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回來了。”
宋雅抬頭一看,嗬!
大半籃子。
估摸著有幾十個,加上自己偷渡出來的鴨蛋,裝滿那個陶罐應該差不多。
抬步迎了上去,接過籃子問道:“都去誰家了?”
“餘奶奶家二十個,大奶奶家十五個,陳三奶奶家二十個。”
“你給許諾了啥東西?”宋雅記下之後,頭也不回的往灶房走去。
“嘿嘿,姐,都用錢,三分錢一個。陳三奶奶聽說咱要醃鹹蛋,就說用雪水醃的好吃。我順口說了一句咱家就是用雪水,陳三奶奶說等泡好了她來換幾個。我答應了。”
宋雅一聽,點了點頭,“成,我知道了。”
接下來的兩天,雪時大時小,宋雅姐弟除了掃雪就是鏟雪。
這兩天那罐雪已經化成水了,雪水泡鹽蛋也在宋淩不錯眼的關注下完成。
看著宋雅將陶罐蓋上,宋淩砸吧了一下嘴巴,“好期待陶罐開封的日子,吸溜~”
“咋這麼饞呢?”宋雅不忍直視的說了一句。
“姐說的那麼好吃,我肯定饞啊。”
“明兒我早起去公社買肉,回來包餃子。咱院子裡的雪就不鏟了,留著凍東西。”宋雅把陶罐搬到鹹菜壇子旁邊,走過來說道。
“我也去。”
“你要不怕凍,那就一起去。”
“不怕。我穿的可暖和了。”
“成。餘奶奶說明兒她要做豆腐,我拎點黃否去餘奶奶家換豆腐。你去不去?”
“去。我去找石頭哥玩兒。姐,等我一下。”說著,宋淩回屋往兜裡裝了些核桃鬆子跑了出來,“好了,咱走吧。”
“成,走吧。”
姐弟倆拎著黃豆來到餘桂花家,見院門半開,“餘奶奶,餘奶奶在家嗎?”
“小雅姐,小淩子,奶,是小雅姐和小淩子來了。”跑出來的石頭和兩人打了一個招呼,又回頭衝著灶房裡忙碌的餘桂花喊了一嗓子。
“快讓你小雅姐和小淩子進來,外麵凍,屋裡暖和。”
“哎好。小雅姐,小淩子趕緊進屋,我爺奶在灶房忙著做豆腐。”
“不是說明兒做嗎?”宋雅一聽,問出了心裡的疑惑。
“換豆腐的有點多,我奶說明兒再做有點搞不贏。小雅姐要換多少豆腐?”
“小雅來了,我這忙著,你準備換多少豆腐?”石頭剛問完,餘桂花就從灶房走了出來,衝著宋雅問道。
“餘奶奶,這是五斤黃豆,我換五斤豆腐。”
“成,明兒做好給你送家去。”
“好,謝謝餘奶奶。小淩,走了。”
“姐,我再玩兒會兒就回去。”
宋淩正和石頭看著連環畫,哪裡舍得現在就回家。
宋雅知道他心裡有數,叮囑他彆亂跑就家去了。
隊裡不是隻有餘桂花會做豆腐,而是她做豆腐的手藝是祖傳的,做出來的豆腐那也是頂頂好。
如今都是用的傳統製作方法,彆人一斤黃豆能出一斤三兩豆腐,而她餘桂花一斤黃豆能出一斤六兩豆腐。
供銷社一斤豆腐7分錢,加一斤豆腐票,而黃豆則是6分錢一斤。
她家換豆腐,則用一斤黃豆可以換一斤豆腐。所以,每年下雪後,村裡人都會提著黃豆來她家換幾斤豆腐。
回到家,宋雅下地窖盤點家裡的物資。
接下來可是要在家宅到來年三月中旬。
算起來,可是整整四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