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泰始二年。
“有人提拔我?”這是陳壽心裡的第一想法。
季漢覆滅,陳壽已經做好多年不被舉薦的心理準備。
結果突然被天幕告知自己未來寫了《三國誌》,想必是被人舉薦為官了。
“筆給你,你來寫。”這是陳壽心裡的第二想法。
“真以為史官有節操啊?”
“史官都是有預設立場的,被誇上天的周朝史官,據筆直書、剛正不阿、一字不改、寧死不屈,他們是站在周禮的立場上寫史的。”
“你們後世不是崇尚天下大同,民為貴嗎?”
“怎麼不批判周朝史官不站在百姓立場寫史?”
“晉朝修史,我未必還能站在季漢的立場的寫史?”
“讓周朝寧死不屈的史官來,他們也乾不出這樣的事。”
“描寫諸葛亮時,貶低他,卻又借著彆人的口誇他,你猜猜為什麼?”
“你也不看看,我貶低諸葛亮,可曾貶低過他的人品?”
“為啥?”
“因為司馬炎的偶像是諸葛武侯。”
“為什麼他的偶像是武侯?”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晉國需要臣民學習這樣的偶像。”
“不然學誰?難道學司馬宣王嗎?”
陳壽罵罵咧咧,好友捂著耳朵吐槽道:“承祚,你像個怨婦,像後世的碎嘴子。”
“後人這樣罵你,你不生氣嗎?”
好友聳聳肩,“可後人沒罵我,恕我不能感同身受。”
陳壽:“****!”
——————
東漢,建安十三年。
雒水。
曹操放下手中的酒杯,看向孫權,“仲謀,你瞪我作甚?難道此事是我所為不成?”
“修那《三國誌》時,玄德的益州沒了,你的東吳沒了,孤的後人當街被殺。”
曹操伸手指向不遠處用司馬全族築成的京觀。
“你若仍不解氣,儘可去將他們細細剁了泄憤。”
解釋完,曹操又想起天幕所言孫權借張飛之事,轉向劉備,“玄德,我出兩千甲士,向你借個人如何?”
劉備直接搖頭,“不借。”
曹操加碼,“三千。”
“不借。”
“我還未說是誰!”
“除了雲長,你還能想借誰?”劉備反問。
“劉玄德!”曹操聲音微揚,“你太過自私,我借雲長豈是為金屋藏嬌?我欲遣他去草原,立不世之功,遠邁衛霍!”
劉備淡然道:“你若無此念,又怎會口不擇言,脫口而出‘金屋藏嬌’四字?”
曹操被噎了一下,深吸一口氣:“那我換個人……”
“孔明也不行。”劉備搶先道。
“我換……”
“子龍也不行!”
曹操微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還講不講三相間的情誼了!”
和談之後,三相共掌國事:曹操為左相,劉備為中相,孫權為右相。
劉備看向孫權,“後人說仲謀向我翼德,我借了。”
側首,劉備又看向曹操,“你出兩千甲士,我也把翼德借你。”
聞言,孫權嘴角微動,強忍下想說的話。
他猜測,後世所謂的“借”,很可能不是實情。
彼時荊州七郡,劉備隻有小部分南郡。
如果沒有天幕出現,劉備或許會求都督荊州。
而自己為了聯劉抗曹,必會應允。
民間借貸尚需抵押,何況一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