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到淋頭。〗
〖翔淋掃。〗
〖我的道德和笑點在打架。〗
〖這次道德和笑點都是好朋友,老登在馬路上亂竄,儘管笑。〗
〖大爺出來長高了也變胖了,還得說有機肥好使。〗
〖醫生:大爺沒事,撐著了,開點健胃消食片吧。〗
〖大爺:他們朝我扔粑粑,我拿粑粑做披薩,哦哦哦哦哦~我不閃躲。〗
〖大爺:彆人是潑天富貴,我怎麼是潑天的牛糞啊?〗
〖司機:我是屎料未及。〗
〖大爺:我是屎裡逃生。〗
〖商家:我是屎來運轉。〗
〖大爺:緣糞,司機:澆給。〗
〖司機都是緣糞,澆個朋友。〗
~~~~~~
“後人不是有肥料嗎?還需要用牛糞種地啊?”這是長安周邊的農戶想的。
“後人燒不燒牛糞?”這是吐蕃牧民正在思考的問題。
大唐,貞觀年間。
長安城外。
“後世的傾腳工也是用車啊?”
拖著木板車,行走在鄉間的小道上,羅會感慨道,“和我所做的也沒有什麼區彆。”
無非後人用的是什麼蒸汽機、內燃機的車,自己是用驢。
還以為後世科技發達,連糞便都有不一樣的處理方式,結果和現在也沒太大區彆。
看著視頻裡不斷重複的景象,羅會感覺這是鄉間小道,一點都不繁華。
說不準和自己一樣,也是拉到鄉下去賣給種地的農戶。
古代收集糞便的人,在唐宋時期被稱作“傾腳工”,明清時期則更為直接一些,叫作“糞夫”。
古人管糞便也不叫糞便,有個雅稱,叫作“夜香”。
倒糞便叫作“倒夜香”,收糞便叫作“收夜香”。
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即便是收糞,也是能出頭的。
《朝野僉載》裡記載了一個傾腳工叫羅會,他發家就是靠著收夜香,販賣到村落裡給農民,成功獲得第一筆啟動資金,後來成為長安富商。
不過這本書為唐代張鷟所撰,是一本筆記小說集,裡麵記載的都是朝野佚聞。
這本書多記載唐朝早期的野史遺聞,其中又以武則天時期居多,隻有小部分是記載的六朝和隋朝時期的事。
其中多有怪誕不經的傳說,並且作者帶有主觀視角,對武則天時期的所有朝政頗多譏評。
所以其中有許多新舊唐書都沒有記載的故事,尤其是武則天之事。
作者死於開元年間,書中涉及開元之後的事,全都是後人添加的。
而《資治通鑒》中許多在史書上找不到出處的事,比如:李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武則天和麵首不得不說的故事。皆是司馬光取自《朝野僉載》。
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屬於當時人記的當時事,所載內容多為第一手資料,所以頗有參考價值。
但因為作者紀事好追求諧謔,致使書中所載失之荒怪、瑣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史料文獻價值,又為後人所詬病。
所以裡麵的內容真真假假,皆有。
相當於古代版的日記,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今天發生了什麼就寫什麼,今天聽到誰誰誰講了個故事,覺得有趣,也寫下來。
日記這個東西,不好評價。
反正我不寫,因為我不下賤。
不過這些和羅會無關,他正騎在毛驢身上,改編了從天幕聽來的歌曲,大聲的唱著:“騎上我心愛的小驢車,他永遠不會堵車。”
世人皆嫌糞臟,但糞可是寶貝。
低價收,高價賣,雖然差額不是很大,但多少已經有了黑心商人低買高賣的半分模樣。
長安居,大不易。
邊唱著歌,羅會心裡邊盤算著,還需要當多久的傾腳工,才能攢夠錢在長安有套自己的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