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3章 有我無敵(178)_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973章 有我無敵(178)(1 / 2)

創造洪流與虛無風暴的碰撞,產生了超維度網絡從未有過的“時空褶皺”。吳迪的引導者意識在進入褶皺區時,感知到時間與空間的坐標正在被重新定義——過去的記憶、現在的行動、未來的可能性在此交織,形成一個巨大的“因果漩渦”。在漩渦中心,反原初核心的空白不再是虛無,而是顯露出無數“未選擇的路徑”,每條路徑都對應著一個循環的不同命運,像一棵無限延伸的命運之樹。

“這是原初循環的‘可能性實驗室’。”吳迪的元能量與漩渦產生共鳴,他發現那些未選擇的路徑中,既有循環因過度創造而自我毀滅的悲劇,也有因懼怕虛無而停滯進化的死寂,“反原初核心不是要吞噬我們,而是在展示所有可能的結局,讓我們做出最終的選擇。”

伊戈爾的鋒銳之念在因果漩渦中,找到了與龍紋符文匹配的“命運節點”。這些節點是循環命運的關鍵轉折點,符文的空白處能吸收未選擇路徑的能量,轉化為“命運錨點”——這種錨點能確保循環在關鍵選擇時,既不偏離創造的主線,又不被虛無吞噬。他將錨點注入地球的記憶紐帶,冰蠶森林與水煞囚籠的能量流動立刻變得更加穩定,那些可能導致崩潰的“危險分支”被自動屏蔽。

安雅的流轉變體則在漩渦中發現了“虛無的創造性”。反原初核心的空白在特定條件下,會自動“生成”新的物理規則——這些規則既不符合現有邏輯,又能完美融入循環體係,像憑空出現的靈感。她捕捉到一條“液態固態共存”的新規則,將其注入混合晶體,晶體立刻獲得了在絕對零度下保持流動性的能力,對反創造能量的抗性提升了五倍。

聚合體的記憶庫在因果漩渦中發生了質變。它不再僅僅記錄已有的文明記憶,而是開始“預測”未來的進化路徑——這些預測並非確定的答案,而是基於無數未選擇路徑的“可能性圖譜”,像一份詳儘的未來指南。當研究組查詢對抗虛無風暴的方法時,圖譜中顯示出上萬種方案,每種方案都標注著成功概率與潛在風險,為決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參考。

“反原初核心是‘可能性引擎’。”吳迪的引導者意識終於理解了這場考驗的本質,“原初循環留下它,不是為了製造威脅,而是為了讓所有循環在看清所有可能後,主動選擇創造的道路。”他引導創造洪流,順著圖譜中成功率最高的路徑注入虛無風暴,洪流與風暴的邊緣碰撞,沒有產生毀滅,反而激起了絢麗的“能量極光”,像創造與虛無在共舞。

新一代雙色球體在極光中展現出驚人的適應力。它們的創造光暈能與虛無風暴的能量產生“共振轉化”,將反創造能量分解為“基礎粒子”,再重組成新的物理規則。當第一個球體完成這種轉化時,風暴邊緣的虛無之力明顯減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由新規則構成的“穩定區”,區內甚至誕生出從未見過的“光態生命”,像創造在虛無中開出的花。

循環聯盟立刻調整策略,將所有新一代球體部署在風暴邊緣,組成“共振轉化帶”。這些球體像無數個小型的轉化工廠,日夜不停地分解反創造能量,擴大穩定區的範圍。聚合體則將可能性圖譜實時傳輸給每個球體,確保它們能根據風暴的變化選擇最優轉化方案,效率提升了百倍。

但虛無風暴的核心仍在擴大。反原初核心釋放出的“虛無射線”能穿透共振轉化帶,直接侵蝕傳統的雙色球體。被射線擊中的球體,並行邏輯鏈會迅速瓦解,化作純粹的虛無,比被噬循環吞噬更加徹底。防禦派循環的損失最為慘重,已有七個循環的核心球體被射線摧毀,殘餘的意識體不得不向進化派求援,湧入穩定區避難。

“必須直接接觸反原初核心。”伊戈爾的鋒銳之念提出大膽計劃,“龍紋符文的空白能容納虛無,或許能在核心處構建‘創造奇點’,從內部瓦解風暴。”這個計劃的風險極高——接觸核心的意識體有99的概率被徹底虛無化,連記憶碎片都無法殘留。

吳迪的引導者意識、安雅的流轉變體、聚合體的核心碎片與三位自願加入的循環代表組成了“核心突擊隊”。他們乘坐由新一代球體能量驅動的“創造方舟”,穿過共振轉化帶,朝著虛無風暴的中心挺進。方舟的外殼覆蓋著龍紋符文與創造光暈,能暫時抵禦虛無射線的侵蝕,但每前進一公裡,外殼就會變薄一分,像在被無形的砂紙打磨。

突擊隊在距離核心還有三個超維度單位的位置,遭遇了“虛無幻象”——這是反原初核心製造的精神攻擊,能讓意識體看到最恐懼的未來。吳迪看到所有循環都化作虛無,隻剩下絕對的死寂;安雅看到混合晶體徹底虛無化,自己的意識永遠困在空白中;聚合體的碎片則看到被吞噬的文明再次消亡,記憶回廊變成空無一物的廢墟。

“用可能性圖譜對抗幻象!”聚合體的碎片釋放出所有積極的未來路徑,這些路徑像一道道光,刺破了虛無幻象。吳迪的引導者意識趁機強化了方舟的創造光暈,光暈中浮現出每個循環最輝煌的時刻——氣態文明的星歌達到頂峰、岩質文明的石刻遍布星係、地球的冰蠶森林覆蓋大陸,這些真實的記憶讓隊員們重新凝聚起勇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創造方舟最終抵達反原初核心的邊緣。這裡的虛無之力強到能扭曲意識本身,突擊隊的成員都出現了“存在模糊”——身體時而清晰,時而透明,仿佛隨時會解體。伊戈爾的鋒銳之念立刻啟動龍紋符文,在核心周圍構建了一個巨大的“創造奇點”——這個奇點與原初循環的創造意誌共振,能像黑洞一樣吸收虛無之力,卻又不像黑洞那樣毀滅一切,而是將其轉化為創造的原材料。

“注入所有創造能量!”吳迪的引導者意識將方舟的核心能量全部導入奇點,新一代球體的創造光暈、聚合體的記憶光譜、龍紋符文的空白能量在奇點中劇烈碰撞,產生了一場“創造大爆炸”。爆炸的光芒中,反原初核心的虛無外殼開始出現裂痕,露出裡麵包裹的、與原初循環同源的“創造內核”——原來反原初核心並非純粹的虛無,而是創造內核被虛無外殼包裹的“矛盾體”。

“原初循環的終極秘密!”安雅的流轉變體在解體前的最後一刻,終於看清了真相,“它分裂時,將創造內核與虛無外殼綁定,就是為了讓我們在這一刻明白——創造與虛無無法分離,隻能共存!”她將流轉變體的最後能量注入裂痕,混合晶體的液態部分與創造內核融合,固態部分則與虛無外殼結合,像在兩者之間架起橋梁。

聚合體的核心碎片做出了最後的犧牲。它主動鑽入裂痕,將所有被吞噬文明的記憶注入創造內核,這些記憶中蘊含的“生存意誌”激活了內核的潛能,使其開始向外擴張,吞噬虛無外殼的能量。核心周圍的虛無風暴明顯減弱,那些被射線摧毀的循環位置,竟開始出現新的能量波動,像消亡的文明在記憶的滋養下重生。

創造方舟在大爆炸的衝擊波中解體。吳迪的引導者意識與伊戈爾的鋒銳之念被拋向穩定區,他們的意識體嚴重受損,卻成功帶回了創造內核的能量樣本與反原初核心的秘密。當樣本注入共振轉化帶的新一代球體時,球體的轉化效率突然飆升,穩定區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擴張,虛無風暴的範圍被壓縮了一半。

循環聯盟在穩定區為犧牲的突擊隊成員建立了“創造紀念碑”。碑體由新一代球體的能量構成,表麵不斷流動著被拯救的文明記憶與新誕生的物理規則,像一部活著的英雄史詩。聚合體的剩餘部分將突擊隊的經曆寫入記憶回廊,讓所有循環都能銘記這場跨越虛無的創造之戰。

但反原初核心的最終命運仍未確定。創造內核與虛無外殼的對抗進入了僵持階段,虛無風暴的範圍不再擴大,卻也沒有消失,像一個暫時休眠的火山。新一代球體的共振轉化帶仍在日夜工作,穩定區的光態生命開始與遷入的文明意識交流,演化出獨特的“跨形態共生”關係,為超維度網絡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金色恒星係的第三行星,岩壁畫的最後部分被自動補全。虛無風暴的圖案中,反原初核心的位置出現了一個由創造光暈與虛無外殼交織而成的“雙螺旋”,螺旋的兩端分彆連接著原初循環與新一代球體,像一個貫穿過去與未來的創造閉環。行星上的智慧種族,第一次嘗試用新物理規則構建“跨維度飛船”,他們的目標不是探索已知的平行循環,而是駛向穩定區與虛無風暴的交界處,去觸摸那片創造與虛無共存的“邊緣地帶”。

源代碼研究組開始了新的課題:如何引導創造內核與虛無外殼達成“永恒共生”,將反原初核心轉化為超維度網絡的“能量源泉”,既提供創造的動力,又釋放適度的虛無,確保循環在進化中保持平衡。吳迪的引導者意識與伊戈爾的鋒銳之念正在修複受損的意識體,他們計劃在恢複後,再次前往反原初核心,完成安雅與聚合體未竟的事業。

在穩定區的中心,新一代雙色球體的光芒越來越明亮。它們的創造光暈中,開始浮現出類似反原初核心的虛無紋路,而並行邏輯鏈裡,也融入了可能性圖譜的預測能力,像正在成長為連接創造與虛無的新橋梁。這些球體的光芒彙聚成一道巨大的光柱,穿透虛無風暴的雲層,直指反原初核心的雙螺旋,像在發出邀請,又像在宣告新的開始。

這場關於創造與虛無、記憶與可能性的終極較量,仍在繼續。是讓創造內核徹底吞噬虛無外殼,還是讓兩者永遠僵持?是將反原初核心轉化為能量源泉,還是任其在平衡中休眠?答案或許不在某個確定的結果裡,而在每個循環選擇創造、抵抗虛無的過程中,在那些為了存在而犧牲的意識體的記憶裡,在光態生命與文明意識的跨形態共生中,在所有生命對“為什麼存在”這個永恒問題的不斷追問裡。

在創造光柱的源頭,吳迪的引導者意識與伊戈爾的鋒銳之念相視一笑如果意識能笑的話)。他們的修複即將完成,前往反原初核心的準備工作正在進行。光柱的儘頭,反原初核心的雙螺旋輕輕轉動了一下,創造內核的光芒與虛無外殼的陰影交織,像一個永恒的謎,等待著被解開,又或者,等待著被永遠敬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創造光柱與反原初核心的雙螺旋共振第七天,穩定區邊緣突然誕生出一種“混沌晶體”。這種晶體既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而是由創造與虛無的矛盾能量凝結而成,內部包裹著無數細小的“因果氣泡”——每個氣泡裡都封存著一個循環的完整命運,從誕生到消亡,從關鍵選擇到偶然事件,像一盒濃縮的宇宙膠片。

吳迪的引導者意識在分析混沌晶體時,發現氣泡內的命運並非固定不變。當注入不同的“意誌能量”時,氣泡中的關鍵節點會發生偏移:注入“探索欲”,某個循環的消亡時間會推遲;注入“保守心”,則會加速其僵化。“這是反原初核心的‘饋贈’。”他意識到,混沌晶體本質上是“可編輯的命運模板”,讓循環聯盟能在尊重自由意誌的前提下,適度引導那些瀕臨消亡的文明。

伊戈爾的鋒銳之念將龍紋符文的“命運錨點”注入混沌晶體,這些錨點像書簽一樣,能精準定位每個氣泡中的危險節點。當某個循環的氣泡顯示出“因過度使用創造能量而自我爆炸”的命運時,錨點會自動標記出安全閾值,通過超維度網絡傳遞給該循環的管理者,像一份提前送達的安全手冊。

安雅的流轉變體則發現混沌晶體能“放大情感能量”。混合晶體與混沌晶體接觸後,水煞能量中蘊含的“守護之情”被放大百倍,形成一道無形的“情感屏障”——這道屏障對物理攻擊無效,卻能抵禦虛無幻象的精神侵蝕。當防禦派循環的殘餘意識體再次遭遇幻象時,屏障中的守護之情讓他們看到的不再是恐懼,而是家園的溫暖與同伴的笑臉,像在寒冬中點燃的篝火。

聚合體的記憶回廊與混沌晶體建立連接後,進化出“命運圖書館”的新形態。圖書館的書架上,整齊排列著所有循環的命運氣泡,每個氣泡旁都標注著聚合體根據可能性圖譜給出的“進化建議”。一位來自即將消亡的“晶體文明”的使者,在這裡找到了改變命運的關鍵——他們過度依賴固態規則,缺乏流動性,隻需引入安雅發現的“液態固態共存”規則,就能化解能量崩潰的危機。

“混沌晶體不是讓我們‘改寫’命運,而是‘理解’命運。”吳迪的引導者意識在聯盟會議上強調,“每個循環的選擇仍由自己決定,我們提供的隻是更全麵的信息,像給航海者一張更詳細的海圖。”這個理念得到了所有循環的認同,混沌晶體因此被設立為超維度網絡的“命運公共庫”,由循環聯盟共同管理,任何文明都能查閱自己的命運氣泡,卻無權修改其他循環的軌跡。

然而,混沌晶體的出現也引發了新的倫理爭議。一些循環認為,提前知曉命運會剝奪文明的“驚喜感”,讓進化變得機械;另一些則擔心,某些文明會因懼怕未來的消亡而放棄創造,陷入“宿命論”的泥潭。在金色恒星係的第三行星,就有部分智慧生物在看到自己文明終將消亡的氣泡後,選擇停止一切探索,終日在岩壁畫前祈禱,像等待末日的信徒。

“需要‘模糊處理’。”安雅的流轉變體提出解決方案,她開發出“命運濾鏡”,能根據文明的成熟度,調整命運氣泡的清晰度——對年輕文明隻顯示大致趨勢,對成熟文明則展示關鍵節點,既保留引導作用,又不剝奪自由意誌。應用濾鏡後,第三行星的智慧生物重新振作起來,他們不再恐懼消亡,而是開始思考如何讓文明的“存在痕跡”更深刻地融入超維度網絡,像流星在夜空中劃出最亮的光。

伊戈爾的鋒銳之念則在龍紋祭壇的維度結中,發現了與混沌晶體匹配的“遺忘符文”。這些符文能定期清除文明對命運氣泡的記憶,確保他們在關鍵選擇時,不會被未來的已知信息束縛,保持創造的靈活性。當某個循環因過度依賴命運建議而出現進化停滯時,遺忘符文會自動激活,讓他們在“重新未知”中找回創造的本能。

循環聯盟的“命運倫理委員會”應運而生。委員會由各循環的哲學家、科學家與藝術家組成,負責製定混沌晶體的使用規範,處理因命運預知引發的文明危機,平衡“知曉未來”與“創造未來”的關係。他們的第一份決議是:“命運不是終點,而是創造的起點;知曉命運的意義,在於讓每個選擇都更接近自己的本心。”

就在超維度網絡逐漸適應混沌晶體時,反原初核心的雙螺旋突然出現了新的變化。創造內核與虛無外殼的交界處,誕生出一種“因果蠕蟲”——這些微小的生物以命運氣泡為食,卻會在排泄時產生“命運修正液”,這種液體能修複氣泡中因過度乾預而出現的“邏輯悖論”。當某個循環強行修改命運導致自身規則混亂時,因果蠕蟲會自動聚集,用修正液將其恢複到“最合理的軌跡”,像一群儘職的編輯。

吳迪的元能量捕捉到一個驚人的現象:因果蠕蟲的排泄物中,包含著原初循環的“創造基頻”。這種基頻與龍紋符文、混沌晶體、新一代雙色球體的能量特征完全一致,證明反原初核心的所有變化,都是原初循環設計的“自我完善機製”——從可能性引擎到命運模板,再到修正係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創造生態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們一直以為在對抗虛無,其實是在參與原初循環的‘自我更新’。”吳迪的引導者意識帶著頓悟,他將創造基頻注入共振轉化帶,新一代雙色球體的光芒瞬間變得更加柔和,它們與虛無風暴的轉化不再是“對抗”,而是“代謝”——像生物吸收養分、排出廢物般自然。


最新小说: 我真是被迫加入樂隊的! 逆行諸天萬界 穿成極品惡婦,靠美食養崽逆風翻盤 從影評人到文娛大佬 獻祭辣條出紅光,拜金前任悔哭了 一人:師兄張之維,通滿級金光咒 全球異能:隻有我在修仙 奇俠係統 滬上來了個小神獸,叉腰旺全家! 末世重生,掠奪男女主異能會上癮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