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濱海市的情況得到好轉,各部門都查了一遍後,周誌高突然得到了青原市的重大案件情況,立刻馬不停蹄前往青原市!
青原市的秋雨帶著刺骨的寒意,淅淅瀝瀝地敲打著市政府招待所的窗玻璃。
周誌高推開卷宗,現場勘察照片上的慘狀讓他瞳孔驟縮——七具覆蓋著白布的遺體橫陳在拆遷廢墟旁,幾十米外,一輛車頭變形的貨車斜插在警戒線內,車廂擋板上還沾著暗紅的血跡。
“周部長,”青原市紀委書記劉建軍遞過案情報告,聲音沉重,“死者中有三名拆遷工作人員,四名圍觀群眾。肇事司機楊桂美已被控製,他在審訊時反複說‘他們活埋了我媽’,情緒非常激動。”
周誌高捏著報告的手指關節發白。
他想起濱海市漁民老陳布滿老繭的手,想起情人街老奶奶遞來的珍珠手鏈——當一個老實本分的村民被逼到開貨車撞人,背後必定藏著比秋雨更冰冷的絕望。
“帶我去見楊桂美。”周誌高站起身,披上外套。
青原市看守所的訊問室裡,楊桂美蜷縮在鐵椅上,頭發糾結成氈,臉上布滿乾涸的淚痕。
看到周誌高走進來,他突然掙紮著往前撲,被警察死死按住:“政府的人!你們還我媽命來!”
“楊桂美,”周誌高的聲音平靜卻帶著穿透力,“我是紀委的周誌高,你把事情經過告訴我,我幫你做主。”
“周誌高……”楊桂美愣住了,渾濁的眼睛裡閃過一絲光亮,“是那個抓貪官的周部長?”
他哽咽著,像是找到了宣泄口,“他們……他們不是人啊!”
斷斷續續的哭訴中,一個令人發指的悲劇逐漸清晰:
楊桂美家的老宅位於青原市“濱江新城”拆遷範圍內,開發商承諾的補償款遠低於市場價,且從未正式協商;
十天前,二十多名強拆人員淩晨闖入,帶頭的潘青海手持鋼管,指揮手下將楊桂美母親王秀蓮拖出屋子。
“他讓我媽下跪,說‘不下跪就拆光你家’,”楊桂美渾身發抖,“我媽七十多歲了,一輩子沒求過人……”
更殘忍的是,潘青海竟讓手下扒光王秀蓮的衣服拍照,威脅“不聽話就把照片發到網上”。
老人受辱後當場暈厥,被抬上救護車時還在抽搐;
兩天後,楊桂美去工地尋找母親遺落的拐杖,竟發現老宅廢墟下露出一隻穿著布鞋的腳。
“他們活埋了我媽!”楊桂美嘶吼著,“推土機把她埋進去的!我挖了一天一夜,才把我媽挖出來……”
周誌高的心臟像被一隻無形的手攥緊,幾乎喘不過氣。他想起自己母親臨終前枯瘦的手,想起她反複叮囑“要為老百姓做事”——眼前這個男人的母親,卻在本該安享晚年的年紀,遭受如此慘無人道的對待。
“潘青海是什麼人?”周誌高的聲音冷得像冰。
“他是建設局副局長方力的小舅子!”楊桂美咬牙切齒,“仗著姐夫的官威,在青原市橫行霸道!”
“我們去建設局告狀,方力說‘拆你家是為了城市發展’,還讓人把我們趕出來!”
周誌高猛地站起身,椅子在水泥地上劃出刺耳的聲響。他想起郭濟民案中那些仗勢欺人的情婦家屬,想起“海味閣”老板背後的黑惡勢力——權力一旦被裙帶關係扭曲,就會變成吞噬人命的怪獸。
“立刻控製潘青海和方力!”周誌高對劉建軍下令,“封鎖潘青海的所有社交賬號,尤其是那些照片!”他知道,這種侮辱性的證據若流傳出去,將徹底摧毀政府的公信力。
離開看守所時,秋雨更大了。周誌高站在雨中,任由冰冷的雨水打在臉上。
他想起楊桂美描述的場景:老人被扒光衣服拍照時,周圍強拆人員的哄笑;推土機轟鳴著掩埋老宅時,母親可能還未斷氣……這些畫麵像針一樣紮進他的心裡。
“周部長,您先避避雨吧。”小林遞過雨傘。
“不用。”周誌高推開傘,“讓我清醒清醒。”他想起在濱海市推行的“陽光執法”,想起那些公示在網上的權力清單——如果青原市的拆遷程序也能公開透明,或許這場悲劇就能避免。
當晚,周誌高帶著紀委調查組突查潘青海的住所。在一間密室裡,他們發現了一個加密硬盤,裡麵存著數十段強拆視頻和侮辱性照片,其中一段正是王秀蓮被扒光衣服的畫麵,潘青海站在一旁哈哈大笑,還對著鏡頭比耶。
“畜生!”一名年輕的調查組成員氣得渾身發抖,差點砸了硬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