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緒年間。
私塾先生祝修德看著那個名叫張燈官的小孩,張家多次請求自己幫孩子取個大名,而自己想的正是“宗昌”二字,意為昌盛張氏家族。
“這世上沒有這麼巧的事吧?”祝修德喃喃自語,略一思索,決定考一下張燈官。
“燈官……”
張燈官連忙起身,躬身行禮,“先生。”
“做首詩,以泰山為題。”
“啊?”
我才八歲,我又不是三歲識字,五歲識文,六歲就能吟詩作對的神童。
但家貧,父母供自己讀書不容易,若是惹怒了先生,被攆了出去,為之奈何?
於是,張燈官絞儘腦汁思索。
祝修德也沒有催促,讓一個八歲孩子作詩,確實有些為難人。
若是做不出,也屬正常。
“咳咳……”祝先生清了清嗓子,暗示張燈官寫不出來,就直接說,自己也不會怪他。
但張燈官聽見先生清嗓子,突然想起說書先生說書之前,也會清一清嗓子。
哎,對啊,我可以寫打油詩啊。
“遠看泰山黑糊糊,上頭細來下頭粗。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
祝修德:錯覺,一定是我的錯覺。
“詠雪!”
張燈官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脈,脫口而出,“什麼東西天上飛,東一堆來西一堆。莫非玉皇蓋金殿,篩石灰呀篩石灰。”
“再以大明湖為題!”祝修德仍然抱有一絲幻想。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裡有荷花。荷花上麵有蛤蟆,一戳一蹦躂。”
祝修德的嘴巴隨著張燈官的詩句逐漸變大,足以吞下一顆鴕鳥蛋。
張燈官:先生也被俺的急中生智驚訝到了嗎?
祝修德:你還真是天幕裡那個張宗昌啊!我的一世英名啊。
張宗昌:先生,俺現在是大帥,還是太行山之東省的一省之長,俺沒有給你丟人吧?
祝修德:……,沒有。
張宗昌:若是沒有先生教誨,俺咋能當這麼大的官,俺咋能寫出那麼多詩,天幕提醒了俺,為了感謝先生,俺決定了,要在孔廟前給先生立個石像。
祝修德:看過西遊記嗎?
張宗昌:看過。
祝修德:菩提祖師對孫悟空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
張宗昌:……
——————
火熱的年代。
另一位被天幕點名詩詞水平的陳將軍,找愛吃辣椒的男人彙報工作,順便帶上了自己最近新寫的兩首詩。
詩名簡單易懂:《觀天幕有感》、《觀後世有感》
“後人說我的詩和張宗昌一個水平,你幫我改改唄。”
“後人不是說你,姓陳的……”
“我有自知之明,說的就是我。”
愛吃辣椒的男人勸慰的話被堵在喉嚨,無奈拿起麵前的兩首詩,稍稍看了一眼,旋即放下。
“我不善五律,也不曾學習過,我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