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陳壽!
《三國誌》語焉不詳,說是陰謀論也沒錯,說不是陰謀論也對。
事由根本是陳壽丫的老小子自己惹出來的。
他根本不管後人會不會撞穿牆、抓破頭!
能穿越回去,我特麼得把陳壽五花大綁,老虎凳子辣椒水嚴刑拷打,把肚子裡的貨全吐出來,你造嗎!
一切都源於《三國誌.蜀書》裡的一句話。
《後主傳》:“又國不置史,注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
大白話:國家不置史官,好多事兒沒人記呀。諸葛亮政務處理得好,可像這種事兒也不周全口牙。
但事實是怎樣呢?
他前腳招供,還沒上法庭,就翻供了!
就在同一篇後主傳裡,《後主傳》:“景耀元年,薑維還成都。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年。”
這個人是誰!這個史官尼瑪是誰!彆特麼告訴我此人姓史名官啊!
最可氣的是不止一次!
要是就這一次,後人都可以當他是筆誤!
《先主傳》:“夏六月,黃氣見自秭歸十餘裡中,廣數十丈。後十餘日,陸議大破先主軍於猇亭,將軍馮習、張南等皆沒。”
《費禕傳》:“後十四年夏,還成都,成都望氣者雲都邑無宰相位,故冬複北屯漢壽。”
陳壽,孫賊,你丫夠了。
不是說“行事多遺,災異靡書”的嗎?!
這又是景星見、黃氣見、無宰相位的,都啥啊?
更可氣的是,裴鬆之也來湊熱鬨。
裴鬆之注引《漢晉春秋》:“建興九年冬十月,江陽至江州有鳥從江南飛渡江北,不能達,墮水死者以千數。”
災異靡書,這上千隻傻鳥墮水的事兒是誰記下來的?
牢騷完了,接下來講點正經的。
針對這個問題,曆來有兩個說法。
一派認為蜀無史官,另一派則認為蜀有史官。
蜀有史官派裡,對此事的解釋也有差異。
無史官派的觀點,從李彪開始。
《北史.魏書.李彪列傳》“孔明在蜀,不以史官留意,是以久而受譏。”
後世的史家,也有許多人堅信蜀無史官,並且旁征博引,應對陳壽的言論。
他們從各方麵分析季漢不置史官的原因,但在旁人看來,總會有牽強的地方。
至少到今天,無史官派勢微,認為蜀有史官,似乎已成通論。
那麼陳壽提及的國不置史,卻頻繁出現的異相與景耀元年的史官,是怎麼回事兒?
蜀有史官派裡,對這些的解釋,曆來有這麼幾個說法。
1:陳壽小心眼說。
2:季漢史官乃曆官說。
3:季漢史官製度殘缺說。
陳壽小心眼說是從劉知幾開始的,劉知幾也應該是質疑陳壽的第一人,對於考證季漢史官問題,有開辟性的作用。
隻是陳壽作為當事人,他的言論比較有權威性,所以劉知幾當時遭到不少人的反對。
劉知幾在《史通曲筆》裡寫了這麼一段:“案黃氣見於姊歸,群鳥墮於江水,成都言有景星出,益州言無宰相氣,若史官不置,此事從何而書?蓋由父辱受髡,故加茲謗議者也。”
劉知幾認為,如果沒有史官,前邊那些事兒就根本不可能記下來,陳壽也沒法知道。
陳壽這是因為他爸比當年受了刑罰,所以懷恨在心,惡意毀謗人身攻擊諸葛亮。
可是這說法其實也很陰謀論……
劉知幾的結論有一個預設的前提,就是陳壽對諸葛亮有怨恨。
而且是個心眼小、報複心強、記性好的小人,所以才會乾出如此令人發指的壞事。
但通過蜀書的描述,怎麼也看不出來陳壽有這麼大怨氣。
更彆提他的史評和傳記經常說一套寫一套。
陳壽說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然後他怎麼寫的?
他借司馬懿的嘴,繞著彎誇諸葛亮。
陳壽嘴巴說不要,身體還是很老實的嘛。
真的看不出來有多大怨氣,所以故意詆毀諸葛亮的說法很難成立。
第二種:季漢史官實乃曆官的說法,在當今算比較主流的觀點。
這批學者以劉鹹炘、金毓黼和盧弼為主。
劉鹹炘的觀點,簡單總結如下。
一:異相是曆官記錄的,乃占天之史。
二:陳壽說的無史,指的是沒有記注之史,王崇這批人,都是掌書官,不是記注官。
三:季漢延兩漢舊製,所以才有東觀的職位,但未必能行使其職責。
四:陳壽自己就是秘書郎,怎麼可能善忘成這樣?想汙蔑諸葛亮,又怎麼會用這麼笨的辦法?
五:所以三國誌裡的史官不是記注官,陳壽是在哀歎沒有後者。
劉先生不反對東觀郎是史官,但他認為在季漢,東觀郎其實是個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