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右下角還刻著一行小字——“始於1985年”。
“蘇老板,今天的報紙!你們上新聞啦!”郵遞員騎著自行車在店門口停下,從包裡掏出一疊還帶著油墨香的《朝霞日報》。
蘇渺接過報紙,隻翻開一頁,就看到大大的標題:《一碗熱飯裡的家國情懷——記\"蘇記\"餐館為國寶回歸捐款》。
標題下方配著大幅照片,正是那天林記者拍攝的父女倆在櫃台前的合影。
蘇渺興奮的將報紙張開,舉過頭頂,讓還站在高處的父親看:
“爸,你快看,這照片拍得真好。”
蘇元正從梯子上下來,和女兒一起看著文章。
“林記者寫得真用心,哎呀,把我們誇到了這個高度,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有訂報紙習慣的可不止有他們家,還沒到中午,他們為國捐款的事跡就已經傳遍了片區了。
很多熟客都紛紛相約要來‘蘇記’用餐,給他們創收,就算自己也出力了。
今天雖然是挪鋪子,但畢竟不是正式升級開業,所以蘇記並沒有搞什麼活動,一向愛放炮的蘇元正更是連封鞭炮都沒買,卻沒想到客流量異常的高。
“這...這也太多人了。”
十一點半,蘇渺看著座無虛席的店鋪和門外排著的長隊,有些發懵。
她原本預計今天會忙一些,但眼前這陣仗完全超出了預期。
排在第一個的是個戴眼鏡的年輕人,他揚了揚手中的報紙:
“我和朋友是看了報道特意從城東來的!聽說你們家有個什麼炒檸檬鴨?我還沒吃過呢,今天一定要試一試。”
“我也是你們捐款的事來的,就想看看這麼有家國情懷的餐館是什麼樣。”後麵一位中年婦女接話,她手上還牽著兩個孩子。
隊伍中還有不少熟悉的麵孔,街坊鄰居們幾乎全員出動,就連平時很少出門的李奶奶都讓孫子攙著來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熱鬨得像過年。
看著這景象,蘇渺和父親趕緊商量起來,得搞點活動才能對得起大家的支持啊!
蘇元正站在門口,聲音有些哽咽:
“各位街坊,各位新老朋友,我們‘蘇記’十分感謝大家的支持,辛苦大家等候了,今天所有的菜品都打八折。”
“好!蘇老板果然講究啊!”
“我看這報道不是吹的,以前都以為南方人精明小氣,今天倒是讓我刮目相看了。”
店內座無虛席,安悅帶著服務員們穿梭在桌椅之間,忙得腳不沾地。
廚房裡,蘇元正和蒙穗切鹵味忙到飛起,阿強按著排單分裝餐品。
蘇渺則在前台招呼客人點單,不時被認出是報紙上的“大學生老板”。
“小蘇老板,能給我簽個名嗎?我以後也想學考古專業。”一個女學生怯生生地遞過報紙。
蘇渺愣了一下,隨即笑著:“可我也不是什麼名人呀。”
“沒關係,你幫我提個字吧,我希望以你為目標,督促自己學習。”
蘇渺接過鋼筆和報紙,略微想了想,在標題上方寫下“不忘初心”四個字,又補充道,“好好學習,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