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為什麼年輕人不聽過來人的建議?_刷視頻:震驚古人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刷視頻:震驚古人 > 第524章 為什麼年輕人不聽過來人的建議?

第524章 為什麼年輕人不聽過來人的建議?(2 / 2)

對不起,沒有,你也不能問,你但凡多問一句,得到的回應隻能是“就你這麼多困難?人家都怎麼過來的?”

所以你能聽什麼呢?

禮貌,尊重,嗯嗯啊啊,就行了。

自古話不投機半句多,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高興也好悲傷也罷,於他人隻是故事與談資。

他給你建議,你成功了,那是他的高瞻遠矚,逢人就說當初他就知道你是個好苗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你失敗了,那不是他的責任,他會歎息知人知麵不知心誰知道你是這麼個吊樣。

所以,不要管他人的意見。

自古以來,能拉過劉振東,讓他記住用哪個縱隊去堵住哪條道路,哪個師長去圍殲哪個軍團的統帥從來都是少數。

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時代,拿手指頭都能劃拉清楚,你我大概率是碰不到的。

碰得到的,都是如九頭蟲一般,張口就讓奔波兒灞去把唐僧師徒抓來。

至於孫悟空怎麼戰勝,豬八戒怎麼對付,他們從來就沒有琢磨過。

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我若是打得過孫悟空乾的挺豬八戒,我需要你給我建議嗎?】

~~~~~~

評論區:

〖“就你事多?彆人都咋弄的?”太真實了!!!〗

〖長輩大部分提的不是建議,而是要求。〗

〖一個很樸素的道理:言輕莫勸人。〗

〖開口前先看看自己和對方的關係以及自己混得怎麼樣。〗

〖年輕人不是不聽建議,而是不聽無效的建議。〗

大秦,鹹陽。

劉季賊兮兮地湊近,壓低嗓子,帶著點看熱鬨不嫌事大的促狹:

“皇兄,”他幾乎是用氣聲在問,“你當初是不是也覺著父皇那些‘過來人的建議’……咳,有點那啥?”

扶蘇聞言,隻是緩緩搖頭,眼神沉靜中帶著一絲難以言喻的複雜。

“義兄,此言差矣。”

“我並非如後世旁觀者,簡單地將父皇視作雄主或暴君。”

“滅六國,一統寰宇,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此乃煌煌功業,澤被後世。”

扶蘇語氣中帶著由衷的敬仰,隨即話鋒微轉,染上沉重,“然,修長城以禦匈奴……非是長城不好,匈奴為患,邊牆固不可少。”

“但,豈能不恤民力?”

“若能緩圖之,徐徐而進,何至於白骨蔽野,父子相失,怨聲載道於閭閻?”

“征百越,亦可徐圖。”

“彼時百越無力北窺,待準備萬全再行雷霆,豈不更善?”

“父皇……有時過於急切了。”扶蘇輕歎一聲,眉宇間帶著痛惜,“至於宮殿、驪山……父皇乃千古一帝,為彰帝國威儀,營造宮室陵寢,尚在情理之中。”

“可那求仙問道……”扶蘇的聲音陡然變得銳利,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譏誚,“後世有擁躉,言父皇是憂我難承二世之重,非帝王之材,故寄望於縹緲仙途?”

“嗬……”扶蘇發出一聲短促而冰冷的輕笑,“義兄,你不妨親去問問父皇,他孜孜以求長生,究竟是憂心我扶蘇不堪大任,還是……貪戀這無上權柄,欲永鎮山河?”

“後人說我學儒學傻了,但他們不知我啟蒙學的便是法。”

扶蘇深吸一口氣,將翻湧的情緒壓下,看向劉季,眼神坦蕩:“故此,我非是不聽父皇之建議。”

“正相反,父皇命我讀史、觀六國舊事、體察四方民情……我皆躬身力行。”

“正因如此行,如此看,如此思,我方知何為對錯,才敢向父皇進言。”

“可古往今來,兒子向父親提建議,又有幾位父親能聽入耳?”

扶蘇眼中閃過一絲無奈與悲涼,“在他們眼中,這非是建言,而是忤逆、是挑戰、是不解其深謀遠慮的愚頑!”

“皇兄,你這……”劉季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但未儘之意,扶蘇心領神會。

“義兄是想問,”扶蘇嘴角竟難得地牽起一絲自嘲的弧度,“既然我自認不算愚鈍,為何每每與你同遊宴飲,總被你三言兩語哄得掏了錢袋?”

劉季搓著手,嘿嘿乾笑兩聲,略顯尷尬。

扶蘇卻神色坦然,甚至帶著點“學費交得值”的意味。

“能於義兄處習得市井智慧、人心機變,付些酒資,又有何妨?”

“拜師尚需束修,此乃小錢買大見識。”

“嘿嘿,”劉季見扶蘇如此通透,膽子也大了,湊得更近,笑得像隻偷到雞的狐狸,“皇兄啊,以後勸諫義父,不妨換個路數。先指出錯處,再猛誇功勞!”

扶蘇微怔,麵露不解:“先前天幕所播,那些青史留名的直臣,如魏征、海瑞之流,不都是先揚後抑,以‘然而’、‘但是’轉折嗎?為何我要反其道而行?”

“嗐!”劉季一拍大腿,眼中閃爍著洞悉世情的狡黠光芒,聲音壓得極低,帶著點神秘的蠱惑,“此一時彼一時也!”

“因為您可是太子,而義父,他是始皇帝!”

他特意在“太子”和“始皇帝”上加重了語氣,話中深意,不言自明。

麵對一個功蓋三皇五帝、自信乃至自負到極點的帝王,先打一巴掌再給甜棗,或許比先給甜棗再打巴掌,更能讓他那唯我獨尊的心緒,有個緩衝的台階。

扶蘇眼中閃過一絲恍然,雖未完全參透其中所有關竅,但他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固執己見的儒雅公子。

他的性子在經曆諸多後,已悄然改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想不通?那就去做!做了,答案自會浮現。

他不再追問,隻是對著劉季,鄭重而沉穩地微微頷首:“善,受教了。”

剛剛醒來的李斯盤坐於殿角,眼神卻有些失焦。

那“娃畢業了?考個公吧……”的聒噪之語,在他腦中嗡嗡作響,竟詭異地與他當年對長子李由的殷殷期望重疊起來。

“由兒,我法家之學乃帝王之術,你需潛心鑽研,不可懈怠!”他記得自己當年是如何斬釘截鐵地為兒子規劃道路,不容置疑。

“三川郡守之位,乃為父為你謀得,此乃根基,務必勤勉,明察秋毫,不可有失!”

那些建議,不,是命,何嘗不是他基於自身成功的經驗,強加於兒子身上的枷鎖?

他從未問過李由是否喜歡法家的嚴苛,是否願意承受那郡守之位的重壓與風險。

他以為,他鋪好的路,兒子隻需走下去便是坦途。

結果呢?

李由在滎陽城破時是以身殉職?還是……

李斯的心猛地一抽,一股難以言喻的苦澀與悔意湧上喉頭。

他忽然明白了天幕所言:兜底性的建議,攻略性的建議,細節性的建議。

他給李由的,除了“按我說的做”這條看似光明的路,可曾給過半分“若不成,為父替你兜底”的承諾?

可曾細致到告訴他如何在亂局中保全自身?

沒有。

隻有“不可有失”的壓力。

他給兒子的,終究隻是自己高瞻遠矚的證明,而非真正的庇護。

一絲從未有過的、深沉的疲憊感籠罩了這位昔日的帝國丞相。

王老將軍撫著花白的胡須,老神在在地眯著眼,看似在閉目養神,實則心中也在翻騰。

天幕的話讓他想起了自己那不成器的兒子王賁,還有更不成器的孫子王離。

不過,老王將軍的嘴角卻悄悄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弧度。

“賁兒……”王翦想起兒子年輕時也曾被他逼著苦讀兵書、演練陣法,稍有懈怠就是一頓軍棍。

那時的建議……或者說命令,同樣強硬。

但他王翦有一點不同,滅楚之戰前,他向始皇帝獅子大開口索要田宅美池,表麵是貪財,實則是“自汙”求安,更是為子孫後代留一份實實在在的、能兜底的保障。

自己給王賁的,不僅僅是“按我說的打”的戰術指導,更是“打完了,無論輸贏,我們家還有陛下賞賜的富貴田莊,餓不死”的退路。

自己教給子孫的,不僅是戰場上的勇猛,更是朝堂上的生存智慧。

功高震主時如何自保,如何向君王表達“我無害,隻想做個富家翁”的態度。

這,算不算一種“攻略性”和“兜底性”相結合的建議?

雖然王離那小子後來在巨鹿……唉,但至少,在他王翦活著的時候,他儘力為兒孫鋪下的,是一條進可攻、退可守的路,而不是一條隻能前進不能後退的絕路。

想到這裡,老王將軍心中那點對兒孫不成器的鬱悶,也被一種老夫儘力了的坦然取代。

瞥了一眼不遠處麵色沉鬱的李斯,王翦心中暗道:李相啊李相,光教兒子往上爬,沒教他爬不動時如何站穩,如何體麵下來,終究是……差了點意思啊。

殿內其他大臣也各有心思,或想起自己訓斥兒孫的場景,或反思是否也曾給出過那些空洞的“為你好”的建議。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微妙的、帶著自省與唏噓的安靜。

而此刻,正在某個角落與鮑魚桶為伴的胡亥。

他看著天幕,想起始皇給他的最後一個建議,就是:好好洗你的鮑魚。

簡單、直接、有效,且充滿了物理意義上的強製力。

這算不算另一種極端形式的兜底?

至少保證他活著,且暫時沒機會惹禍了。

喜歡刷視頻:震驚古人請大家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傳頌之名 重回八零,嬌氣包的幸福生活 快穿:病嬌反派太任性 三歲小福寶:暴躁奶團在線錘鬼 人在現實,但有鼠符咒! 第九十九次心動 華娛2001:叫我導演! 我靠噩夢賺錢 成為女生的我有些孤僻 裴大佬的小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