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讀書人手中回收用過的紙張重新造紙一事,餘時章隱約記得聽人提過。
但為何......此法未曾實施呢?
餘時章想了好一會兒,才想起一個問題:“書寫過的廢紙,上頭墨跡不少,若用此紙再造,如何祛除油墨是個問題。”
他看向沈箏,好奇問道:“你可知道祛除油墨之法?”
沈箏輕輕一笑:“自是有辦法,下官才敢向第五主簿提及此事。”
聞言,餘時章和第五探微腦中同時生出一個想法——若廢紙能重新利用造紙,那造紙成本又會低上一大筆,對普通百姓來說,紙張便更加唾手可得了!
“何法!”餘時章好奇得連葡萄乾都不嚼了,歪著腦袋催促沈箏:“快說來聽聽。”
瞧著他這急不可耐的模樣,沈箏笑道:“在廢紙浸泡水中,加上石灰粉或是草木灰,可分解淡化油墨,不過這個量也得算著來,少了沒用,多了廢紙也會被腐蝕。”
其中原理,其實就是利用堿性物質皂化油墨,從而達到紙墨分離的效果。
第五探微陷入沉思,餘時章也想了一會兒,問道:“這便行了?”
見他有些倒信不信,從兜裡掏出一頁廢紙,又朝院中水缸呶呶嘴:“實踐出真知。”
餘時章又不動了,嘴上說著:“本伯自是信你。”
第五探微抬起頭來:“屬下也信大人。大人,此法不論是對作坊,還是對百姓來說,皆有益處,還請大人相信屬下,相信第五家造紙作坊。”
沈箏點點頭,“其實不止是有益於作坊與百姓,還有自然。”
“自然?”二人一同看了過來。
“是自然。”沈箏抬手指向院中樹木,微微歎氣:“用竹子造紙還好,竹一天一個樣兒。可上京在北,北方竹林不多,大多用樹皮與稻草造紙。而樹皮長成需要年限。待人們對紙張需求越來越大,大樹不夠砍,便會砍小樹,若小樹不夠砍......”
沈箏問他們:“會不會砍樹苗?”
第五探微剛想說樹苗得留著長大,可轉念一想,對自然來說......人類,向來無情。
沈箏又說:“不止造紙需要砍樹,生火煮飯、群暖等生活行徑都需要砍樹。咱們人類......有時候真得收斂些許,需為自然想想。”
特彆是冬日間,撿乾柴確實無法滿足百姓的取暖需求,隻有砍樹。之前沈箏便發現,這個冬日還沒過去,下河村旁的樹林便稀了些許。
現在的她還觸碰不到煤礦,無法開源,故而隻能節流。
且人與自然,本就該共處。
餘時章沉默許久,才緩緩開口:“大周西北,植被稀缺,但冬日極寒。早年間,西北百姓會砍伐荒漠周邊的樹木用於生存、造紙,可正因如此,也釀出一則大禍.....”
不過頃刻,沈箏便反應過來他口中的“大禍”為何。
隔壁風沙席卷之時,若無植被阻擋,那直麵風沙的便是弱小人類。
在自然麵前,人類當真不夠看。
三人同時沉默,片刻後沈箏才說:“對大自然,咱們得有畏懼之心,故而該省之時,就得省。”
她從懷中掏出寫好的石膏造紙法,遞給第五探微後,便提步前往書房。
亭中,第五探微與餘時章一同看著這法子,書房內,沈箏提筆,開始書寫回收造紙法。
好在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