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這世上從無真正的“無條件”。
所謂的無條件,不過是那些苛刻條件從明麵的割地、租借,換成了合資、承包、通商等更為隱蔽、卻也後患無窮的新名詞罷了。
~~~~~~
北京皇城,瀛台。
湖水環繞的亭台中,孫德明與光緒皇帝相對而坐。
孫德明身旁陪著肝膽相照的好友陳少白,光緒身後則垂手侍立著太監李蓮英。
除這四人外,僅有一名起居注官在側,屏息凝神,負責記錄此番必將載入史冊的對話。
護衛們皆遠遠退至十丈開外,確保談話的私密。
曾有近臣向光緒建議,不妨給孫德明來個下馬威。
安排儀仗兵士持械肅立,料想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見此陣仗必會心驚膽戰。
光緒聞言,心中一陣厭煩,直接駁回了此議。
他是真心想與孫德明好好談一談的,這些臣子,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儘出些餿主意。
亭中氣氛微妙的沉默被光緒率先打破,他斟酌著開口,語氣竟帶著幾分刻意營造的平和:“今日你喚我載湉即可,我亦直呼你德明。”
光緒心知,讓對方行禮稱自己皇上絕無可能,索性自己先把稱呼定下,也省得待會徒生尷尬。
光緒沒有開口詢問什麼為何要反大清這類沒用的屁話。
為何反清還用問嗎?
“德明,”光緒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和沙啞。
他開門見山,問出了那個盤旋在他心頭許久,幾乎讓他窒息的問題,“你跟我說句實話,這大清……還有救嗎?”
孫德明坐在他對麵,腰杆挺得筆直。
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載湉兄以為呢?”
見光緒不言,他並沒有激烈抨擊,而是用一種近乎剖析曆史的冷靜語氣,緩緩道:
“得國之正者,皆向外開拓。”
“自古能長久立足的王朝,無不是向外開拓,將內部的壓力轉化為外部的成果。”
“周拓四夷,秦定南越,漢通西域,唐置都督,明下西洋。”
“即便是被視為‘亡天下’的蒙元,也曾鐵蹄踏遍歐亞。”
“即便是積弱的趙宋,也從未放棄過收複燕雲的夢想。”
光緒聽到這裡,嘴角扯出一絲苦澀的笑紋:“德明,你竟會把蒙元也算在得國之正的王朝裡?”
“我以為在你心中,唯有漢與明才算。”
“得國之正,本就是個偽命題。”孫德明搖了搖頭,目光清亮。
“何為正?”
“是天命所歸?是民心所向?是武力征服?還是前朝禪讓?”
“標準不同,結論自然不同。”
“趙宋若按禪讓與天命論,難道不正嗎?”
“若按武力論,它結束五代亂世,難道沒有功勞?”
喜歡刷視頻:震驚古人請大家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