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周先給朱祐樘降了降火,他道:“陛下,大結果沒出,不要因為一時戰略上的進取而忘了整體的戰略。”
“對對對。”
朱祐樘點著頭,“還是秉寬你顧慮周全,來人,快把戰略圖給秉寬擺開。”
地圖在拚好的桌子前攤開。
地圖還是張周自己畫的,張周覺得這都很多餘,難道皇帝的意思,是讓他在這裡再給分析一下戰情?
好在蕭敬的到來讓皇帝的腦袋又降了降溫:“陛下,劉閣老他們,還有英國公等人來了。”
“讓他們進來吧。”
朱祐樘都不用“請”這種字眼了,可能是他覺得,沒必要。
隨後張懋、馬文升、劉健、李東陽、謝遷和周經六人出現在乾清宮內。
當他們進到殿內,看到殿堂中間擺著兩張桌子,上麵擺著地圖,而張周則跟皇帝近乎是並排而立時,他們有種“這小子難道不懂規矩”的疑惑,不過隨即他們想明白了,在張周身上發生的事情,就不能用常理去揣度。
“幾位卿家來得正好,秉寬正要跟朕分析一下如今遼東的局勢,你們也湊過來一起聽聽!不必施禮了。”
有張周在,君臣禮數都可免。
幾人往前湊了湊。
等看到那張地圖,他們會覺得頭暈,沒學過地理的,乍一看到這種東西,會覺得跟天書一般。
隨後張周在上麵指點了幾個區域,並以距離對比等事稍微一注釋,在場六名大臣又全都變得“秒懂”。
“寧遠的地勢很特殊,從這裡追出去,最多不過四五十裡,就會遇到山巒等,必須要回撤。”張周道,“如此看來,戰果多都發生在寧遠城下,想再做進取,除非是帶兵進擊草原。”
李東陽又拋出先前的問題:“那在你看來,是否應該令我大明邊軍收複草原呢?”
張周一聽就知道是在試探自己,他笑道:“也不是不可!”
李東陽瞪他一眼。
好似在說,你小子,給你個杆子你就往上爬是吧?
朱祐樘則很認真問道:“秉寬,你覺得眼下派兵進草原的話,勝算幾何?”
“陛下……”劉健又想去給皇帝的頭腦降溫。
張周道:“陛下,所謂的勝算,應該局限於一時一地,不應該是總體戰局,目前來看進兵草原仍舊是弊大於利,且我三軍目前所配備的新炮較少,下一步臣要拿出來的新武器,還在研製之中,目前還不能派上用場。”
“對對,是該如此。”
第(2/3)頁
第(3/3)頁
朱祐樘先前似乎對於出兵草原還滿懷期待,但聽了張周的話,瞬間又覺得不出兵才是正確的。
幾個大臣麵麵相覷。
他們似乎都看出來,現在的皇帝就好像沒有主見一樣,完全是被張周牽著鼻子走。
可問題是……他們還沒法去提醒皇帝這麼做是錯的,連他們自己也覺得……張秉寬這小子真是有點邪乎啊,偏頭關一戰有王威寧就算了,你用名將取勝不叫本事,但寧遠用的可是一群蝦兵蟹將,居然還能取得大捷?
朱祐樘道:“朕的意思,是準備調撥錢糧,多督造一些神威遠炮,諸位卿家以為如何?”
劉健道:“陛下,此等事是否應該在廷上商議?”
張懋則笑嗬嗬道:“利國利民的事,難道朝上,或是內廷,還會有人反對不成?”
這下倒讓劉健無言以對。
不管造火炮的成本如何,但從這火炮在寧遠一戰所發揮的功效來看,造是必然要造的,就看造多少,這既取決於大明富餘的財力,也要看張周這個設計師的能力和水平,如果上周不提供技術上的支持,造炮也無從談起。
朱祐樘對此,也不打算跟大臣做詳細的商議,他說要造就真的造。
如張懋所說的,這種事你們大臣難道也要找理由來反對?
“朕的意思,造新炮的事,由秉寬來負責,朝廷並不乾涉他如何來造,按照造價,朝廷從他那邊收購回來便可。”朱祐樘提出自己的意見。
“陛下……”
這下就連張懋都覺得,皇帝這簡直既是在給張周送權,又是在送錢啊。
其餘幾名文臣,自然是要一齊反對的。
戴義則從旁解釋道:“所用的工匠,也都是朝廷中人,該怎麼造,由張先生調度,造價方麵自然也會核算,張先生也未打算將炮挪作他用,工匠一概不得出京師,朝廷若不用張先生……光是鑄鋼一事,朝中便無人能完成。”
謝遷笑道:“意思是,這天下之間,除了這位張狀元,他人都無法完成?哪怕是有他教導都不成?”
朱祐樘道:“謝卿家,你是對此有所反對嗎?”
“臣……不敢。”
謝遷本來還想繼續質疑兩句。
但聽皇帝的口氣都不對了,他見好就收。
“從威武天火藥,到神威遠炮,都乃是張卿家一手所製,他的作用在偏關和寧遠兩戰中,是無可替代的,朕本就將偏關一戰的功勳給他記下了,如今朕要給他賜爵位的話,幾位卿家可有異議?”
朱祐樘也不含糊。
偏頭關一戰你們還覺得,王威寧的戰術運用功勞更大,張周隻是輔助作用。
再加上當時張周還隻是個舉人,沒有過多參與到那一戰的大討論中來,你們還不信任他。
現在他都已是進士,接連兩場功勳,賜個爵位總不過分吧?
“臣附議。”張懋先表達了意見。
但怎麼聽,張懋的口氣都帶著酸溜溜的意思。
之前他要跟張周聯盟,是覺得跟張周之間沒有利益衝突,一個文官一個武勳,各取所需之下是不會有何矛盾的,但若是張周也得了爵位,那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
但在這種境形之下,張懋又不得不站在張周一邊。
馬文升在關鍵時候,選擇了沉默。
因為他沒理由去反對。
劉健道:“陛下,功勳之事本該在朝堂上商議,且無論張周在此戰中居功如何,他都未親身帶兵前往,與敵軍苦戰,也未有陣前立功之事。此先河一開……”
“劉卿家是要反對?”朱祐樘臉色又不悅。
怎麼朕想用誰,你們就針對誰?
劉健無奈道:“還要再行商議。”
“嗬嗬。”朱祐樘冷笑了一下,“朕明白你們的意思,寧遠的戰果還要再等進一步的奏報,也要派人去核查,看是否有虛報之處。至於殺良冒功的事,朱知節應該做不出來。”
這點倒是也讓在場幾名文臣也認同。
殺良冒功的事,一般都是當地的老兵油子乾的。
地方的軍將經營多年,確定沒人會檢舉他們,安全性能高,還能找到替死鬼,才乾這種事。
如果說朱鳳立了大功,還跑去殺良冒功……除非朱鳳活膩了。
看起來朱鳳這小子傻乎乎的,不至於乾出這種事。
朱祐樘道:“寧遠一戰追擊的價值不大,明日早朝之前,應該所有的戰果都會奏報過來。到時朕會再行論功行賞,朕先封朱知節為安邊侯,再為秉寬議功,諸位卿家應該沒什麼意見了吧?”
這下連劉健和李東陽都沉默了。
就算隻是目前殺俘六七百朵顏三衛騎兵的功績,給朱鳳加封個侯爵也夠了,更何況後續可能還有補充。
至於張周這邊……不在於張周的功勞封賞是否有先例,而是皇帝非要開此先例。
皇帝執意要封賞誰,大臣還真攔不住。
(本章完)
第(3/3)頁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