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借物借勢增了幾分風采,但金壇乾元宗掌教能在楚國那等妖魔封君橫行之地維持人間道統,又怎會是簡單人物。
為此,他雖豔羨五童子負寶蓮劍相隨,又憂心狻猊神獸撲來撞傷門人,但嘴上不會服軟就是了。
也就李思是道門中人,不是楚國的妖魔封君,否則他出言會更加直白,甚至能說出莫要裝腔作勢之類的言語。
這並非是乾元宗掌教秉性高傲,好出言傷人,而是生活環境所致。
概因楚國那地方見不得謙遜,一旦無法保持強勢,很可能會招來不斷打壓。
畢竟金壇乾元宗對一眾妖魔封君而言並非善類,更像是殺之不絕、愈發昌盛的人族砥柱。
那份自然衰老的性命困擾,加之宗門秘境的庇護與傳承道統的信念,使得金壇乾元宗行事手段頗為酷烈。
最直觀的現象便是,金壇乾元宗的入道弟子住在門派秘境之內,遠不如清源觀入道弟子閒逛偃山、夜宿彆院來的自在。
三山道門的生活環境不同、處事風格自然也不同,霞光淨樂觀掌教就頗為捧場。
“哎呀,哪來的大石獅差點嚇壞老道。
周將軍可要看好他們,老道這些弟子皆是好人家出身,切莫傷了他們。”
“李掌教的風采越發不凡了,看這童子各個精雕玉琢,背負之劍寶光縈繞絕非凡品。
還有,你這身裝扮應該是傳法真人所賜吧,老道恭喜道兄喜得靈寶道途順遂。”
“哪裡哪裡,還是守明道長善解人意,不似誌方道長那般不諳世事。”
清源妙道、金壇乾元、霞光淨樂三派掌教不愧是老相識,剛一見麵就鬥了起來。
但金壇乾元的誌方掌教極不好惹,李思話語剛落他便冷哼一聲。
“他不會做人,早被梁國佛門聯手封鎖了;我若會做人,山門道觀早被那些妖魔封君推平了。
置地不同、談什麼善解人意,倒不如逞七分狠辣、得十分威名。”
“眾弟子皆學師行,誌方道兄與李掌教莫因鬥嘴損了顏麵,還請快快入觀安坐。”
霞光淨樂觀的守明掌教宛若此地之主般,不僅調解同道矛盾,還連連伸手虛引,將兩派弟子皆請入了道觀。
周元見此也看出不少隱情。
一是,妙道清源觀鬥不過金壇乾元宗是有道理,其不僅比偃山清遠觀發展更久,那份爭鬥之心也與求清淨心的清源道人完全不同。
二是,霞光淨樂觀在梁國那種佛門興盛之地過得也不自在,為此才養成長袖善舞八麵玲瓏的處事風格。
不過霞光淨樂觀的守明掌教也並非中庸之輩,亦是慧心暗藏之人。
其引眾弟子進入道觀後,主動靠近周元拱手作禮。
“周將軍這等少年英才遠勝凡俗,待會兒若是下場論法,還望將軍手下留情,切莫傷了老道那些愚笨徒兒。”
“守明掌教太過謙虛了,我等既然為道門弟子,論道論法自該點到為止。”
不同於守明掌教的謙和,金壇乾元宗的誌方掌教對周元更感興趣。
見守明掌教搶先一步示好,他便拋下李思主動迎上前來。
“久聞周將軍盛名,想來盛名之下無虛士,不知可否指點我的弟子一番。
當然你那石獅就算了,咱們之間論道論法、論修為,卻不好再論外物富貴。”
麵對這種要求,周元一時間竟不知如何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