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同偉全程看著沒有打擾高育良。
他也想通了,遠離漢東其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按照劇中的時間線,趙立春2013年退休,當了8年的省長,10年的省委書記。也就是說再過幾年,漢東就要迎來趙立春的時代。
趙立春在漢東官場經營多年,已有將“公天下”異化為“家天下”之勢,趙家姐弟趙小惠與趙瑞龍更是盤踞漢東的兩大毒瘤。
麵對這樣的政治生態,高育良若想繼續攀登,除了遞上“投名狀”,與趙家沆瀣一氣方,沒有彆的辦法。
然而,曆史與現實的鐵律早已昭示:權力私相授受的勾當,終將被時代的洪流滌蕩。
高育良若走上這一步,便等同於將自己綁上權力私化的戰車——既可能淪為趙家的政治傀儡,亦隨時麵臨反腐風暴的清算。
這是他不願看到的,省委書記的位置雖好,那也得保證安全前提下。
於華北喝了口茶水,問“育良同誌,我聽同偉說你是教政法的?還是教授?”
高育良回道“是啊,也是趕上了好時候,那時國家缺少老師,就給我分配了,幾年後又給我評了這個職稱。”
於華北點了點頭,覺得更親切了,他就是政法出身的,後麵攻讀經濟學,拿了經濟學的博士。
要不然他也不會兼任紀委書記,這本身就需要一點政法底子。
“難怪了,我一看到你就感覺到一種很熟悉的感覺,沒想到咱們都是政法出身啊。”
高育良有些驚訝,“沒想到於書記你也是學政法的,太巧了。”
祁同偉心道巧的還在後麵呢,兩人甚至連仕途發展的軌跡都一樣,從市委書記,到省委常委,最後擔任省委副書記。
於華北拉近關係的說“是有點巧,其實我以前也想當老師,不過大學畢業後,沒分配進去,反而去了紀委係統工作。後麵又去了文山,任市長,市委書記,一路到了這今天這個位置。
不瞞你說,讓我搞政法還行,搞經濟這塊反而我是的一個短板,這些年,雖然考了個經濟學博士,但都是紙上談兵,沒出過什麼成績。”
高育良是深有體會,他現今不就是陷進了這個泥潭裡,好在海洲班子底子不錯,他隻需要把握大方向即可,實在不行,還能向祁同偉請教。
“於書記,咱們都一樣,我現在也是在邊學邊乾。”
於華北說“很好嘛,發揚咱們紅星黨的精神,乾中學嘛,咱們很多同誌都是這樣。
其實你也不用去找其他人學習,我看你的弟子祁同偉的經濟能力就很強。”
高育良也笑了,“是啊,在這一點上,他是我的老師。”
祁同偉忙接過話,“於書記,老師,你們就不要取笑我了,我就那點微末能力,當不得您二位這麼誇獎。
要不是有省委的支持,和大家的幫助,我哪有今天這個成績。”
於華北笑道“你啊,就彆謙虛了,你要是謙虛,全漢江上下都得汗顏。”
祁同偉認真道“於書記,我說的都是肺腑之言,其實一個地方能有發展的契機,招商工作是一個點,但歸根結底還得看政法工作做的好不好。
沒有好的經商條件,即便再厲害的招商能手也無濟於事。
有了好的經商條件,不用招商,商也自然會來。
就說文山的古龍縣,就做的很好,隻要把為百姓服務踐行到底,自然有商家揮著鈔票投資。”
高育良在心裡豎起大拇指,瞧瞧人家這馬屁拍的,父女倆都被拍進去了,他啊,還得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