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窩窩團的失敗和一個人離不開關係。
那就是徐貿東。
徐貿東這人的經曆也算傳奇。
1994年的時候創立了魯省齊魯超市,之後發展成為擁有10多家門店的連鎖超市,還獲得了“魯省青年標兵”、“魯省優秀私營企業”等榮譽稱號。
到了2000年時,他又成立了凱偉點告公司,這家公司主要專注於移動廣告業務,後來被分眾傳媒以3000萬美元的高價收購,徐貿東也順理成章的出任了分眾傳媒的高級副總裁。
分眾傳媒在這裡就不多提了,這家公司也是國內的一家傳奇公司,要是吉喆重生的時間節點是二十世紀初的話,絕對會參與一下分眾傳媒的上市運作。
等到了2005年,徐貿東就創立了星河集團,並擔任董事長和ceo。
之後他就致力於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重構產業鏈及業務鏈,優化產業效率。
在星河集團期間,他還創立了百分通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星河互聯集團,後者正好是專注於互聯網領域的投資機會的一家公司。
2010年,也就是今年底的時候,徐貿東就會收購窩窩團,並加入窩窩團擔任董事長兼ceo,負責整個窩窩團的戰略和管理工作。
從以上經曆可以看得出來,徐貿東和傳統的互聯網創業者不一樣。
他在收購窩窩團之前就已經是商界的大佬級人物。
所以他在管理公司的時候,手段和方式就和那些互聯網創業者們大相徑庭。
窩窩團一開始在他的手上確實能夠看到慢慢變好。
但是問題也正是隱藏在他的管理之下。
徐貿東作為商界大佬,資金對於他來說絕對是比其他團購網站更為簡單的問題。
所以在徐貿東售後窩窩團之後,窩窩團前期就不怎麼缺少資金。
所以窩窩團直接就采用了野蠻並購的手段來迅速擴大規模,但是這種方式並不受資本市場的歡迎,甚至對此類做法深惡痛絕。
因為野蠻並購所導致的問題還有內部被弄的人心渙散,並購後管理出現混亂,最終也直接影響了窩窩團的競爭力,逐步被市場所淘汰了。
當然最後導致窩窩團一蹶不振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窩窩團的赴美io衝擊失敗。
吉喆記得明年5月份的時候,窩窩團就在嘗試赴美上市。
但是它這場嘗試卻是麵臨了諸多困難,比如欠款、涉嫌虛假宣傳等不利消息的影響,還有就是上市前未能給予投資人新亮點吸引,綜合下來就導致窩窩團的上市計劃以失敗告終。
然後窩窩團就一蹶不振,最後基本上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當中。
吉喆雖然記不清楚徐貿東具體是什麼時候收購的窩窩團,但是可以知道的是,他現在絕對已經在接觸窩窩團的創始人團隊了。
甚至說不定此時他們已經達成了收購的意向,這種情況下吉喆自然不會再衝上去被人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