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的年代。
原北京德勝門外的一座佛寺,清朝又改為粥廠的一個地方。
心服口不服的黃悟我,正埋首於一堆科學書籍中,神情專注得近乎癡迷。
他這般廢寢忘食,倒不全是因為他那著名的“永動機”項目被科學院明確否決。
這事他雖未完全死心,但眼下有更讓他魂牽夢繞的難題。
“能量守恒定律,”他喃喃自語,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麵上劃動著,“能量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憑空產生,隻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他物體。”
“物質同樣如此……”
他猛地抬起頭,望向那無形無質卻又真實存在的天幕。
組成這天幕的龐然物質究竟來源於何方?
驅動它運轉、跨越時空屏障的浩瀚能量又出自何處?
他的思維急速運轉,如同精密的齒輪。
根據定律,這兩者必然存在於自己所處的這個時空!
隻是通過某種目前還無法理解的、近乎神跡的科技手段,被轉化、被運用,才造就了這天幕奇觀。
黃維認為,無論天幕是外星造物、神仙法器還是後世的高科技,隻要它的“原材料”和“動力源”根植於本時空,那就是最合理、最讓人安心的解釋。
若非如此,麻煩就大了。
假設天幕的物質和能量是“外來戶”,從其他時空憑空跳過來的,那豈不等於說,在另一個時空,物質和能量憑空消失,又在這一時空,憑空產生了?
這雖然不至於讓整個物理學大廈崩塌,讓科學家們崩潰大喊“物理學不存在了”,但絕對算得上動搖了其堅實的地基。
當然,也可以暫時用“高維生物的理論和手段超出我們理解範疇”來安慰自己。
“維度”一詞概念早已有之,“高維”的說法雖新,但從天幕評論區後世之人口中得知,黃悟我接受起來也並不困難。
但真正讓他頭皮發麻的,是天幕評論區帶來的時空悖論問題。
那個著名的“祖母悖論”!
祖母悖論出自法國科幻小說作家赫內·巴赫劄維勒在43年發表的小說《不小心的旅遊者》。
假如你回到過去,在自己父親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母殺死,但此舉動會產生一矛盾的情況:你回到過去殺了你年輕的祖母,祖母死了就沒有父親,沒有父親也不會有你,那麼是誰殺了祖母呢?
得益於法國人為換取天幕觀看資格而積極送來的各類書籍,先生知道黃悟我好研究這個,特意讓人給他送來了那本包含此理論的小說。
黃悟我捧著書,陷入了更深的迷惘。
既然已知我們時空是前麵能看到天幕時空的未來,是它的延續。
那麼,天幕的出現必然改變了他們的曆史,他們的未來,也就是我們的現在,理應隨之發生變化才對。
可為何,我們眼前的一切,曆史的軌跡,沒有絲毫被撼動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