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年間。
大明使團已經到達朝鮮。
金維漢搖身一變,從朝鮮遣明使者,成了大明派出的上國天使。
他沒有仗勢欺人,也沒有報複曾經欺負自己的人。
按照朱棣的吩咐,金維漢嚴厲斥責朝鮮國王,將他們後人所做的荒唐事一一列舉。
隨後強調道:這都是因為沒有認真學習天朝儒家經典的原因。
“天朝將會在朝鮮興辦學校,派遣太學生來教授儒家經典。”
是夜,兩班貴族入營寨,想知道天朝皇帝陛下未來怎麼處理朝鮮。
金維漢解釋道:“朝鮮仍然是朝鮮,暫時不會變。”
“如果朝鮮貴族願意前往海外新建封國,與中原世族待遇相同。”
“目前朝鮮要戴罪立功,協助天朝士兵攻占倭島和剿滅女真。”
兩班貴族臉色從無法相信的驚愕,變成皺眉的苦思,接著是恍然大悟,最後化作一聲無奈的苦笑。
至少給了可以化家為國的大餅。
不管這個餅最終能不能吃到,永樂帝至少做到了先禮後兵。
難道還能造大明的反嗎?
環顧四周,投北元、聯倭島,能打過大明嗎?
多半是不能的。
聽大明安排,至少有條活路。
造反,就等著被做成京觀吧。
金維漢負責和文人、貴族打交道。
李二虎則和將領、士兵打成一片。
從海船上帶下食物,夜夜舉行聯誼晚會。
他不媚上,也不欺下。
雖然按照禮節,李二虎比朝鮮將領高了數個等級,但他待人平和,以禮相待。
拿出了當初做土匪的氣勢,和眾將處的像兄弟一樣。
有士兵感慨道:“果然是天朝將領,待人待物不一般。”
李二虎對朝鮮士兵,就像對自己兄弟一樣。
誰的家人有個頭疼腦熱,他都會帶著隨行的軍醫前去治療,分文不收。
也就是朝鮮士兵沒讀過《水滸傳》,否則李二虎高低能得一個“及時雨、呼保義”的名號。
天津。
因朱棣而得名,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
大樹販奴集團從此出發,先前往朝鮮,帶上朝鮮士兵去倭國。
讓朝鮮士兵去捉倭奴,之後帶上投誠的倭奴,前去捉拿昆侖奴。
並不是大樹集團的造船速度快,他們根本就沒造。
趙王和朱棣友好商量,先從海軍與鄭和的船隊裡借幾艘,未來大樹集團的船造好了,以借一還三的比例償還。
而集團股份分配如下:朱棣三十、趙王三十、錦衣衛十、以沈京兵為首的百姓村民占十。
剩下的百分之二十,朱棣半賣半送的贈給了洪武勳貴和靖難勳貴。
當然,在明麵上,這件事和朝廷沒有任何關係,百姓村的人百分百占股,屬於民間的自發行為。
考慮到文臣背後的勢力會集體反對,朱棣又指點朱高煦,讓他以自己的名義聯合文臣組織商隊販奴。
“爹,我也可以。”
“爺爺,我和我爹也可以啊。”
朱棣罵道:“一個太子,一個太孫,焉能行此醃臢之事!”
“可是您不也和三叔參與了嗎?”
“至少明麵上,朕沒有參與。”
“我們也可以啊。”
朱棣歎了口氣,看向大胖,解釋道:“目前隻有這兩支船隊可以合法出海,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意味著你們可以收稅,可以緝私,利潤不比出海少。”
大胖癟著嘴,未來登基當皇帝了,確實可以收稅。
但那玩意兒是進國庫的,和自己有什麼關係嗎?
國庫的是國庫的,私人的是私人的,不能混了。
朱棣懶得繼續解釋,讓他自己去和朱高煦商量。
“大哥,你和大侄兒一人占百分之十。”
“彆嫌少,宗親、世族、富豪那麼多,分給他們之後,我還不一定有你們多。”
大胖點點頭,爺倆加起來有百分之二十,不少了。
“不過,你們什麼時候還錢?”
“不還錢,我就扣你們股份!”
“一萬兩算一股,不過分吧?”
“還!我還就是了!”大胖咬著牙回複。
.......
嘉靖年間。
李時珍到達了北京城,以獻《本草綱目》的名義,受到了嘉靖的接見。
“你想做什麼?”
“研究醫學。”
“錦衣衛大牢裡有幾個紅毛傳教士。”
嘉靖讓李時珍去和葡萄牙傳教士探討醫學,踏踏實實寫好《本草綱目》,其他事情就不要摻和了。
嘉靖又以李時珍有書籍流傳後世之功,賞了他一顆自己煉製的丹藥。
“回到家就吃了吧,彆學他們,都不吃,供在祠堂裡。”
嘉靖邊說邊拿起一顆丹藥,放在嘴裡,細嚼慢咽。
李時珍開口想勸,嘉靖卻已經閉目養神了。
太監將丹藥給李時珍,催促著他離開。
無奈之下,李時珍將丹藥收好,前往錦衣衛大牢。
結果,他發現這群紅毛蠻夷治病,除了一些迷信方法之外,正經的就兩條。
一曰:放血。
一曰:灌腸。
李時珍本以為他們是野傳教士,就像野道士一樣。
這裡的野,是指裝神弄鬼欺騙百姓的意思。
就是不懂裝懂,生病就說你撞邪,給你畫符,讓你吃朱砂。
正經道士和另一種野道士,即沒被官方記錄在冊的道士,大多修道、修醫、修武。
有的三修,有的兩修,大抵都是會一點醫術的。
通譯將李時珍的猜測翻譯給傳教士,他們就像受到莫大的侮辱一樣,嚷嚷著聽不懂的鳥語。
好半天,李時珍才搞明白他們說的是什麼。
他們說:在他們國家,在整個歐洲,醫生都是這樣治病的,國王生病了也是放血加灌腸。
錦衣衛用大刑伺候傳教士,他們仍然不改言辭。
表示自己沒有說謊,歐洲真的是這樣治病的。
李時珍傻眼了,完全無法相信這群破玩意兒未來比華夏強,甚至還打進了華夏,讓華夏簽了喪權辱國的條約。
夜裡。
李時珍在燭光下繼續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