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最該籠絡人心的時候選擇了暴政,竟然讓一群失去了土地和仆婢的落魄貴族在逃亡的過程之中拉攏了民心,簡直是讓人感到可笑。
總之在過去秦始皇執政時期造成了一些臣子權柄過大的問題。
但是當伴隨著秦二世上位,過去那一套臣子權力決鬥就行不通了。
為什麼,因為目睹了秦始皇執政種種錯誤給大秦造成巨大不可挽回損失的秦二世,他想要規避那些發生過的錯誤,
秦始皇是鼓勵並且自己一手支持、乃至於會策劃權臣鬥爭的人.
到了秦二世,經曆了那些事後,扶蘇自然非常抵觸,所以他最不希望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親人去達到目的,還有就是利用臣子權鬥保證自己的超然地位。
臣子權鬥對天下沒有半點好處。
在扶蘇這種思想意識影響下,他的執政理念就是天下要想一,朝廷就得一。
從他執政以來,所有臣民都會發現一個非常巨大的變化,那就是臣子、民眾全部都歸附於他一個人。
不是所有的大臣們、民眾都變好了,而是所有的大臣們、民眾都不會去和我們的秦二世作對。
至於大臣回家會不會欺負自己的糟糠之妻,鄉民在一大家子之內兄弟會不會互相欺負,公婆會不會欺辱兒媳……這些,誰又說得清呢。
自秦二世繼位,朝臣們清一色的都變成了忠君之士,個個都忙活著手頭的公乾。
這幾乎是民眾喜聞樂見的大好事,照這種局勢,如果秦二世能夠把這種仁政再推行個五年,哪怕是三年。
那麼那些沒有權力的老百姓們,他們的精神麵貌也將產生巨大的變化。
一如前麵強調的,權力雖然自下而上,可是社會風貌卻是上行下效。
如果朝堂上的臣子各安其位做好了自己的本分,那麼吏民百姓們肯定也會守規矩。
如果上層不想著越權,那麼庶民會想著要去彆人家的菜地嗎?
這隻是個比喻。
但是這種一片大好的形勢,隻是針對於秦二世和天下無權之民來說是有利益的罷了。
對於臣子來說,過去他們的權力是可以膨脹的,雖然自己隻是個市監,但是自己的權力運作一下,可以滲透到軍隊。
第(2/3)頁
第(3/3)頁
而作為一個丞相,自己本來可以享受的隻是法律規定之內的利益和待遇。
但是當權力不被約束,或者說在君王的暗暗授意下,因為丞相忠心所以可以享受規定之外的更多更好東西,那丞相將得到更多更豐厚的實際利益。
所以說,大秦帝國在秦二世繼位之後,已經沒有什麼壞人了。
換言之,君王的威望已經達到了絕對的峰值,君王的行為也絕對在方圓之內,如此一來,臣子們也就都不能逾越規矩,又或者說不好逾越規矩。
因為當二世的威望達到普遍的吏民百姓都支持他的時候,那個時候大臣們就危險啦。
他們就是隨便不小心說句秦二世的壞話,路過的小孩子看到都會為秦二世感到忿忿不平。
中國人就是這樣,你傷害我,彆說睚眥必報,那是哪怕過了十輩子,照樣趕過去報仇。
但是如果你幫助我,看得起我,中國人那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所以臣子們在看到這種情況後,他們第一時間感受到的不是什麼新政給他們帶來的新氣象,不是新政給他們帶來的更好的晉升前景。
恰恰相反,秦二世繼位給他們帶來的是枷鎖,權力的枷鎖。
所有人都要在法律規則之內行事,因為秦二世這個人,他不會像秦始皇那樣好說話。
可以說秦二世是一個變態。
他的個性確實與眾不同。
怎麼說呢,很多人認為縱欲會讓自己感受到極致的快樂,但其實不然。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快樂,比吸煙喝酒、乃至於性更快樂,那就是與縱欲背道而馳的方式——禁欲。
越是斷情絕欲,越是通達,越是自在,越是自由。
縱欲和禁欲,各自打一個比方。
縱欲好像是落入了泥潭,因為身子太重,所以乾脆就在泥潭裡玩。
那麼在泥潭裡玩的人,又分為三類。
有的人心態好,出不去就乾脆出不去,我身出不去,但是我心出得去,乾脆在沼澤泥地裡遊泳、在泥地裡種花,這種人是這麼自渡出去的。
他們就能夠離開這個娑婆世界,但是一般人做不到這個境界。而且這類人特彆喜歡隱藏自己,真正的做到大隱隱於市。
所以同樣有些人你看他也玩女人、你看他也抽煙喝酒、但是他就是運氣越來越好。
但是有些人則不然,在這欲望的海裡越滾越深,身子越來越重。吃得太多,最終被人吃掉了。
這種純屬擺爛,不信因果。
等到臨死的時候,幡然悔悟,求菩薩求佛,求滿天神仙,無非是讓他們再給個機會重新來一趟。
也是絕了。
這類人大致可以概括為生前擺爛的人。
而還有些人,就是一般的普通人,有覺悟,但是不高。
他們也發現了自己的身子好重、離不開這個泥潭,然後他們選擇了掙紮。
就像是落在了沼澤地裡,我越掙紮,那種泥地裡的牽拉就越強,越是直接陷入在沼澤地裡。
最終就弄得出各種問題。
那麼秦始皇其實就是屬於這一類人的第一種。也可以說曆史上的宋徽宗,他其實有些接近於這個境界。
【如果你不相信的話,去看宋徽宗寫的字和畫的畫,有本事看完之後再回來反駁。】
第(3/3)頁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