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周一行抵達大同鎮駐地大同府城。
王守仁親自出城迎接。
當王守仁到城門口時,發現這次迎接張周的陣仗明顯跟他來的時候不同,本地官紳、將領、商賈、百姓等,近乎都是自發組織出來迎接,論熱鬨程度似乎比之前火篩入城時都要高。
這也讓王守仁見識到了張周在西北邊關的號召力。
王守仁也不會羨慕妒忌恨,他很清楚論軍功,自己跟張周還沒法比。
張周抵達城門口後。
王守仁迎上前,而張周也下馬拱手見禮,簡單寒暄之後,張周抬頭笑看著遠處的人山人海,笑道:“看來大同的軍民很熱情啊,如同我到宣府時一般啊。”
王守仁道:“西北軍民也是希望張製台能守土安民。”
他一邊在說,一邊也在想,彆以為我不知道,你去宣府受到熱情歡迎,那是因宣府巡撫馬中錫想給你個下馬威,跟你討人。
這次大同的軍民熱情,才是真的對你有所寄望。
“這次開礦,也太疲累,入城後都想好好休息,可惜不能懈怠。伯安,咱到公廨再談。”
……
……
張周作為宣大總製,同時節製西北各關口的軍務,駐地移到大同,似乎也意味著王守仁要把巡撫衙門讓出來。
張周也很不客氣,就跟王守仁一起到了巡撫衙門內。
本來本地的官員和將領、士紳等,給張周準備了接風宴,卻被張周婉言謝絕,卻是張周進城後隨即便把王守仁叫到內堂,同時叫過來的也隻有大同總兵王璽,以及宣府副總兵張鶴齡。
“王巡撫,我也不遮掩,事比較倉促,趕著在七月底之前漂漂亮亮做完。”
張周說話時,不但是張鶴齡和王璽,就連王守仁也帶著好奇,張周這是有什麼大事非要在七月底之前完成?
但聽張周道:“我打算讓王巡撫,再帶兵去一趟威寧海。”
“什麼?”
最激動的是張鶴齡。
他在跟張周勘探礦脈結束之後,來大同之前,張周的確是跟他說過,此番到大同是為用兵的,當時他還以為隻是小打小鬨,結果現在告訴他,又要出兵威寧海,這似乎意味著大同周邊又要不太平。
王守仁沒有張鶴齡那麼大驚小怪,隻是他微微搖頭道:“於此時去,或會橫生枝節。”
張周笑道:“火篩跟亦不剌在威寧海周邊做過一番爭奪,雖然戰略上,火篩略占上風,但他也不得不退出威寧海,撤到貓兒莊以南,威寧海之地眼看就要落到亦不剌等部族手裡……但那可是我大明將士用鮮血打下來的土地,怎可能輕易拱手讓人呢?”
“嗯。”
王守仁覺得,這話沒毛病。
張周道:“所以這次出兵的目的,並不是要奇襲,或者打硬仗,而是常態化巡邏,為接下來我們在貓兒莊築城做準備。貓兒莊距離威寧海也不過一百多裡,如果威寧海常駐著韃靼部族,我們如何安心把工匠和役夫調去貓兒莊?”
王守仁一聽就明白了。
張周這次不是為了去打仗的,就是為了出兵震懾草原。
告訴整個草原部族,雖然之前大明在威寧海打完了就走,但威寧海不是旁人說占就占的,哪怕大明現在不能在威寧海築城,也要進行日常巡防。
“我會給你五千騎兵,仍舊是老規則,一人兩馬,從大同以平常速度到威寧海,前後大概六天就能完成。如果王巡撫你覺得有必要在威寧海駐紮幾日,也可,每個士兵帶十天的口糧。”
“但一定要趕著在萬壽聖節之前完成,是為給萬壽聖節獻禮。”
張周給王守仁布置任務。
理由還很充分,既要展現大明對威寧海的控製權,威懾草原,又為皇帝壽誕獻禮。
既有戰略意義,還能拍皇帝的馬屁,讓皇帝在朝中大臣麵前裝個逼。
王守仁聽了都似乎覺得,沒理由拒絕。
旁邊的王璽急忙道:“製台大人,大同鎮雖有五千騎兵,但一次要調五千兵和一萬馬,隻怕……勞民傷財。”
一旁的張鶴齡聽不下去,笑嗬嗬道:“就打不到十天,勞什麼民,傷什麼財?”
張周笑道:“我也是這意思,現在不是秋收的時候,將士們出兵不會影響到軍屯耕作等。至於將士和馬匹,我是這麼分配的,我之前已下調令往偏關,讓偏關調兩千騎兵和四千馬匹,運一批威武天火藥過來。”
“如果要出兵草原,不能沒有準備,之前宣府和大同之地的火藥基本消耗殆儘,而偏關卻囤積了不少,這東西容易受潮,也容易出意外,不如早點消耗了,以後再造。偏關的火器,目前也足夠用,正好也調一批過來。”
王守仁本來也想提,如果出兵草原,必須要有所憑靠才行。
五千騎兵聽起來不少……但若是亦不剌、滿都賚阿固勒呼,甚至是達延汗親自帶兵過來,要為草原部族正名,這點騎兵不夠看。
現在張周就告訴他,已從偏關調了必要的兵馬和火器。
王守仁點頭道:“那不知以何人為將?”
旁邊的王璽一聽便激動起來。
既然張周一次把他和張鶴齡叫來,大概就是讓他王璽和張鶴齡協同出兵了。
“嗬嗬。”張周笑道,“王巡撫,這次我給你整了個名將過來。安邊侯!你看如何?”
“哈哈哈哈……”
旁邊的張鶴齡樂不可支。
王璽本知曉有機會跟隨王守仁巡防威寧海,還是張周親自策劃,這麼好的立功機會,帶兵的資格沒落到自己身上,還有些失落。
但聽說張周是要用朱鳳,他瞬間沒脾氣。
第(1/3)頁
第(2/3)頁
說是“名將”,還真是名將,朱鳳除了年輕一點,好像沒彆的毛病,那是皇帝和張周都信任的人,更重要的是……朱鳳這半年鋒芒畢露,誰都覺得他有大能耐。
但王守仁卻多少了解朱鳳……研武堂時候就看明白那小子了,算什麼名將?
張周問道:“壽寧侯,你笑什麼?”
張鶴齡笑嗬嗬擺擺手道:“沒事,聽到是朱知節,忍不住想笑,他可真是祖墳冒青煙,年紀輕輕就混到名將了,他要是名將……嘿。”
本來還想臭朱鳳一頓,但他適時還是忍住了。
張周道:“王巡撫,你對安邊侯領兵之事,可有認為不妥的地方?”
王守仁一想,雖然朱鳳這貨是不怎麼樣,但關鍵是軍功在身,西北將士乃至草原部族都能被他的“威名”給唬住,如果以打硬仗為目標,王守仁可能會提出給換個人,但既然是巡防去彰顯國威和軍威的,那找朱鳳去是再合適不過。
“甚好。”王守仁道,“隻是偏關之地……”
張周湊過去,輕歎道:“偏關有另一位王巡撫鎮守,安邊侯就能放心隨伯安你出征了。”
就差說,有王瓊在偏頭關,朱知節這小子人在哪,無關乎大局。
彆人不知道,你王伯安不知道遼東寧遠那一戰,主要功勞在誰身上?要不是有王瓊給朱知節出謀劃策,甚至幫他鎮住遼東的牛鬼蛇神,展現軍威,朱知節有獨自取得大捷的本事?
“嗯。”
王守仁點頭。
他對張周的識人之明也很佩服。
重用朱鳳,但不盲目去用,知道朱鳳身上的閃光點在哪,也知道朱鳳身上的劣勢在哪。
“幾時出兵?”
王守仁不多嗶嗶,既然知道要出兵草原,還要趕著獻禮,大概也就知道出兵近在眼前。
張周道:“以我給安邊侯規定的期限,明日之前,他就會抵達大同。”
“另外,除了威武天火藥之外,你們還會帶二百門輕炮,仍舊是以馬匹馱著出關隘。每炮配備炮彈二十發。”
王守仁一聽,這配置可比奇襲威寧海時候高多了。
“燧石銃五百支,少是少了點,但料想此戰基本不會發生短兵相接的情況。若真有,也要靠伯安你隨機應變了。”
“出關隘之前,要跟火篩的蒙郭勒津部溝通好,不要讓他們以為我們是出塞滅他們的。”
“再就是,伯安你出兵之後,我也會親率一萬兵馬,拖著遠炮、重炮等,我這一路的中軍目的地隻是貓兒莊,我也會在貓兒莊等著跟你彙兵於一處。”
張周顯然不會讓王守仁貿然帶五千騎兵跟韃靼人死磕。
必要的後勤保障,張周必須要提供,顯然這也比他從宣府出兵要更為方便,畢竟從大同到威寧海連三百裡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