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新聞大賞#】
【2022年11月6日,瑞士聖加倫鋁製品工廠,一名25歲的工人在工作時不慎掉入720度裝滿熔爐水的熔爐中。
所幸熔爐不深,隻是淹沒了小夥的膝蓋。
小夥憑借飆升的腎上腺素,忍痛爬出熔爐,隨後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
雖然全身大麵積燙傷,但是卻奇跡般生還。】
......
評論區:
〖想起了西遊記裡煉丹爐中的孫悟空。〗
〖終於知道當時太上老君看到孫悟空從煉丹爐裡出來的表情了。〗
〖沒活著就是另一回事了。〗
〖那就是煉丹成功了。〗
〖人祭?原來你是邪修。〗
〖他怎麼活下來的?〗
〖萊頓弗羅斯特效應。〗
〖說人話!〗
〖簡單來說,就是汗液在高溫下蒸發,形成了一層水膜保護層,短暫阻隔了熱量傳遞。〗
〖這需要極快的速度跑出來,稍微耽擱一秒,人就沒了。〗
清朝,乾隆末年。
北京城,市集。
“水燒開也隻有一百度啊,都能燙死人,這七百多度,是怎麼活下來的?”張糖墩兒想起了殺豬匠刮毛的時候。
燒開的熱水若是直接潑在人身上,皮膚都要腐爛。
張糖墩兒百思不得其解,決定問問專業人士。
“劉鐵鍋,你知道嗎?”
劉鐵鍋是個祖傳的鐵匠,但也從未聽過如此神奇的事情。
“人祭鑄劍,我知道。”
“乾將莫邪,聽過吧?”
“傳說鑄造神劍的最後一步,就是需要將活人祭祀。”
“人跳進去會死我知道,但能從融化的鐵水裡爬出來,當真是聞所未聞。”
周大腳笑道:“後人不是說了嘛,是什麼什麼效應,我想應當和炒完菜之後將鐵鍋抬下來的時候差不多。”
鐵鍋,有兩個耳朵。
炒完菜,清洗乾淨之後,需要抬下來放在一邊。
但是它,燙!
有點生活經驗的人,都會找兩塊布,用涼水打濕,放在手中,去握住鐵鍋的兩個小耳朵,將它抬下來。
王七問道:“有沒有可能是神跡呢?”
“就像最近冒出來的祥瑞?”
季飛正和王七下六子棋。
六子棋,又名六堵,棋盤是豎著四豎,橫著四橫。
就是畫個井字,然後四邊劃線將它包圍起來。
季飛持六顆綠豆,王七持六顆黃豆。
兩人的賭注也不大,輸一局就要請一杯酒。
“草!”季飛的獨苗黃豆被堵在左下角,無論怎麼走都是輸,咒罵一句將黃豆撿起,認輸了。
王七笑盈盈的說道:“不好意思”。撿起身旁的碎瓦片,又劃一橫:“季八,你可輸了三十二杯了。”
“七哥,要麼叫我季飛,要麼叫我老八,再叫季八我翻臉了哈!”
季飛罵罵咧咧的將棋子擺好。
“八弟,你可不要輸不起,三十二杯,連半壇酒都不到,至於……”
“輸,我輸得起,但不能叫我季八。”
圍著旁邊觀戰的眾人哄笑出聲:“要怪隻能怪你出生的晚,季七也行,季九也好,偏偏排行老八。”
“就是,你最近的生意可挺好,左右不過輸幾杯酒,至於嗎?”
張糖墩兒壓低聲音問道:“你們知道為啥最近買黃豆的人那麼多嗎?”
劉鐵鍋:“拿去偽造祥瑞了唄!”
“艸,你怎麼知道?”張糖墩兒還想在眾人麵前顯擺一下,被劉鐵鍋揭穿,瞬間怒罵出聲。
劉鐵鍋:“整個北京城,連路邊的乞丐都知道了。”
張糖墩兒:“那特麼你們怎麼都憋著不說?”
“廢話,全是誇皇上的,誰敢說是偽造的?”
“知道的不敢說,敢說的當自己不知道。”
“你要敢說是偽造的,死的比文字獄那時候還慘。”
“經常乞討的那個老乞丐,就是因為臭顯擺,被抓進大牢,送去亂葬崗埋了。”
......
【#跳河自儘#】
【湖南一名女子,因為生活壓力過大,一時想不開,竟然選擇跳河自儘。
跳下去之後,水太臭了,難以下咽。
因為水太臭了,女子突然不想死了,在水裡撲棱半天,發現水才到自己腰間。
站起身來,女子發現河裡竟然有螺螄。
於是轉而蹲在河邊摸螺螄,準備帶回家,加工一下用來下酒。】
......
評論區:
〖嫌河水臭,那河裡的螺絲不臭?〗
〖也許隻是給自己一個台階下。〗
〖中國人主打一個來都來了。〗
〖跳都跳了,來都來了,不能白來。〗
大明,永樂年間。
北直隸,百姓村。
“天幕現在還能聞味道嗎?”
一陣微風從河邊裹挾著臭味傳來,沈京兵一腳踹在剛剛坐下的杜子騰身上。
“你特麼拉屎不會找個下風口?”
“我剛才就是在下風口拉的,誰知道現在風向變了?”杜子騰捂著肚子委屈巴巴的解釋道。
“你這名字當真取的好,杜子騰,肚子疼,懶驢上磨屎尿多!”
“吃完飯拉一次,出門拉一次,乾活乾一半拉一次,乾完活還要拉一次。”
見眾人吐槽自己,杜子騰更委屈了:“這能怪我嗎?每個人體質不一樣。”
“我也找醫生看過,能治,就是稍微有點貴,都能抵上一家老小大半年的開銷了。”
“我可舍不得花那麼多錢,拉就拉唄,又拉不死人。”
龐光懷中的夏柳突然抬起頭:“諸位叔叔,等會兒我們摸點田螺回家吃唄?”
龐光笑道:“那破玩意兒,不好吃。”
杜子騰揉著肚子,也笑了:“要摸明天摸吧,今天不行。”
“???”
“我剛才就在河邊拉的。”
“……”
眾人都是見過、也吃過田螺的人。
華夏對田螺的食用年份,最早可追溯到七千年前的部落時代。
但隨著時代發展,這玩意兒,若非遇到災年,基本沒人吃。
偶爾摸幾個解解饑,就當吃了頓肉,但是可以。
但基本沒人長期食用,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沒人會吃這玩意兒。
《國語》記載:吳地境內大荒,市無食糧,國庫空虛,老百姓就遷往東海之濱,以蒲贏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