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皆是意料之外,命運會推著你向前走#】
【命運會讓你經曆相同的事,直到你給出新的回應,你碰到的每一個困境,本質上都是你自身感召而來的。
如果你在這件事情上,沒有做出其他回應,那麼相似的境遇還會繼續。
直到有一天,你發現這是你要突破的點。
那麼這一刻,一切都將重新開始。】
......
評論區:
〖那也不能老整我啊。〗
〖所以,隻要我戀愛腦,是不是就有談不完的戀愛?〗
〖不破不立,向死而生。〗
〖否極泰來!〗
〖未完成的課題會重複出現!〗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若非性情大變,仍會做出同樣的抉擇。〗
〖所以我一直失業一直找工作,一直重複這個過程。〗
〖人生的課題,一直不解決,他會在你生命中反複出現,不長記性,老天爺會出手,不是直接帶你邁過去,而是反複跌倒,跌到你可以完美躍過眼下的泥坑。〗
北宋,汴梁。
東華門外,景明坊。
豐樂樓,即廣為人知的“樊樓”。
原名為白礬樓,簡稱礬樓,毀於靖康之變。
南宋於臨安重建,同名“豐樂樓”。
樊樓是一等一的銷金窟。
三層相高、五樓相向、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
宋時,擁有釀酒資格的店稱為“正店”。
而無權釀酒,必須從正店或國營酒廠購買酒水作為分銷商的店鋪則稱之為“腳店”。
豐樂樓便是北宋東京七十二家正店之首。
來此消費的無一不是達官顯貴、名士才子。
一頓酒食消費,便抵得上百姓數年收入。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哈哈。”齊可修捧腹大笑。
吳崇仁不解的問道:“兄長,何故發笑?”
“仁哥兒,為兄是笑這不信鬼神的後人,居然篤信命運一說。”
“若真的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那最該成為人上人的就該是佃農、乞丐、娼妓才!”
“如果天道酬勤,那就不應該有旱災、水災、蝗災、兵災,讓農民顆粒無收、易子而食!”
“兄長,這是人生的磨礪,修行之路本就是困難重重,唯有不斷勘破虛妄,方能……”
齊可修拍打著桌案,打斷了吳崇仁的話語,“哈哈,仁哥兒不想東華門外唱名,反倒要去修仙不成?”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十一擇偶與擇業、十二趨吉與避凶、十三逢苦要無怨、十四不固執善惡。”
“首重命運,若人生下來的命運便是定好的,我又何必寒窗苦讀數年,隻為博一次東外門外唱名。”
“仁哥兒又何必修身養性,求那虛無縹緲的登仙路?”
“既然一切都是定好的,那我即便大字不識一個,亦能有相公之位。”
“仁哥兒即便為非作歹,到死的那一天,亦有虹光指引、仙人接引,到天上去做神仙,好不快活。”
吳崇仁找不到反駁的點,因為他學習的是古道教的理論。
所謂古,並非古,有一派學道之人,他們覺得如今讀的經書都是偽經,道教的理論也被篡改。
他們追求返璞歸真,即將如今吸納了儒家學說、佛家學說的道教學說,將其他家的學說通通剔除,才是真的道。
他們隻認《道德經》,即便是《道德經》,他們也認為被人篡改了。
“兄長,風水一說,自古有之。”
齊可修回以一首打油詩:“風水先生慣說空,指南指北指西東,世間若有封侯地,何不尋來葬乃翁。”
“風水有用,秦朝為何二世而亡?”
“即便以郭璞《葬書》為風水起源,那如今的華夏就不該是趙宋官家,反而應該是隋朝的聖人可汗,亦或者唐朝的天可汗!”
“兄長,慎言!”吳崇仁連忙四下張望。
“哈哈,吃酒吃酒,不提這些不開心的事。”齊可修端起酒杯,虛碰一下。
……
【#切割機#】
【五月十二日,陝西某工地上的工人老王,使用切割機時不小心將切割機掉地上,切割機反彈把生殖器切掉了。
根據當地醫院的指導,工友找了個乾淨的塑料瓶,將老王的斷肢放了進去,放置在裝滿冰袋的保溫箱內,連忙趕往唐都醫院泌尿外科。
醫生們熬夜奮戰,經過六小時的手術,成功將它接回。
如今,醫生拔掉尿管之後,老王站立排尿都很通暢。】
......
評論區:
〖卸載釘釘後又安裝回來了。〗
〖這真是再生父母。〗
〖會增生嗎?〗
〖你稍微有點貪心了哦。〗
〖接回也無法恢複不了全部功能。〗
〖能保住就已經謝天謝地了,還要啥自行車?〗
〖神經係統能接上嗎?〗
〖能排尿了就說明脊髓控製的神經係統已經接回來部分了。〗
〖我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我也有一個問題想問。〗
〖我想問個問題,但不好開口,不知道你們能不能懂?〗
〖不行的,免疫係統排斥。〗
大秦,鹹陽。
“陛下,不行!”
“……”
始皇無奈的看著夏無且,朕還什麼都沒說,朕也沒說要用華夏人做實驗啊。
“蠻夷也不行!”像是能讀懂始皇的內心,夏無且又道。
我是醫生,不是給太監淨身的!
“朕也沒說用人,用動物……”
不等始皇說完,夏無且再次拒絕,“臣不行,陛下,您換個人吧。”
“朕是想說,既然那個地方可以接上,那斷手斷腳是不是也可以接上?先用動物做做實驗。”
“若是可以,軍士戰場受傷……”
始皇沒說完,夏無且連忙起身:“為了大秦,臣萬死不辭!”
嘴角抽抽,始皇揮揮手,示意王翦等人可以坐下了,順便把酒杯放下。
……
大漢,劉邦時期。
長安,椒房殿。
“斷了能接上?將人的切了,是否能接上動物的?”
呂雉打量著劉邦,從上到下,又從下到上,剛好停在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