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走訪,實為巡查的魏征、程咬金等人已經到了萬州。
一路上的所見所聞,都被記錄成冊,裝滿了半個馬車。
隨行的還有被程處默威逼利誘的一眾僧人。
“是你們自請去海外傳教,還是我請你們去海外傳教,選吧!”
僧人剛開始回答:不願。
程處默便帶著人手開始講起佛教戒律:“自己種地、不準放貸、隻能乞食。”
在程處默的諄諄教導之下,僧人幡然醒悟,將所占土地獻給國家。
被程處默一紙調令叫來的兵士們不解氣的踹了僧人兩腳。
“你們怎麼能服呢?”
“你們應該堅決不從,甚至造反!”
僧人聽著一眾殺才的話語,不敢抬頭,任由他們踢打。
“行了,中原之地就踏踏實實的遵守戒律,去了天竺,為所欲為有點過分,但是做你們的老本行,還是可以的。”
“真的嗎?陛下說的?”
“當然了!”
李世民沒說過,隻說了讓程處默清查佛寺,怎麼處理也沒說,隻是暗示他可以過分一點,拿出紈絝的樣子。
沒有要求,就是最高的要求。
自古以來,皇帝沒有明言之事,都是暗示大臣自己處理。
做好了,皇帝賞。
做錯了,皇帝罰。
惹的天怒人怨,大臣背鍋。
因為皇帝沒說過,是大臣自作主張。
程處默想了半天,覺得李世民肯定是這個意思。
爹還說我不適合當官,就我這揣摩聖意的能力,高低也得是個奸臣!
......
武周年間。
在沒有拉偏架的情況下,武則天徹底看清了武家人的能力。
貪心不是錯,但你要有那個能力。
李隆基稍微拉攏一下大臣,武家人拉攏的大臣就跟著李隆基跑了。
還反過來在朝堂上,痛訴武家的種種不法行為。
武家還試過動刀兵,解決李隆基一家。
當然,武家人想的是直接闖入宮中,囚禁武則天,逼她禪讓。
聽到這個消息,武則天都氣笑了。
若非想試一試李隆基的成色,武則天都想直接宰了武家人。
沒辦法造反,就隻能解決李隆基。
在武則天的有意放縱之下,武家人收買了部分軍隊金銀、美女),定下時間,準備屠戮李隆基一家。
李隆基得到消息,許多大臣都勸他先下手為強。
“他們是用金銀、美女收買的軍隊?”
“對。”
得到肯定的答複,李隆基也去找軍隊了。
不過找的是從太宗朝活下來的老兵,他們當中最年輕的已經須發儘白,有的還是殘疾。
李隆基找了五十人,帶著他們和樂隊往軍營而去。
李隆基騎著馬兒立在當前,身後是五十名百戰老兵,再往後是樂隊。
“太宗後裔在此!”
李隆基拔劍高呼,老兵複誦,聲音響徹天際。
緊隨其後,《秦王破陣樂》響起。
不多時,武家人被五花大綁送了出來。
次日,武則天立李隆基為太孫。
李旦雖然生氣武皇沒有立自己為太子,但隻是長歎一口氣,也就罷了。
李旦嫡長子李成器也沒有爭,反而第一時間恭喜自家弟弟。
倒是韋氏和太平公主四處聯絡朝臣。
“焉有立太孫而無太子之事乎?”
“於禮不合!”
群臣知道有太孫而沒有太子,屬於滑天下之大稽。
但想了想韋氏和太平公主,群臣覺得還是不立太子比較好。
將來武皇駕崩,直接由李隆基繼位。
若是立了太子,由李旦繼位,太平公主和韋氏指不定鬨出什麼亂子。
大唐經不起折騰了,沒人想再來一次武周朝了。
群臣知道二人想的是什麼,無非是想學武皇一樣稱帝。
且不論我們支不支持,你們兩個有武皇的能力嗎?
“彆折騰了,再折騰下去,陛下會先殺了你們的。”
有大臣勸了一句,但看二人不屑的樣子,很明顯沒有聽進去。
尊重他人命運,放下助人情節。
二人要找死,彆人勸,還不聽,也就沒人勸了。
二人來拜訪,直接閉門謝客。
朝堂遇見當沒看見,路上遇見直接繞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