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年間。
光緒想娶一個漢人女子為後,暫時緩解部分滿漢矛盾。
漢臣同意了,滿臣被逼無奈也同意了。
但是滿臣攛掇漢八旗出麵。
“漢八旗也是漢人,陛下要娶漢人女子,我們同意,雙手雙腳都同意,從漢八旗選一個就行了。”
漢臣不同意,“漢人是漢人,漢八旗是八旗,這不是一回事。”
整個事件從光緒娶漢女為後,徹底偏向一場論戰,最後變成一場互相揭短的罵戰。
漢臣罵漢八旗:“名為漢人,實為漢賊。”
漢八旗罵漢臣:“元來降元,清來降清,還曲解聖人言論,作為自己的擋箭牌。”
“漢賊!”
“我們敢做敢當,不像你們,一邊罵著大清,一邊又在大清當官。”
民間滿漢矛盾嚴不嚴重不知道,但一定沒有朝堂嚴重。
如今上朝,已經不按文武、品階站了。
沒有在旗的在一邊,滿蒙漢八旗的在一邊。
誰左誰右,都要爭一番。
剛開始是辯論,最後演化成原始的部落手段。
雙方各派三人互毆,贏了的才有選擇權。
同時,產生了一條完整的鄙視鏈。
漢臣和八旗互相瞧不起。
漢臣說:打天下的主力都是投降明軍。
八旗說:有種你們辭官,去造反!
在八旗裡,還有一條鄙視鏈。
雖然滿蒙八旗與漢八旗,暫時是盟友關係,但絲毫不妨礙他們私下吐槽漢八旗是明朝、是漢人的叛徒。
“一群叛徒,神氣個什麼勁?”
同時,滿八旗也看不起蒙八旗。
“草原上的蠻子!”
光緒好言相勸、威逼、利誘都無法阻止。
“親爸爸,這是為什麼?”
“他們難道不知道朕是為了大清好?”
“再繼續鬨下去,大清就要亡了,他們能有什麼好處?”
慈禧微不可察的搖了搖頭,見光緒一副六神無主的模樣,暗道他心性還是差了些。
現在知道治國不是易事了?
“內鬥就會亡國,這是幾千年前就明白的道理。”
“但沒人做得到,先漢、後漢、唐宋至明,亡國也要內鬥。”
“漢臣和漢八旗不是互相瞧不上嗎?”
“那你就取消漢八旗,或者將沒入旗的漢臣全部入旗。”
光緒張大嘴巴,“親爸爸,他們會反的吧?”
“誰讓你真去做了,找個人把風聲透露出去就行了,自會有懂事的人來找你妥協的。”
“甚至還可以說你要娶姓孫的或者姓袁的姐妹為後,看他們服不服。”
“鬥不過他們,你就直接撂攤子。”
“大清總歸是要亡的,無非是體麵和不體麵的區彆。”
“體麵一點,朝堂群臣利益雖然受損,但在新朝或政、或商、或學,總能占個位置的。”
“若是不體麵……”慈禧頓了頓,冷笑一聲,譏諷道:“現在不是明末,不是剃了頭發留上辮子就可以在新朝占有一席之地的年代了。”
光緒不解的問道:“親爸爸,可兒臣撂挑子,愛新覺羅家族不就完了?”
慈禧盯著光緒看了半天,看的他直冒冷汗,怯懦著問道:“親爸爸,可是兒臣說錯了?”
“不是錯,是傻!”
“大傻特傻!”
“你以為你不撂挑子,勤勉努力,愛新覺羅家族又能好到哪兒去?”
“為什麼派宗室子弟出洋?為什麼派宗室子弟投袁、投孫和他們一起造大清的反?”
“都是為了保留火種。”
“無論是體麵,還是不體麵,大清亡了,愛新覺羅家族都要送些人頭給新朝砍,剩下的人要改名改姓蟄伏起來,數十年乃至百年,愛新覺羅家族才能正大光明的走到台前。”
“不是複國!而是從商或者從政!”
“親爸爸,那兒臣不管做什麼,豈不都是無用功。”光緒有些沮喪的說道。
“怎麼會是無用功,你做的好一點,家族的子弟就能多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