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亮平也被這種熱情所感染,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熱血感,當場表態:“各位鄉親,我侯亮平一定會全力以赴,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我絕對不會輕易離開這裡!”
此話一出,引的百姓熱烈的掌聲和叫好聲。
侯亮平也不是光熱血。
為了穩妥,他又帶隊去了祁同偉的家鄉,金平鄉祁家村進行考察。
那裡有岩台市最完善的種植技術。
有石頭,當然是摸著石頭過河。
馬小軍得知消息,親自陪同著對方。
他知道祁同偉並不喜歡對方,該有的謹慎還是有的。
誰知道這小子會不會搞點陰招,玩報複。
雙方見麵,侯亮平表現的很熱情,“馬鄉長,您可是我的學長,這次我來找您取取經,可不能藏著掖著啊。”
馬小軍打著哈哈:“亮平,你說笑了,都是為了百姓,我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儘。”
馬小軍這兩年多的鍛煉,工作做的很出色,但政治智慧其實不高。
見侯亮平如此真誠,也漸漸放下了戒心。
閒聊之際,一行人已經來到祁家村。
成片成片的種植大棚,分布馬路兩邊。
不少拖拉機插進雞公道,在往車上裝著新鮮的蔬果。
田間的兒童,追逐打鬨,不時傳來嬉笑的聲音。
百姓們的歡聲笑語,來自生活的富足。
侯亮平感歎,自己這位老學長,學政法真是屈才了。
第一次真正見識這種種菜方式,侯亮平很好奇:“學長,咱們這一個個白色的大棚就是種的反季蔬菜嗎?
我看那車上裝的,怎麼好像是當季的。”
“沒錯,是當季的。”馬小軍如實相告,“這是用來遮風擋雨,以及蟲害的。”
侯亮平表示不信:“我怎麼在報紙上看到,他是用來種植反季節蔬菜?”
“報紙上也沒錯,不過那是冬季,現在主要是用來對抗天災蟲禍,讓蔬菜得到更好的生長。
沒有這些東西的影響,種植出來的蔬菜品相會好很多,這也是咱們祁家村的菜能端上那些有錢人家的餐桌的秘訣。”
馬小軍也不怕對方學去。
本身種植技術就需要大量的經驗,等侯亮平摸索出來,估摸也得費一兩年。
當初祁家村要不是請來專家指點,光靠自己摸索,哪有這麼快就成名的。
就這還是祁同偉讀書時就已經在逐步推進。
況且祁家村的成功也並不單單靠的是種好一個菜。
銷售網絡才是最重要的。
暢銷的時候不必多說,如何解決滯銷的才是關鍵核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