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帝的抗爭
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此時的劉祜,無論是心性還是思維,都已經完全成熟。但是在政治上,依然沒有什麼出眾的表現。這一方麵當然是鄧綏對其在教化上進行了一些限製,擬讓他生不出反叛自己的心思;另一方麵,則是迫於太後鄧綏的壓力,自己沒有機會展示出才華來。而群臣百官中,也大多心向太後,就連自己的那些兄弟叔伯都對鄧太後忠心不貳。
這年九月,平望侯劉毅向安帝上書,請求為鄧綏立注紀,使太後的功德不絕於世。實際上是在名義上是承認鄧太後和皇帝一般的地位。安帝此時不過是鄧綏手中的木偶,為漢室一傀儡而已。朝臣有此提議,安帝自然不能也不敢反對。雖然心中不願意,但安帝劉祜知道,自己是沒有任何實際權力的,要苟全性命,不為太後所害,最終光複漢室,就必須從現在起臥薪嘗膽、忍氣吞聲。此次如果自己大力讚成此事,大可以向太後鄧綏表明自己的忠心。以後再找機會,步步為營地奪回政權才是上上之策。因此,這件事便就此定下。鄧綏在事實上和名義上都取得了當時漢朝的統治地位。
此後,劉祜一直暗中觀察,看哪些人是忠於自己,哪些人是可用之才。不久,一個名為杜根的人,進入了劉祜的視線。
“杜根字伯堅,東漢潁川定陵人也。父安,字伯夷,少有誌節。”杜根年少之時,有才之名便名滿天下,豈不知他更是一個老實忠厚的人。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被推舉為孝廉,成為郎中。鄧太後執政,權力集中在外戚。每念及此,杜根便覺得痛不可擋,幾次三番欲向皇帝進言,要他臨朝親政,都被其親友阻擋。當時鄧氏一門權勢滔天,杜根人微言輕,此舉無疑是自取滅亡。
終於有一日,杜根忍無可忍,趁著太後鄧綏不在皇宮的機會,走向了皇帝寢宮。皇帝亦久知其大名,隻是礙於皇太後耳目眾多,一直不敢和他親近。此番杜根前來,劉祜早已經渴盼已久,於是準了他見自己。杜根一見皇帝劉祜,立刻痛哭失聲,並就自己欲要皇帝親政的心思說將出來。此舉雖然暗合皇帝劉祜的心思,但是畢竟朝中大臣無人表示要擁護自己。貿然行事,定會招來不測。心中計定,劉祜決定先讓杜根做一個試金石,看看朝中大臣和這位鄧太後的意思。
第二日,杜根真的在朝堂之上,拉了自己的好友時郎一起,向太後進言“太後垂簾聽政多年,為保大漢基業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可謂勞苦功高。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定,當今天子已然成人,正好可以接替太後,發揚我大漢國威,實現其王圖霸業。”
太後聞言大怒,這簡直是要逼宮。如果不嚴厲懲治這種人,自己的地位終會不保。於是,太後便借著他誹謗朝綱、徐圖不軌之罪名,逮捕了杜根等一乾人。為收到殺雞儆猴的威懾效果,鄧綏隨即命人將杜根用袋子裝著,在大殿上活活地用棍棒將其打死。
其實朝臣之中亦不乏和他一樣心思的人,見杜根直言相諫,竟然落得如此下場,不禁有唇亡齒寒之感。於是便有人私下告訴行刑人打的時候不要太用力,打完就用車把杜根接出城,杜根得以蘇醒過來。太後亦不放心是否將這身有反骨之人打死,便命令人來檢查,杜根就裝作假死,三天之後,直到眼睛裡生了蛆,杜根才得以逃跑,到宜城山裡做了一個酒保。自此,劉祜也明了,自己要想取得帝位實權,現下還不能擅自行動。眼見朝堂之上,杜根被人“活活打死”,卻無一人敢於勸解,足以知道鄧太後的恩威之盛,可直追先帝。
而此時的鄧氏家族,亦有人擔心,如果長此以往,鄧綏會不會重蹈竇氏太後的覆轍。她一人遭受懲罰也就罷了,可如果連累整整一個家族的人,都跟著遭受那無妄之災,就太可怕了。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鄧綏的堂兄鄧康。
鄧康見杜根被殺,心下大驚。久為人臣的鄧康,自然或多或少地知曉群臣的心思,這次杜根被殺,不代表朝廷之中就沒有反對鄧綏的人。而且太後此舉,實在是有違天和,勢必為其他人所詬病。此外,皇帝劉祜也確實已經成人,他何嘗不想親政,隻要一有機會,鄧氏家族好則權力儘失,不好則全族殞命。因此,鄧康便下定決心,向鄧綏諫言,放棄臨朝聽政的權力。但是此次他又見識了鄧綏的心狠手辣,也不敢明目張膽地向鄧綏說起。於是,便婉言向太後問詢和建議,說太後可儘享清福,是不該為了一點權力而損害了自己的身體。
太後聞言,本欲發作。但考慮到他是自己的兄長,便隻是拒絕了他,而沒有追究。哪知鄧康亦是一個寧折不彎的人,見太後不聽從自己的勸諫,便稱病不朝。太後問詢,知道是鄧康因為自己不聽從其勸諫而假意稱病,便明左右婢女前去探個虛實。哪知此婢女自以為是太後身邊的紅人,便全然不將鄧康放在眼裡。甚至對鄧康的母親,也殊為傲慢。
鄧康實在忍無可忍,便訓斥了她一頓“你是何許人,不過一小小婢女,鄧氏奴才,得蒙太後恩典,才有此風光。不知知恩圖報,反而狗仗人勢,這是一個人應該做的嗎?”
鄧康此番訓斥,不過是出於義憤,卻沒有半分對太後的不恭之心、對婢女的侮辱之意。可是被婢女記在心裡,便順勢生出一腔怨憤,回到宮裡,自然添油加醋一番。鄧綏此時正在氣頭上,聽婢女說,鄧康對自己繼續執政政權有所異議,不免大怒。於是,不容鄧康有任何解釋,鄧太後便罷免了鄧康的官職,並將其名字從鄧氏族譜中除去。
此番安帝劉祜雖然為了能親政而有一些動作,但囿於太後之權根深蒂固,故而不得其果。當然,這隻是個開始,還遠遠沒有結束。
inf。inf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