴擊十萬倍 高武:天賦差?我直接氪金加點 重生帶引擎 吳恩達的咒語 心聲泄露之後 闖靈山,踏淩霄,我為西遊第一仙! 我在修仙界搞關係 搬空養父母家,七零真千金養大佬 本想在星際摸魚,結果混成霸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