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都是華夏男兒,我們同樣不缺勇武血性,同樣有不怕死的精神。
下次再遇到小鬼子挺著刺刀上來,兄弟們沒說的,拿著大刀長槍乾他娘的就是了。
其次,雖然此次送淞滬戰場撤退是早就計劃好的,過程也算順利,大部分主力部隊都安全撤回了國防線,沒有出現原來曆史上大潰敗的情況。
但縱觀整個淞滬會戰,雖然給日軍造成了數萬人的傷亡,同時也達到了將日軍進攻重點由北方調動到南方的戰略目的。
但是,兩個多月的慘烈戰鬥,不論是在戰術還是戰績上都沒有多少出彩的地方。幾乎都是拚消耗的陣地戰和防禦戰,雖然給日軍帶來了不小的傷亡,但自己的損失更大。
更沒有幾年前一二八淞滬抗戰蘊藻浜大捷、廟行大捷那般鼓舞人心的戰例,官兵普遍感到身心疲憊。
而且撤退本身就說明,我們幾乎動用了舉國之力發起的淞滬會戰是失敗了。
加上這次撤退還是稍顯倉促,沿途的幾個重要城鎮都沒有堅守的計劃和準備,導致一路淪陷了不少城鎮,參加淞滬會戰的幾十萬國軍精銳不但身心疲憊,就連軍心士氣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而昆山這一戰,卻是在這種有些低迷的戰局中橫空出世,不僅僅讓幾十萬國軍官兵揚眉吐氣,更是讓世界都震驚了一大把。
你想想,兩萬五千多人規模的白刃戰,就是在戰術和武器都相對落後的一戰中也未出現過,讓那些西方人都感到震驚和不可思議。
就在第二天,南京的眾多中外記者不惜冒著炮火的危險,都來到了現場進行采訪和考察。
由於當時第七軍擔心鬼子的空襲,所以打掃戰場並不徹底,隻是匆匆收集了繳獲的武器並將自己犧牲的將士就地掩埋,而日軍的屍體都擺放在原地。
這段幾公裡長的太昆公路以及兩邊的排水溝,都被發黑的血漬和鬼子屍體鋪滿,整條公路上都散發著濃烈的令人作嘔的腥臭味。
記者們都用手帕掩著口鼻,全被眼前如此血腥的一幕所震撼。
一個西方記者這樣寫道:“在雙方都擁有現代化武器的情況下,這兩個東方國家的士兵卻是采用了最原始、最血腥、也是最殘酷的白刃戰方式,就如中世紀的騎士決鬥。”
第(1/3)頁
第(2/3)頁
“對日本人來說,也許是要彰顯他們的所謂武士道精神或征服者的勇武,而對於華夏人來說,則是在向整個世界宣示他們的不屈和抗爭。”
“這場規模驚人的白刃戰,讓華夏這個古老民族血液中深藏已久的血性和勇敢再次蘇醒,也意味著這個擁有五千年文化傳承的古老民族將會在這場保衛自己國家的戰爭中帶個世界更多的震驚。”
“以前,我並不認為華夏會成為這場戰爭的勝者,但是通過我今天的采訪和考察,我有個預感,也許華夏真的會贏得這場不可能贏的戰爭,讓我們拭目以待。”
……
隨著昆山大捷的消息傳遍全國,不僅僅是華夏的抗日民眾士氣大盛,就連日軍方麵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因為他們發現,華夏士兵開始不是那麼懼怕白刃戰了,甚至在人數不占優勢的情況下,這些身體並不強健,甚至有些營養不良的華夏士兵,也敢於對著日軍發起突擊。
這種情況給進攻的日軍帶來了一些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