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藥師的顧慮如同一盆冷水,澆滅了剛剛燃起的激進念頭。
如今英雄大會是宋蒙雙方共同主持的“和談”場麵。
若宋方主動派人突襲蒙古水寨,無論理由多麼充分,都會落下“背信棄義”的口實。
忽必烈正愁找不到全麵開戰的借口,此舉無疑是將刀柄遞到對方手中,逼得對方不得不戰。
“爹爹所言極是。”黃蓉率先反應過來,秀眉微蹙,“咱們不能授人以柄。”
“貿然出手,不僅會讓江湖同道質疑咱們的誠意,更會給忽必烈不得不出兵襄陽的理由。”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此事需得計劃周祥才是。”
楊過也冷靜下來,他明白黃藥師的顧慮並非多餘。
蒙古大軍虎視眈眈,襄陽城雖有江湖豪傑相助,但兩國實力懸殊依舊巨大。
一旦撕破臉皮,逼得蒙古大軍傾巢而出,襄陽城能否守住還是未知數。
“郭伯母說得對,確實不能衝動行事。”
他沉聲道,“咱們要既師出有名,又要挫敗對方的陰謀。”
一燈大師微微頷首,“阿彌陀佛,楊居士此言有理。”
他雙手合十,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對方若真要在英雄大會上動手,必然會露出破綻。”
“咱們隻需耐心等待,提前做好萬全準備,屆時便可後發製人。”
郭靖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焦躁。
他明白,此刻的隱忍是為了更大的勝利。
“好,就按過兒和大師說的辦。”
他目光堅定地看著眾人,“咱們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一方麵加強城內和會場的戒備,另一方麵密切監視蒙古水寨的動靜。”
“一旦發現異常,立刻通報,絕不能讓對方的陰謀得逞。”
眾人紛紛點頭,心中已然有了計較。
夜色如墨,蒙古水寨的中軍大帳內,接風宴已近尾聲。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帳內的氣氛卻愈發凝重。
忽必烈放下酒杯,目光掃過帳內眾人,最後落在劉秉忠身上,語氣嚴肅:“先生,如今英雄大會暫停三日,咱們何時動手不知先生可有具體的計劃?”
劉秉忠放下手中的筷子,用餐巾擦了擦嘴角,神色平靜卻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回大王,計劃早已在屬下心中。”
他緩緩起身,走到帳壁前懸掛的輿圖旁,手指指向襄陽城的方向,“襄陽城城高池深,又有高手坐鎮,硬攻絕非上策。”
“咱們此次的目標,並非攻破襄陽,而是要借英雄大會之機,瓦解宋人的心防,摧毀他們的抵抗意誌。”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阿其那,“阿其那先生,你的‘再生人’,是否已準備妥當?”
阿其那從黑袍中抬起頭,一雙毫無溫度的眼睛看向劉秉忠,聲音嘶啞如同破鑼:“劉先生放心,‘再生人’早已煉製完成。”
“到那時,定會給郭靖、楊過等人一個大大的驚喜。”
“好!”忽必烈眼中閃過一絲狠厲,隨即目光灼灼地望向劉秉忠,“先生,眼下已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啊!!”
金輪法王眉頭微皺,他雖支持忽必烈攻打大宋,但對阿其那的邪術卻頗為不屑。
“劉先生,此計雖妙,但咱們的風險亦不小。”他沉聲道。
劉秉忠淡淡一笑,似乎早已料到金輪法王會有此顧慮。
“法王放心,老夫早已考慮到這一點。”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與會人等將會提前服用解藥。”
劉秉忠目光重新回到忽必烈身上,“大王,決戰之日!”
忽必烈聞言,心中大喜。
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杯盤作響:“好!那就決戰之日”
帳內眾人也紛紛麵露喜色,仿佛已經看到了宋國豪傑屍橫遍野的景象。
唯有姆拉克依舊閉目養神,仿佛對帳內的一切都漠不關心。
劉秉忠注意到姆拉克的異樣,心中微微一動。
他走到姆拉克身邊,輕聲說道:“國師,決戰之日的行動,還需您出手相助。不知國師可有異議?”
姆拉克緩緩睜開眼睛,渾濁的目光落在劉秉忠身上,語氣平淡:“老夫隻負責殺人,其他的事情,與老夫無關。”
“隻要將那楊過與阿凡提交與老夫處置,老夫自會出手。”
劉秉忠微微一笑,“屆時,國師定能儘興。”
“不過,還希望國師以護衛大王安全為要!”
姆拉克微微頷首,再次閉上眼睛,不再言語。
劉秉忠心中了然,轉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他知道,姆拉克雖然性情古怪,但隻要有投其所好,便會全力配合。
酒酣耳熱之後,侍從們悄無聲息地撤下殘羹冷炙,奉上醒神的濃茶,隨即躬身退出,帳簾落下,隔絕了內外。
忽必烈揮退了意欲留下的金輪法王與公孫止等人。
帳內隻剩下忽必烈、劉秉忠,氣氛瞬間從喧鬨轉為沉凝。
此刻忽必烈臉上醉意全消,目光銳利如鷹,直視劉秉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先生,”忽必烈的聲音低沉而充滿力量,打破了帳內的寂靜,“如今英雄大會暫停三日,正是難得的空隙。”
“宋人的注意力已被引開,內部必然鬆懈。”
“本王在想,是否可借此良機,調動大軍,一舉拿下襄陽?”
“此城乃是我蒙古鐵騎南下最大的絆腳石,若能將之拔除,則江南門戶洞開,大事可期!”
他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抑製的渴望與殺伐之氣,手掌在案幾上重重一按,顯示出其內心的決斷。
劉秉忠聞言,並未立刻附和,他緩緩放下茶盞,目光平靜地迎向忽必烈灼熱的視線,輕輕搖頭。
“大王,不可。”
“嗯?”忽必烈眉頭微蹙,顯然對這個回答有些意外,“先生何出此言?”
劉秉忠微微躬身,語氣沉穩而堅定:“大王,屬下此番南下,首要之事,便是傳達大汗的旨意。”
他頓了頓,觀察著忽必烈的神色,繼續道:“西征大軍經過前階段的休整,如今已重新開拔,兵鋒直指極西之地。”
“大汗雄圖偉略,意在囊括四海。”
“然而,大軍西進,國中精銳多有抽調,導致後方空虛。”
“大汗深慮,若此時南朝局勢不穩,兩國爆發大規模戰事,蒙古國恐將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窘境。”
“此乃兵家大忌,縱使蒙古鐵騎驍勇無敵,亦難免左支右絀,顧此失彼。”
忽必烈眼神閃爍,他深知兄長蒙哥的雄心,也明白西征對蒙古帝國的重要性。
劉秉忠此言,點醒了他目前蒙古整體戰略的側重點。
劉秉忠見忽必烈沉吟,繼續剖析道:“其次,便是此次英雄大會。”
“大王欲借此機會拉攏、分化乃至鏟除宋方武林人士,瓦解其抵抗意誌,此舉甚妙。”
“如今,大會尚未結束,效果尚未完全顯現。”
“郭靖、黃蓉、楊過等核心人物仍在,南朝武林力量雖有小挫,根基未動。”
“若此時強行攻打襄陽,且不說能否速勝,必將促使南朝內部所有勢力,同仇敵愾,一致抵禦大軍南下。”
“屆時,我軍麵對的將是一個鐵板一塊的襄陽,攻堅難度倍增,傷亡必然慘重。”
“這與大汗想要‘穩住南麵’的旨意,可謂背道而馳。”
“甚至會影響到大王本身的根基!”
他一番話條分縷析,將全局利害關係清晰地擺在忽必烈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