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清晨,餘時章派人來沈府拉書。
之前餘時章送來的那些書,被沈箏分成了三類。
其中第一類,是被同安印坊選中的“幸運兒”,可在印坊印刷、書肆售賣,造福天下百姓的書籍。
第二類,則是那些不急著“印刷出版”的書籍,用一句話概括,便是——“有東西,但不多,可以排隊獲選。”
第三類書籍,是給沈箏帶來身心不適的書籍。
過度壓抑、打壓女性、偽神學、虐待動物、過度美化曆史帝王政績、掩蓋社會現狀、美化底層百姓生活等等。
每一本都在她雷點上蹦迪。
她不明白這些書為何會被當做藏書,沒一把火將這些書給燒了,都算她脾氣好。
來沈府交接人姓霍,是永寧伯府大管家之子,如今也是伯府的管事,在上京設立印坊分坊一事,他也參與其中。
無數書籍被分門彆類地搬上馬車,但地上那堆隨意堆疊的書冊,格外引人注目。
霍管事往地上看了好幾眼,終於問道:“沈大人,那些書......”
那些書做錯什麼了嗎?連箱都沒裝......
“那些書你帶回伯府,讓伯爺處置了吧,勿要流入市場。”沈箏隨意踢了書堆一腳,問:“伯爺這兩日在忙些什麼?”
霍管事收回目光,趕緊道:“回大人的話,伯爺這兩日在給印坊選址,伯爺還讓小人給您傳話。”
沈箏看向他,他說:“昨日西郊官學的鄧山長得了消息,上門拜訪,說願意將官學旁的一片空地借給印坊,還說他有不少肄業的學生,有意到印坊做工。”
這可是個意外之喜。
沈箏認真想了想。
鄧山長為人清正,早年能在他的教導下肄業的學子,人品應當也差不到哪兒去。
若是這群人願意來印坊做工,那上京印坊的規模,怕是會比同安印坊還要大。
而上京是大周之都,來往文人、商人眾多......
“伯爺如何想的?”沈箏問道。
“伯爺也有意向。”霍管事道:“今日下朝後,伯爺便帶人去了西郊,查看場地。但伯爺不想借西郊管事的地,他說該賃賃,該買買,還說您......您有錢。”
沈箏微滯,撓頭。
她帶來的錢基本都充了公,前幾日搞“慈善競技”,連零花錢都交代進去了,哪裡還有錢......
現在寫信讓小許支點銀子,還來得及嗎?
正想著,府門口突然熱鬨起來。
古嬤嬤提裙跑了過來,素來穩重的神色都染上一絲急切,“大人,宮裡來人了!”
沈箏抬眼,都還沒見到人,便聽到洪公公熟悉的嗓音。
“聖旨到——”
她猛地轉頭看向霍管事,“這就是伯爺口中的‘我有錢’?”
合著今日早朝又有事發生,且她也遠程參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