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蘇渺驚呼一聲,手忙腳亂地從口袋掏出手絹來擦拭。
但是棉料的衣角已經將芝麻醬吸收了一些進去,留下幾點小印子和香味。
服務員聞聲趕來,看到這場麵卻笑了:
“姑娘彆急,常有的事兒。”
她麻利地用抹布收拾著桌麵,然後說:
“我們這芝麻醬濃,濺到衣服上可不好洗。等著,我去後廚拿點豆腐漿來搓一搓。”
不一會兒,服務員端來一碗豆腐漿和一塊濕毛巾。
“用豆腐漿水來搓一搓,可管用了,這是我們用泉水點的豆腐,去汙還養衣料呢。”
說著動起手幫蘇渺清理起衣角來,在汙漬的地方撒一點豆腐漿,搓一搓,再用濕毛巾輕輕擦拭。
原本顏色較深的汙漬被擦去了大半,隻剩下一點點印記。
因為不是浸泡到水裡搓,所以衣服並沒有很濕,又是在衣角,所以不怎麼礙事。
蘇渺好奇地說:“這是點豆腐的水嗎?真神奇,還能洗衣服。”
“這是豆腐漿水,我們泉城最多的就是泉水了,做豆腐也用的泉水,豆腐做好之後剩下的漿水,第二天可以繼續用來點豆腐,用來清洗一些難搞的汙漬也不錯。
很多老人家都知道這個方法,以前用不上洗衣粉的時候,就來豆腐坊討漿水洗衣呢!”
聽她這麼一說,蘇渺倒是對這個泉水豆腐感興趣了,特意點了一碗泉水豆花來試試。
豆腐按“點”的形式分為三種:酸漿豆腐、鹵水豆腐、石膏豆腐。
這種用前一天留下的酸漿“點”出來的就是酸漿豆腐,純天然,細嫩甘甜。
“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
要是光從豆花本身評價,既具有北派豆花的香氣濃鬱,又兼具了南派豆花的細嫩爽滑。
但是,問題就出在蘇渺忘了各地之間的口味差異,點菜點錯了。
這邊吃豆腐花是要芝麻醬和韭菜的!
蘇渺嘗了一口後,為難地說:“還是點個燉豆腐,香煎豆腐什麼的,也許會更合適我們。”
蘇元正擺擺手說:“不點了,已經吃飽了,要是吃不慣就算了,下回我們再換彆的菜色。”
點的肉菜都是濃油赤醬,就連奶湯蒲菜也是鮮香夠味的,都很能下飯。
將桌上的飯菜吃得七七八八,父女倆已經覺得很飽了,付過了飯錢,沿著熱鬨的街道慢慢的逛。
從泉城的命名上就可以看出,天然泉水是生活命脈。
這裡素有“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
即使是在居民區,處處有泉,泉水彙合成溪流,不少人可以直接在家門口洗衣服。
出來洗衣服的大多是女人家,一邊用棒槌捶打著衣服,一邊笑著話家常,蘇渺用相機拍下了這一平靜安樂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