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羭次山中漆水流,徹底改變了東側的沙漠環境,大量村鎮沿著水脈流向屹立,水脈聚集處更是建起一座座城池。
草木自水脈兩側向外擴張,由密至疏、宛若青雲。
若說水脈是骨骼與血脈,那麼草木便是鱗甲與雲氣。
至此可言,水龍駕雲遊沙洲、千裡來與地龍會,所過之地皆福澤、眾生依附成邦國。
似這等地形所造成的影響絕非無憂郡可比,畢竟無憂郡至多算是避禍福地,羭次山卻是此地的命脈之源。
毫不誇張的說,這等地形已有影響當地文明的能力。
即此地的傳說與史料,皆會圍繞羭次山展開。
當地百姓會視羭次山為神為祖,亦會從心中認為他們歸屬於羭次山,而非這片無望沙洲。
在這種情況下,羭次山擴張到何等地步都不奇怪,此地之人也很難因天地大勢改變心意。
當周元裝備畫皮文士道具,降至山下湖泊南側最大的城池後,發現當地的人口音與四國之地大相徑庭。
倒是街邊文字與四國之地無甚差異,應是受秘境書籍影響所至。
城中商業繁華、人流眾多,有披甲護衛、亦有布衣百姓,最受敬仰者是一些身穿土黃袍披發赤腳而行的修士。
隻不過黃袍修士極少走動,皆位於一座古樸素淨的廟宇之中。
廟宇之名為羭次神廟,其中供奉山川福生羭次帝君與漆水垣玉嬰華水君。
不得不說,本地百姓為羭次山神取個了好名字,亦賦予了漆水河新的名號。
周元的彩戲首傳稱號有虛實之能,可消耗神意與靈氣暫時混淆虛實,達成類隱身效果。
為此他不必擔心被當作不速之客拒之門外,可自由進出神廟查閱其內藏書。
當他進入藏書閣翻開一本名為山川沙洲史的書籍後,便大致對羭次山的影響力有了一些了解。
“茫沙十九年,有山自沙海中拔地而起,其上綠樹成蔭、草木眾多,瓜果豐茂、亦有鳥獸,宿嗔部族首領見之敬為神。
遂聯絡親族部落共守神山,合大小部落十一,募勇士三百歃血為盟,史稱山盟之約。”
“往後數年神山不斷擴張,部族勇士亦入山避凶獸、捕小獸,其餘之人則伐木料、取瓜果。
卻是神山有福澤,今日之損明日補,綿綿不絕長興盛。
故此,宿嗔部大興,不必世守一處沙洲綠地,人多則分、人少則留。”
“如此百餘年後,宿嗔部已遷至神山之下,部族之眾日漸壯大。
一日山中突現溪流、源源不斷取之不儘,宿嗔部主見之狂喜,而後殺心四起。
特招本族勇士,設宴款待十一親族諸領,宴中刀兵起十一族諸領皆亡,各部勇士亦為奴。”
“其之凶狠被子學去,待其子接過部族首領之位後,再起刀兵攻伐沙洲綠地,欲斷絕山外之族,永保水源不失。
然族中積怨已深,十一部族之奴可劫掠、不可攻堅。
為此宿嗔部於一次戰敗時引發奴兵叛亂,合他族勇士六百共破宿嗔部眾。”
“後十一部族奴兵大肆宣揚神山之富,沙洲各族皆羨之,二十四部會盟,聚勇士三千六百餘人,誓滅宿嗔、共享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