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清朝版菊花台(清朝各時空諸事記)_刷視頻:震驚古人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刷視頻:震驚古人 > 第431章 清朝版菊花台(清朝各時空諸事記)

第431章 清朝版菊花台(清朝各時空諸事記)(2 / 2)

順治:那你帶上朕和皇額娘,咱們三人把日子過好,比什麼都強。

多爾袞:……

剃發令已經實行三年了,現在是撤銷也不行,繼續也不行。

繼續,隻會加重百姓反抗之心。

撤銷,百姓也不會感恩戴德。

如果沒有天幕的話,倒是能引導成新朝大度之舉,可這不是有天幕嗎?百姓也不傻。

而現在,本來是一盤散沙的各方勢力,雖然談不上齊心協力,但也達成了共識,先搞死大清。

永曆朝廷、張獻忠、李定國、鄭成功、張煌言,李自成遺部李過、郝搖旗、李來亨等等。

他們不齊心的時候,清軍可以逐個擊破。

但他們現在鐵了心,要先搞清朝,誰來都頭疼。

多爾袞又想到吳三桂,咒罵一聲混蛋。

吳三桂不知怎麼想,居然搞出了一封崇禎遺詔,表明他自己是依照崇禎帝的計劃,潛伏進入清朝的,隻等時機成熟,就要重造大明。

而,現在,時機成熟了。

不管天下人信不信,反正吳三桂信了,打出大明旗幟,反了!

然後,明朝投降將領,有樣學樣。

在湖南的平南大將軍孔有德也拿出遺詔,說自己和耿仲明、尚可喜都是奉命潛伏,也反了。

所以,現在京師的漢八旗處在一種薛定諤的狀態,似反未反。

多爾袞不敢調動滿蒙八旗監視,本來人家沒想反,你一監視,他們也掏出崇禎遺詔怎麼辦?

可不監視,萬一他們真的掏出崇禎遺詔,說自己是奉命潛伏,又怎麼辦?

換防,換哪兒去?

守外城,他們會不會打開城門喜迎王師?

守內城,他們會不會直插皇宮,將愛新覺羅一鍋端了?

調去外地?

萬一漢八旗誤會是派他們去送死,命令剛傳下去,漢滿八旗就要在北京城火並了。

刹那間,多爾袞竟然和皇太極有了一樣的想法,不行就學蒙古西征吧。

女真本就從苦寒之地來,中原丟了就丟了,本來就不屬於自己。

中原是花花世界,歐洲難道就不是花花世界了?

至於中原決出了新的王者,會不會打到歐洲來,多爾袞的態度是無所謂。

都能看到天幕,你們能研究科技,我們就不行了?

萬一真打不過,大不了發揮百年後的優良傳統,割地賠款唄。

不是自家的,不心疼。

想著想著,多爾袞心中居然有種快感。

百年後,歐洲讓大清割地賠款。

自己此刻打過去,未來割他們的地,壓榨他們的百姓,賠款給中原王朝。

越想越魔幻。

皇太極:十四弟,懂我。

多爾袞:放心,我會帶上瓶子和福臨的,我們三個會把日子過好的。

皇太極:……

~~~~~~

康熙,幼年。

在鼇拜的一統操作下,北地在明麵上穩住了,但也僅僅是明麵上。

吳三桂尊奉永曆帝,聯合李定國、鄭成功,打起驅逐韃虜、恢複華夏的口號來勢洶洶。

北地若是大敗一次,明麵上穩住的人心就要沒了,士紳、百姓絕對會大開城門、喜迎王師。

但若是穩住了,最差也能劃江而治許多年。

親政的康熙,煩惱比幼年的自己少太多了,但也沒好到哪兒去。

三藩反了,康熙本想分而治之,堅決打擊吳三桂,對耿精忠、尚之信許諾,隻要現在息兵,就讓他們的藩地成為國中之國。

類似漢朝,卻又比漢朝好,朝廷不派任何官員進藩地,封地稅收一文錢都不用上繳國庫。

很好的待遇,但二人不是傻子。

即便是傻子,手下也有幕僚。

解決了吳三桂,康熙馬上就會翻臉,再好的待遇他們也拿不到手。

吳三桂不反,大家與清廷還能維持表麵平靜,但吳三桂反了,二人不管真實想法如何,隻有造反一條路。

三藩一反,四川巡撫羅森、陝西提督王輔臣也反了。

滇、黔、湘、桂、閩、川全失,陝西、甘肅雙方打拉鋸戰。

海上還有鄭經虎視眈眈。

親政不久的康熙臉愁的就像芝麻月餅。

中年的康熙,煩惱並不多。

撤銷剃發令,開幾場恩科,再減減稅,施恩於民,除了一直鐵了心造反的反清複明人士,大多數人都選擇接受清朝的統治。

康熙唯一的煩惱,就是北邊的鄰居,以及未來讓大清割地賠款的歐洲紅毛鬼。

~~~~~~

雍正帝,忙著養生,準備多活些時日。

每天處理奏章,都將弘曆帶在身邊,讓他先看,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雍正帝再指出他方案的對錯。

一連幾個月,雍正發現弘曆並不是隋煬帝那種,故意裝出賢明模樣蒙騙父母的人。

雖然處理朝政的手段,還有些生疏,但也不像不學無術之人,怎得在後世名聲如此之差?

弘曆:因為割地賠款之事,大清諸帝的名聲,在後世都不太好。

雍正:那為什麼朕有好名聲?

弘曆:可能因為您真的好吧!

雍正沒好氣的罵道:“一生四萬多首詩,一百歲也不過三萬六千多天,平均下來,你一天要寫兩三首,還狗屁不通。”

“這是兒臣的愛好,何況也不是全都狗屁不通,有一首入選了語文課本,並且要背誦!”

“你還驕傲上了?那蓋章狂魔又是怎麼一回事?”

弘曆問道:“曆朝曆代的皇帝出遊,是不是都要在地方刻碑?”

雍正點點頭。

弘曆又問道:“這和後人在旅遊景點刻“到此一遊”有區彆嗎?”

雍正點頭道:“本質上沒有區彆。”

弘曆小熊攤手,“兒臣在畫作、字帖蓋章,就像曆朝皇帝在遊曆之地刻碑一樣,皇帝刻碑是為了告訴後人他來過這裡,兒臣蓋章是為了告訴後人,兒臣看過這幅畫作。”

雍正:……

~~~~~

乾隆朝,末年。

乾隆帝正忙著研究禪位大典。

禮部官員製定的流程已經很完美了,但他覺得如果和珅在,能搞得更完美。

於是差人傳口諭,杭州防務暫時由和琳負責,讓和珅立馬回京。

巡視八旗,也不差這一天兩天。

自己退位之後,也可以安排和珅去巡視嘛。

曆史上,乾隆退位但不讓權。

雖然這次比曆史上早了數年,但結局是一樣的,退位不讓權。

朕又不是李淵,被兒子逼退位,朕不死,是皇帝還是太上皇都無所謂,權利隻在朕手中。

但和珅上折子,說自己還需要一段時間。

複命的太監,摸了摸袖中的銀票,想著在和珅推薦之下收下的乾兒子,也幫和珅開口解釋。

這乾兒子是個孤兒,不識幾個字,但為人良善、尊老、孝順。

認了乾爹,就改了姓,跟著太監姓。

這哪是乾兒子,分明是親兒子。

和珅雖然是要偷偷去各地和天地會、白蓮教、羅教打交道,但給乾隆的理由無比強大。

他在杭州遇見了一個八十歲的老人,他想到各地去尋訪一下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乃至運氣好一點,找到百歲老人,帶他們來京城參加禪位大典。

天降石碑,是假祥瑞。

但若真找來百歲老人……不,哪怕隻是九十歲、八十歲,乃至七十歲,隻要湊夠數十人,這可都是活著的人瑞。

乾隆想了想,在折子上批複,誇和珅有心了,若是找不到百歲,八九十的也行,一定要趕在禪位大典之前到京。

~~~~~~

嘉慶、道光二朝,乏善可稱。

二帝施恩於民,取消剃發令,緩解矛盾。

嘉慶帝不慌,和朝臣們慢慢研究如何改革,如何發展科技,若是有可能,也學學紅毛蠻夷去殖民。

嘉慶仔細想了想,紅毛蠻夷殖民和大清入主中原,其實是一個道理,真論起來,大清玩這套,是他們的祖宗。

說起來很複雜,但其實總結起來就四個字:先殺,再拉。

嘉慶帝不慌,至少現在紅毛蠻夷還不敢打進來。

但道光帝慌,很慌。

如今已經道光八年,距離虎門銷煙的道光十八年、英國入侵的道光二十年,隻有短短十多年了。

有沒有辦法,十多年發展火器超越蠻夷?

大抵是有的,就得看天幕能不能多放一些科技類的視頻。

~~~~~~

鹹豐、同治、光緒的情況大差不差,想辦法救大清,若是救不了就亡的體麵些,至少也要保證愛新覺羅和滿洲能活下來。

隻要能活下來,一直蟄伏,總能重見天日。

末代帝就沒有這些煩惱了。

原北京德勝門外的一座佛寺,清朝改為粥廠,後來又成了監獄。

天幕出現,看了幾次,末代帝認命了。

向管教提出,自己想寫書,寫寫皇宮裡的隱秘舊事,寫寫自己的前半生。

以前,在這裡的一群人就等著聽廣播,和偶爾放一次的電影。

現在,則是觀看天幕。

在裡麵,他們一直都要做些力所能及的活。

以前,不情不願。

現在,可勤快了。

畢竟,邊做工邊看,哪比得上把活做完了,搬根小木凳悠哉悠哉看的舒服?

末代帝將這三首歌詞抄下來,並記下曲調。

手拿羅盤的人笑問道:“將來準備出去唱曲?”

“以前,唱曲是下九流,現在是文藝工作者。”

“我若能出去,做個說書先生,講講皇宮秘事,或者唱唱後人的曲子,高低也是個人民藝術家!”

“哈哈~”這話惹的眾人大笑。

“就你?還人民藝術家。”

有一個身體不好,整日隻能負責種花之人,指著四周的圍牆,嘲笑道:“這裡麵,我們是反動派,政見不同而已。”

“而你……和倭寇是一個檔次的。”

“要我說,就該把你明正典刑。”


最新小说: 高武:從瘸子開始,殮屍成神 開啟星際直播,我在荒年風生水起 兄妹穿越,我靠大哥在末世修仙 搶個明星當老公 我讓天下獲得了快樂和自信 無限未來之科技帝國 西遊:開局忽悠猴子拜師,菩提被氣懵! 悍卒,從官府送老婆開始 你惹她乾什麼?她修的是殺道啊 武逆長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