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洛陽人落水了,大喊:救命!
岸上兩個北魏士兵熟視無睹。
洛陽人急中生智,用鮮卑語大喊:“救命!”
士兵趕緊將其救起,因為孝文帝禁止鮮卑語。】
——————
【孝文帝南征大捷,抓獲南齊畫師。
孝文帝讓畫師畫《魏帝在前線》。
畫完一看,圖上是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在床上纏綿。
帝怒問:“女的是誰?”
畫師說:“是馮皇後。”
帝問:“男的是誰?”
畫師說:“是高菩薩。”
帝問:“朕呢?”
畫師說:“皇上在前線。”】
——————
【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我們都有美好的未來。
六鎮士兵:那我們呢?】
——————
【一男子怒罵:“開府儀同三司都是傻逼。”
結果被抓。
男子說:“你都不知道我說的是哪個開府儀同三司,你抓我乾什麼?”
捕快怒吼:“我乾這行幾十年了,你以為我不知道你說的是誰!”】
——————
【比亞迪有兩個係列的車:王朝係列、海洋係列。
“宋”屬於王朝係列,“宋pus”屬於海洋係列。】
——————
【妖怪甲:為什麼你隻吃權貴們的肉?
妖怪乙:老百姓太苦了,我下不去嘴。】
【我國古代各朝代有什麼特色文學?
答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清條約。】
——————
清朝,乾隆年間。
江南。
“看不懂,看不懂。”
雖然能看懂天幕的文字,但也僅此而已。
天幕又沒有往眾人腦海灌輸知識,想得到知識,隻能自己去學。
大多數百姓,能了解到的曆史,也僅僅是天幕播放過的。
所以,看不懂,很正常。
天幕暫停,評論區滾動。
“和大人,所為何來?”
暗室內,漕幫朱寺庵的老太爺看向坐在一旁品茗的和珅問道。
漕幫,即俗稱的青幫、清幫,主要由依附漕運的水手組成。
朱寺庵,青幫四庵之一,其他為:劉寺庵、黃寺庵、石室庵。
青幫還有六部:吏部、禮部、戶部、工部、兵部、刑部。
一個簡化版的小朝廷。
說起青幫,大家最熟悉的是浦東三大亨,和某個頭頂像和尚的運輸業奇才。
但電視劇《李衛當官》中的李衛,也是青幫。
其得權之後,經過雍正同意,對青幫進行過一番改造,使其成為一個準軍事化、半軍事化組織。
負責管控民間,刺探、傳遞官場消息,順帶打擊反清勢力和鹽梟。
沒錯,青幫最開始,是支持清朝的。
後來加入造反行列,也是被逼無奈,因為失業了。
一兩個人失業事小,但數百萬人失業,在任何朝代都不是小事。
朝廷沒有辦法解決,那就隻有造反了。
不過,到了乾隆朝,青幫和雍正時期相比就差得太多了。
“和某雖不是青幫之人,卻也頗有淵源,和某便喚您一聲爺叔。”
大家對爺叔這一稱呼的了解,大多始於電視劇《繁花》,知道它是一句上海方言。
但青幫中,對大一輩的稱呼也叫爺叔。
至於上海方言爺叔,是不是受其影響,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淵源?青幫可不敢與和中堂攀親戚,我也當不得和中堂一聲爺叔。”
“我家主子是法字輩,和您一個字輩,您說我這個奴才,和青幫有沒有淵源?能不能叫您一聲爺叔?”
有一個冷知識,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乾隆有個漢名,也是小名,叫元壽,是康熙取的。
但有一個更冷的知識,或許很多人不知道,那就是乾隆是青幫老太爺。
青幫對此的解釋是,乾隆帝下江南之時,見青幫井然有序、行止有令、幫眾團結,遂起了好奇之心,微服私訪,化名加入青幫。
不過,這種官麵話,聽聽就行了。
現實是,百萬漕工、衣食所係,經過李衛改造,又成了準軍事化組織,換任何一個皇帝來,都不可能放心。
而且青幫和天地會、白蓮教還不一樣,後兩者雖然也有工作做掩護,但你把他殺了,換上其他人,他們不一定會是反賊。
但青幫殺不了,數百萬人怎麼殺?
即便全殺了,換上來的人還是會結社、會抱團。
或許他們叫水幫、船幫,不叫青幫、漕幫,但性質是一樣的。
也不可能解散,解散了,先不說怎麼安排這些人,漕運怎麼幫?
殺不了,也解散不了,就隻能收為己用了。
西湖花神廟裡立著李衛及其妻妾的神像,號“湖山神位”,乾隆南巡之時,命人當場撤像燒毀。
皇帝的一舉一動都是有深意的,即便沒有,臣子也會自己腦補出一個深意。
由此,青幫從李衛開始對官場的影響力,被乾隆一把火燒了個七七八八。
乾隆不僅是青幫老太爺,還賜了一根棍子給青幫幫主王降,用港綜裡麵的話來說,就是龍頭棍。
王降,字相陽,青幫祖師之一潘清的弟子。
不過,乾隆三十六年,王降死後,龍頭棍被乾隆收回,放在兩江總督府。
所以,之後的青幫都是沒有幫主的。
有些類似港綜電影裡的號碼幫,一個社團,下麵有無數個字頭。
至於青幫為何不選幫主?
廢話,乾隆都收回龍頭棍了,你是準備去兩江總督府搶出來?
很明顯,乾隆不希望青幫有一個幫主,讓青幫統一,準備分而治之。
青幫越亂、越不團結,乾隆越安心。
誰敢提選幫主,誰就是反賊。
“是皇上讓您來的?”老太爺語氣不似剛才那般拒人於千裡之外。
和珅答非所問,“皇上馬上要禪讓了。”
老太爺點點頭。
“各地皆有祥瑞。”
老太爺狐疑的點點頭,莫非皇上讓青幫偽造……發現祥瑞?
是因為之前的祥瑞石碑都是拔地而起,所以需要青幫在水裡下功夫?
當今皇上最好名聲,自稱十全老人,莫非需要青幫搞一出烏龜獻河圖洛書?
和珅又道:“和某昨日遇見一百歲老人,陛下禪讓之時,若有多位百歲老人……”
老太爺雖然有些為難,卻還是點點頭,真的找不到,假的還找不到嗎?
雖然難辦,但是能辦。
和珅微微一笑,“多謝,和某免費送一條消息給爺叔。”
老太爺側耳傾聽,卻見和珅環顧四周。
“你們都退下!”
“老太爺……”
“怎麼?和中堂是要吃了我,還是要殺了我?都退下!”
偌大一個暗室,隻剩兩人,沒了弟子穩住燭台,燭光搖曳,牆壁上,二人的影子拉的老長。
“天地會和白蓮教要造反,不過嘛——他們不會往北京打,反而是要占據南方!”
“到時候,漕運斷絕,朝廷倒是能走海運,青幫數百萬討食之人,可就……”
曆史上,青幫造反,便是如此。
因為太平天國占據南方,漕運斷絕,朝廷改走海運。
老太爺冷笑兩聲,“和大人,這事,皇上知道嗎?”
“皇上正忙著禪讓大典,這點小事,何必讓皇上煩心呢?”
“和珅!青幫不會趟這趟渾水!”
“爺叔,數百萬人的生計,您可要三思啊!”
老太爺端茶送客。
和珅也不逗留,起身就走。
“和大人,您就這麼篤信他們能贏?”
和珅停下腳步,扭身指了指天幕,“他們不一定會贏,但乾隆一定會輸,八旗官兵連你們兵部之人一半的戰力都沒有。”
“見賊而逃者為上勇,望風而逃者為中勇,誤聽而逃者為下勇。”
“大清,完了,沒救了。”
不再多言,和珅向外走出,卻聽身後傳來,“和大人,朝廷也好,反賊也罷,都離不開青幫。”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您請便。”和珅頭也不回的說道,大踏步向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