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風範。
沈箏一直覺得,這是一種很“懸”的“氣度”。
大周算大國——大在國土麵積上,大在人口數量上,大在軍隊基礎規模上。
如此規整規整,大周在周邊不少小國眼中,都是當之無愧的“大國”。
大有大的好處,也有大的壞處。
好處就是能唬住不少小國——儘管大周某些冶煉技術比不上彆國,甚至連馬匹都沒有一些小國的馬匹壯碩,但那些小國,就是不敢隨意看低大周。
為什麼呢?
因為大周人口多。
用句不太文雅的說法——“一人吐口唾沫,都能淹死你”。
並且人是群居動物,是有國彆意識、有血性的。儘管大周百姓會私底下蓋上被子,痛罵朝廷不行,怒斥貪官不作為,可真當外邦來犯,百姓們也不會真當縮頭烏龜,任自己的生養之地被旁人所踐踏。
所以這就是大的好處,就算眼下的大周可能隻是個“紙老虎”,那算得上是半個老虎。
那大國的壞處呢?
其實也顯而易見。
武將想主動與彆國起衝突嗎?或許某些好戰分子會想——他們想開疆拓土,想一展馬上男兒氣概,想建功、想立業。
但天子和文臣想嗎?
約莫是不想的——文臣更加理性,天子則要顧全大局,他要為整個大周的百姓負責,如此大的一個擔子壓下來,若非彆國主動來犯,其實是很難起戰事的。
那問題就來了。
若不靠鐵血手段展現大國風度,又當如何展示呢?
一個字,美其名曰——“賞”。
賞什麼?又如何賞?
——賞大周有的,彆國缺的,還要挑著日子“論功行賞”。
比如太後壽辰這種舉國歡慶之日,各邦來賀,自是會“上貢”一些“珍稀”寶物,大周為表謝意,也為展大國風範,自是要大手一揮——賞!
那賞什麼呢?先看受賞之人缺什麼,大概率會是糧食,小概率會是金銀。
其實將這一“上貢”行為細細咀嚼,又彆有一番風味在其中。
因為在雙方看來,這一“上貢”,其實都不算正式意義上的上貢。
在大周眼中,便是——你百姓吃的,不少都是我賞的,那你自是算我半小弟,在身份地位上,我必然是高於你的。
不論是人還是國,都會享受於這種“淩駕於旁人”之上的快感當中,甚至於迷失其中。
但在上貢國的眼中,他會覺得自己送了大周東西,他就是大周小弟了嗎?
沈箏覺得大概率是不會的。
若換成沈箏,她大概會想——“哈哈,又宰到一個冤大頭,不過是一些鍛造而來,要多少有多少之物,便將這冤大頭哄得找不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