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弄死你,讓你早登極樂。”
王繼恩惱羞成怒,下令每日隻給一碗水、一碗粥,餓不死就行。
反觀義軍,對待宋軍俘虜卻是天壤之彆。
療傷治病,飲食與義軍同。
更帶著他們走訪鄉裡,看分了田的百姓,生活過的怎麼樣,了解百姓為何支持義軍。
他們甚至還旁聽了幾場軍政會議。
會上眾人爭得麵紅耳赤,出發點卻永遠離不開一個“民”字。
“民”真正的民,是朝廷從不在乎的民。
“三代之治,亦不過如此。”一位被俘的都虞侯喃喃道,眼神癡迷。
又一個月後,戰事陷入膠著。
義軍開始釋放俘虜。
百夫長以上將領暫扣。
伍長、什長及普通士兵,欲歸宋軍者,贈衣贈糧,禮送出境。
欲返鄉者,可暫留俘虜營中,以免義軍兵敗後,他們被當作“從賊”清算。
若義軍打出四川,便發路費,助其返鄉。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不打不罵,療傷治病,一視同仁,甚至為你安危考量。
這樣的軍隊,隻在天幕裡聽過。
但原來不需要等到後世……原來現在也能做到!
等待返鄉的俘虜們坐不住了。
不讓我們打仗,讓我們當民夫運糧行不行?
王小波仍搖頭:不可,百姓當民夫尚可解釋,但你們當民夫,宋軍仍會認定你們從賊。
“我們一群大男人,總不能白吃糧食!”
“那就去幫百姓種地、修屋吧,以工換食。”
於是,俘虜們扛起鋤頭,走向田間地頭。
被俘虜本是屈辱的經曆,卻在這裡感受到了尊重。
他們聽百姓歡天喜地的講分了多少地,來年能收多少糧,仿佛也看到了自家的希望,跟著開心起來。
但隨即又是一聲歎息,義軍還被堵在川蜀,有覆滅之險。
~~
而那些選擇歸隊的俘虜,境遇卻截然不同。
關押、審查、盤問,必須證明自己未投敵,非間諜。
若言語間稍流露出對義軍政策的認可,輕則斥罵,重則鞭撻。
“我要聽的不是亂賊給你們治病療傷,是亂賊的糧食儲備、軍隊部署。”
“可這些,我都不知道啊。”
“你不是旁聽了反賊頭領的會議,你連會議都可以聽,這些你不知道?”
“除了待在俘虜營,我們隻走訪了百姓,都被義……亂賊士兵看守著。”
“那他們會議都說了什麼!”
“說了……如何不影響農耕,哪裡需要打水井,哪戶家裡隻有老人婦女,要派士兵幫忙種地。”
負責審查的將領都氣笑了,“你是說,被我大軍重重圍困,他們還在討論打水井、幫寡婦種地!”
“不是寡婦,是老人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夠了!”將領站起身來怒斥道:“沒用的蠢貨,人家演戲給你看,你還當機密彙報上來,傻而不知之!”
將領轉身就走,隻留下一句:“你被編入陷陣營了!”
高順的陷陣營,個個驍勇善戰,裝備精良,精銳中的精銳。
但很明顯,將領說的陷陣營,並不是這種部隊。
它不過是敢死隊的彆稱罷了。
歸營者癱倒在地,悔恨交加。
他終於明白了,為何好友會勸自己留在返鄉隊伍。
好友不知道義軍能不能打敗宋軍,但他知道留在義軍還能多活兩天。
回來了,鐵定是送死。
仗打到這個份上,王繼恩不得不如實上奏。
要麼動用更多兵力,硬碾過去。
要麼,給出更大代價,招安。
趙光義臉都氣綠了,卻無可奈何。
看戰報,不說舉全國之力,至少也得動用小半之力,才能剿滅這股亂賊。
但外有遼國虎視眈眈,自己動用精銳部隊,他就要南下了。
最終,他咬牙開出天價條件。
封王小波為蜀王,割據現占之地,軍政自主,隻需稱臣納貢。
他想的是緩兵之計,先穩住邊疆,再秋後算賬。
然而,王小波連虛與委蛇都懶得做。
他隻回了一句話:“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隨信附上的,還有一幅後世教書先生的畫像。
朝會上,趙光義將畫像與回信示於群臣,旋即拂袖而去。
意思很清楚:彆再內鬥了!
亂賊要是出了四川,你們和你們的家族,都要朕一起下地獄!
他甚至將副本快馬送與遼國蕭綽。
朕要全力剿賊了。
你若自信在朕被打敗後,能擋住他們,就趁現在南下來攻我大宋吧。
~
成都郊外,原宋軍俘虜李三言心急如焚,找到相識的義軍軍官。
“蜀王還不夠嗎?”
“自治軍政,你們可以在蜀地施行你們的政策了!”
“宋軍真動全力,你們打不過的!”
“快去勸王大將軍接受招安吧!”
然而,從軍官到士兵,都告訴他:這不是王小波一人的決定,是全體軍民在“諸葛會”上達成的共識。
李三言找到他幫忙種地的王二叔:“二叔,您也參會了?”
“沒得,”王二叔笑道,“但涉及國家大事的會議,村裡每十戶可以選一人去哩。”
“回來都要講給大家聽嘞,嘿,國家大事,咱們種地的也能聽能議了!”
李三言見王二叔樂嗬嗬的模樣,顯然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危險性。
他急道:“王二叔,義軍若敗了,他們會死,你們這群信了他們學說的人也會死!”
“連你們的道理都會被燒光、改掉!”
“接受招安,活下去不好嗎?”
王二叔收起了笑容,神色肅穆。
“你剛來時,不是問為啥家家門口都掛塊白布?”
“那是上吊布,也是發喪布。”
“趙宋滅了孟蜀,先搬孟家,再搬大戶,最後就輪到我們窮骨頭。”
“沒錢交稅,兒子就被抓去為奴為仆。”
“沒兒子,女兒就被拖進軍營糟蹋,再賣進窯子。”
“那布,是給女兒準備的……官兵來時,就掛梁上自儘。”
李三言如遭雷擊,顫聲問:“若……若隻有老人呢?”
王二叔笑了,隻不過笑的有點滲人。
“他們還是很尊老的,會客客氣氣的把我們請到縣裡商量。”
“等回來,地就成了大戶的了。”
“我們去告官,人家拿出蓋好紅印的地契,就直接判我們輸!”
“識相點的,領兩把銅錢認栽。”
“不識相的,關進大牢。”
李三言終於明白,為何義軍能星火燎原。
原來百姓早已是乾柴,隻差一粒火種!
“可你們贏不了的!”
“都會死的!義軍、你們,都會死的!”
“連你們的故事、你們的理念都會被焚毀、被篡改,你們會在史書上被寫成十惡不赦之亂民!”
“接受招安,過安生日子,不好嗎?”
王二叔搖了搖頭,眼中卻有著前所未有的清澈與堅定。
他念叨著從義軍學堂聽來的一句話: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天下受苦人是一家。”
“今天我們圖自己安穩接受了招安,不打出去救他們。”
“明天,外麵那些受苦人,就會被宋軍騙著、逼著,來殺我們。”
“就算我們被這世道吞沒了……”
老人望著遠處綠油油的稻田,輕聲道:
“好歹,給這人間留下了一點火種,不是嗎?”
喜歡刷視頻:震驚古人請大家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