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幫你做什麼?”
張清瀾亮著眼神問道。
她自然知道,楊崢不會無緣無故跑來跟她分析短視頻領域會如何如何。
事實也的確如此。
“蘇湘入職後,我會慢慢讓她負責電商版塊的業務,而你的話,我需要你撐起娛樂版塊這邊。”
楊崢說出了自己的打算。
現在不管是外界,還是崢嶸傳媒內部,都知道崢嶸傳媒的電商版塊,是重中之重。
崢嶸傳媒的主要估值,也都來源於電商版塊的業務。
娛樂版塊,已經有點被邊緣化的味道。
楊崢如果直接說自己對蘇湘和張清瀾的職責分配。
張清瀾肯定就以為,他是想把自己“打入冷宮”,又得跟他翻下臉。
而現在先告訴她,短視頻領域也很重要,甚至比電商更重要。
再說要她主要負責娛樂版塊業務的事。
她當然就不會多想了。
張清瀾也想到了他這層意思,有點不爽道:
“所以你是怕我會跟你鬨,才跟我說這些的?”
是。
但楊崢自然不會傻到說出來。
他回答的是:“我不是不想我們之間會產生矛盾,不想你誤會我。”
其實是一樣的意思。
但換個說法,效果就截然不同。
張清瀾略帶傲嬌的輕哼了一聲,眼神中卻滿是笑意。
她頓了頓道:“所以公司的短視頻部,需要擴大發展?”
“嗯。”
楊崢應了一聲道:“短視頻領域發展的重點之一,就是創作者,平台甚至都沒有創作者重要。”
這點他也是從貨多多遇到的問題中才想到的。
貨多多現在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商家入駐量過低。
這問題放在電商平台,不算什麼。
因為商人逐利,開店就是為了賺錢的,當然是哪能出貨就往哪走。
所以隻要等貨多多的用戶量上來。
哪怕不多做商家入駐方麵的宣傳,那些商家也會自己聞著味道跑過來。
但短視頻平台則不然。
電商平台的商家,在短視頻平台,就是創作者。
而短視頻的創作者和用戶,可以說是相互吸引的。
甚至在初期發展階段,還需要用創作者來吸引用戶。
問:鬥音後發先至,成為短視頻領域的龍頭是因為什麼?
很多人想到的答案會是:算法。
不錯。
但,有失偏頗。
任何事情的成功,絕不可能隻有單一因素。
鬥音的成功,算法固然很重要。
可其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策略,同樣十分重要。
尤其是在初期階段。
要知道,鬥音正式上線時的2016年,塊手用戶量已經高達4億,月活用戶近億。
當時恐怕連推出鬥音的字跳集團自己都沒想到,後來鬥音能實現反超,還反超的如此徹底。
鬥音初期的創始團隊,據說僅有七人。
初期做的一個活動,第一名獎勵是一張50塊的金東卡……
這像是奔著要追趕塊手去的樣子嗎?
而這樣的鬥音,算法再厲害,又可能追的上塊手嗎?
算法是鬥音的內核。
但酒香也怕巷子深。
沒有一定的用戶基礎,這內核優勢也發揮不出來。
鬥音初期是怎麼吸引用戶的?
是比塊手更精準的用戶定位,更差異化,直白點說就是,更優質的內容。
當時塊手上的內容,充斥著各種……接地氣的東西。
直白點說就是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