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兒顧長水和顧家三個堂哥下工來接水荷時,也會坐一陣,吃點零食,幫忙搗搗艾絨再走。
反正有這一鬨,西院所有人都越發親近起來。
金針堂下午空閒,顧沐雲開始給顧二伯處理腰疼。
其實顧二伯的腰疼已經大好,坐站幾乎沒有症狀,但每過幾天還是會行一次針。
另外,顧沐雲還要給顧二伯艾灸。
其實水萍這段時間也在給顧二伯艾灸。
對治療寒濕痹症的腰腿關節疼,顧沐雲一直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在針過之處會再灸上幾柱,達到溫通經絡,調節臟腑,扶正祛邪,提高療效的作用。
雖然這樣治療時間花費長了,但這效果的確不錯,能將紮針的效果維持得更長久。
因為關節腰腿的疼痛一般沒有的具體痛點,水萍他們是手持艾條進行懸灸,這樣麵積大,安全,適合各種病症。
而真正艾灸治病的方法還是需要著膚灸,也就是將艾絨捏成小柱放在皮膚上點燃,燒到疼痛時再取下。
這樣艾火的溫熱刺激可以直達深部,經久不消,使人產生暢快之感。
除此之外,還有藥物艾灸法。
在艾絨裡加上祛風除濕通經活絡的藥物,比如乳香沒藥,木香、羌活、麝香等做成艾條。
將點燃的藥條隔著數層紙或者棉布,緊緊按在穴位上一到兩秒,太燙則提起緩解再按,火頭熄滅就點燃繼續,每穴按五到七次。
這種方法叫雷火神針或者太乙神針,兩者製法和操作方法一致。
不同的是雷火神針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其名稱來源於明代《本草綱目》中的記載,主要針對治一切閃挫、諸骨節痛及寒濕諸氣而畏刺者等病症。
太乙神針起源於清代,是在雷火神針的基礎上經過改良和發展而形成的。
裡麵添加硫磺,治療範圍廣泛,包括感冒、咳嗽、頭痛、風寒濕痹症等多種病症。
除這兩種藥灸,還有其他藥灸,比如用於外科瘡瘍的神燈照,治療半身不遂的百發神針,治療偏食消瘦、積聚痞塊的消癖神針等等。
顧沐雲也是第一次在金針堂使用神針灸,實在是裡麵的藥太貴,成本高。
金針堂剛開業,自己名氣不夠,要是一開口就是一兩銀子的灸錢,得把患者嚇跑,等成名醫後,多少錢彆人都願意給了。
給顧二伯做灸,一是為治病,也是給水萍他們展示灸法。
顧二伯趴在理療床上,露出患病的腰部,上麵再鋪幾層布。
顧沐雲把比普通艾條粗一倍的藥艾條點燃,待燒得紅紅時,再把火頭對著墊布按下,又快速拿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