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知,朕知,朕沒有怪罪先生的意思。”
“朕觀後世歐地蠻夷所行民主之法,其實和草原部落大會,並無差彆。”
“虛君實相,如何?”
皇帝的話,永遠不能當真。
你以為他說真的,結果他是試探。
你以為他是試探,結果他玩真的。
虛虛實實,不能讓臣子知道皇帝的真實意圖。
把這套玩的厲害的人,有大明嘉靖帝,他已經不局限於虛虛實實、話語試探。
嘉靖中後期,很多時候就是給你一張小紙條,上麵寫一句沒頭沒腦的話,讓你自己猜。
劉秉忠連忙請罪,自己就是宰相,誰知道皇帝是想兔死狗烹,還是想試探一下自己。
“先生快快請起。”忽必烈虛扶一下劉秉忠,見他不起,也就由著他。
“大元之君,自朕以後,能堪大用者有幾?”
“朕想著學學後世,搞個內閣、軍機處,幫著君王分擔國事。”
“娶漢女,行漢化,蒙漢聯姻……嘶,不對,朕本來就是漢人,太祖高皇帝之苗裔,既如此,不如認祖歸宗。”
劉秉忠思索片刻,為難的說道:“陛下,貴族……”
蒙古貴族怎麼可能放著好好的一等人不當,搞什麼認祖歸宗。
忽必烈猶豫了片刻,很有智慧的說道:“魏孝文帝之事,吾亦可行。”
“他們想當蒙古貴族,就當吧,朕賜他們豐滿的牧場,讓他們學他們祖宗放牧去吧。”
頓了頓,忽必烈連忙將劉秉忠扶起,幫他拍打身上的灰塵,命他將《魏書》尋來。
————————
【高讚回答:
以清與明舉例。
當稅收高到百姓活不下去了。
明:“不作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
意思是:糧沒了命還在,百姓不想被餓死的話還可以選擇投起義軍,若起義失敗的話會被嘲諷為螳臂當車。
清:“殺無穀人”。
意思是:糧沒了命也沒了,百姓不想被砍死的話還可以選擇被捅死,若一刀沒被捅死的話會被再砍一刀。
——————
當統治不得民心時外敵入侵。
明:“遼人不可用”。
意思是:既然我擔心這的百姓會臨陣倒戈背刺我,那就調客軍來,不用這的人。
清:“鎮江之屠”。
意思是:既然我擔心這的漢人會臨陣倒戈背刺我,那就調滿八旗來,殺光這的漢人。
——————
當發現自己的軍械水平已大幅落後於敵軍。
明:“立刻馬上打撈研究、購買引進、摸索仿造多管齊下。”
意思是:雖然這次勝了,但是是憑大體量慘勝的,所以要搞清楚紅夷的炮為什麼這麼強,請紅夷製造也好,購買引入也罷,組織工匠仿造也行,總之抓緊時間彌補差距
清:“火輪船式,該省所造既不合用,著即毋庸雇覓夷匠製造,亦毋庸購買。”
意思是:雖然這次敗了,雖然海戰一塌糊塗陸戰一敗塗地,雖然廣東商人願意承擔所有費用,但是既然有哪怕一絲絲違背防漢抑漢的可能,那麼,誰敢再提就殺誰全家。
什麼?你說洋人還會再來?怕什麼嘛,到時候再簽賣國條約就是,反正滿賣漢田不心疼。
——————
當局勢徹底崩壞。
明:“改宗教信仰。”
意思是:我隻能從傳教士口中了解教會,所以我不清楚教會到底是好是壞,但現在為了光複大明江山,顧不得那麼多了,我願意讓全家人餘生信奉天主教,為了留點臉麵死後見祖宗,我本人就不改了,但為表誠意,我親媽親兒子都改,隻求教皇發兵。
清:“改祖宗認同。”
意思是:我親眼目睹倭人在華夏大地燒殺劫掠,所以我清楚倭人是畜生裡的畜生,但隻要能光複大清江山……什麼?日本人隻允許另立滿洲國?
ake滿族greatagain……什麼?日本人說滿族是和族後裔?
沒關係沒關係,滿族榮辱關我毛事,隻要能讓我坐在皇位上……再苦一苦百姓,罵名漢族擔。不就是改認祖宗嘛,快快把努爾哈赤、皇太極的牌位拿過來,我要在上麵加個“源氏”。
——————
當大勢已去敗局已定。
明:“弘光胡吃海塞逃避現實,隆武禦駕親征戰死沙場,紹武滴水未進絕食自儘,永曆怒斥漢奸從容赴死。”
意思是:我們確實是豬頭三/倒黴蛋/廢物/扶不上牆的爛泥,我們對不起百姓,辜負了能臣,羞煞了祖宗,但我們不會向敵人低頭。
我們沒有能力,隻有氣節,確實很搞笑、很小醜,可若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氣節那就太悲哀了。
清:“其實,我早就是個倭人/蘇人/共人了。”
意思是:誰打贏我誰就是我爹,父子的事能叫輸嗎?所以我還是贏。
倭能幫我再做皇帝的話那我就是如假包換的倭人。
蘇能幫我不被引渡回去受審,那我就是鋼鐵信仰的蘇人,共和國能大發慈悲留我條狗命的話那我就是光榮的公民。
笑我骨頭軟?不怕,反正有的是包衣給我和滿清洗。
罵我羞先人?拜托,努爾哈赤就是給明軍做女真奸起家,所以我其實是效仿先祖做三姓家奴呢。】
~~~~~~
崇禎年間。
遼東。
皇太極差點一口黑血噴出。
知道末代帝乾的丟人事……沒想到這麼丟人,連姓都改了。
中原王朝的藩屬國,有個鄙視鏈。
朝鮮一直在鄙視鏈的最頂端,南越次之,接著便是草原部落。
而倭島,一直在鄙視鏈的最低端。
原因也很簡單,朝鮮每次臣服,就開始追溯曆史,一直追溯到箕子朝鮮。
至於是不是真的,不重要,反正朝鮮是這樣認為的。
南越不服,直接追溯到泰伯。
泰伯,周太王之子。
周太王,即古公亶父母是軒轅黃帝第17世孫、周祖後稷的第12世孫,周文王的祖父。
泰伯最著名的故事便是泰伯奔吳。
泰伯和仲雍為了成全父親周太王的意願,主動放棄繼承權,逃到荊蠻之地,建立了吳國。
南越認為自己是泰伯後裔,箕子不過也就是商王文丁的兒子,南越比他們朝鮮尊貴多了。
不過,南越純屬自娛自樂。
中原王朝對他的看法,隻追溯到秦始皇平百越,趙佗建立南越國,僅此而已。
胡人則是一群失敗者後裔。
簡單來說,從上古開始,在中原打不過、混不下去的華夏之民,到草原放牧為生。
匈奴,其先夏後氏之苗裔也。
你彆管《史記》寫的是不是真的,反正中原史書是這樣記的。
隻不過因為他們行胡風,所以在鄙視鏈裡就低於行漢風的朝鮮、南越。
而倭國,倭之一字就已經表明了,它的地位並不高。
皇太極上一次……上上一次這麼氣是天幕講述了自己死後多爾袞所作所為的隻言片語的時候。
上次這麼氣是知道中原商人、士紳捐錢給崇禎,軍民一心要先弄死後金的時候。
後人罵大清,罵的再難聽,皇太極都沒有氣過。
因為罵的越厲害,越證明大清統治兩百年所行政策的正確性。
但這一次,皇太極是真的破防了。
末代帝能要點臉嗎?
認倭人當祖宗,還改姓?
太它娘的丟人了。
宣統:祖宗不也是李成梁的家奴,我和祖宗學的,憑什麼說我丟人!
皇太極:當大明的狗和當倭人的狗,能是一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