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1章 屍易無限(66)_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161章 屍易無限(66)(2 / 2)

慶功宴結束後,我們在庫車又待了半個月,協助博物館整理藏經洞的文物。期間,文物局的專家也趕到了庫車,對文物進行鑒定。專家們一致認為,這次發現的經卷和絲帛,是近年來西域考古的重大突破,填補了西域文明融合研究的空白,為證明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證據。

離開庫車那天,艾力館長和阿不都來送我們。艾力把那本《西域諸國誌》的複製品送給我們:“帶著它,去尋找更多的西域文明線索吧。庫車永遠是你們的後盾。”

越野車駛出庫車市區,我回頭望去,紅色的丹霞地貌漸漸遠去,像一幅巨大的油畫。陳默打開《西域諸國誌》,翻到其中一頁,上麵記載著一個叫“於闐”的古國,位於和田以西,以產玉聞名,曾與樓蘭、精絕、龜茲有過密切的交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站,於闐古國遺址怎麼樣?”陳默看著我,眼裡滿是期待。

我點點頭,掏出爺爺的日記,在最後一頁寫下:“庫車千佛洞藏經洞發掘完成,發現樓蘭、精絕與龜茲文明融合的證據。下一站,於闐古國遺址,繼續探尋西域文明的脈絡。”

車子在公路上飛馳,朝著和田以西的方向前進。車窗外,陽光明媚,草原上的牛羊悠閒地吃草,遠處的雪山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我知道,前方的路還很長,還會有更多的未知和挑戰,但隻要我們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揭開更多的曆史真相,讓西域文明的光芒,照亮更多的角落。

爺爺的玉佩放在手邊,溫潤的觸感傳來,像是在給予我力量。我看著窗外的風景,心裡充滿了希望——我們的腳步,不會停下;文明的傳承,永遠在路上。

越野車穿行在於闐古國遺址邊緣的戈壁時,車輪碾過細碎的玉石礦渣,發出“咯吱咯吱”的輕響。阿不都坐在副駕上,手裡摩挲著塊雞蛋大小的白玉原石——這是我們剛進遺址時撿到的,石麵上還留著ancient古老的)切割痕跡,顯然是當年於闐玉工的半成品。“於闐的玉在古代能換半個城池,張騫出使西域時,還專門帶過這裡的玉回長安。”他指著遠處連綿的昆侖山餘脈,“玉礦就在那座山裡,老人們說,礦洞裡還留著當年玉工住過的窯洞。”

我們的目的地是遺址中心的“於闐王庭”遺跡,根據《西域諸國誌》記載,那裡曾有一座“玉冊殿”,存放著於闐與周邊古國的盟書,其中很可能有樓蘭和精絕的記載。沈會長拿著衛星地圖,在上麵標注出幾個可疑的區域:“無人機探測到這幾處有夯土結構,應該是宮殿的殘基,咱們先從東邊的高台開始搜。”

剛靠近高台,就看到地麵上散落著不少玉片,有的還刻著簡單的紋飾。陳默蹲下身,撿起塊刻著“四靈紋”的玉片,眼睛一下子亮了:“這是樓蘭的紋飾!於闐和樓蘭肯定有過密切交流!”紮西湊過來,用袖口擦去玉片上的沙塵,補充道:“精絕人也常用玉做祭祀品,我在樓蘭村落的老物件裡見過類似的玉飾。”

我們圍著高台展開挖掘,沒過多久,隊員們就在西側挖出了一段殘牆,牆體上鑲嵌著不少玉塊,雖然大多已經脫落,但仍能看出當年的恢宏。繼續往下挖,一個方形的基座漸漸顯露出來,上麵刻著於闐的“翼馬紋”,四角還殘留著立柱的痕跡——正是“玉冊殿”的遺址。

“小心點,彆破壞了地基。”沈會長叮囑道。隊員們換上小鏟子,一點點清理基座周圍的沙土。當挖到基座中央時,陳默突然喊道:“這裡有個暗格!”我們圍過去一看,基座的石板下果然有個方形的凹槽,裡麵放著一個紫檀木盒,盒身已經有些腐朽,但上麵的銅鎖還完好無損。

我小心翼翼地打開木盒,裡麵鋪著紅色的絲綢,上麵整齊地擺放著十幾卷玉冊——每一卷都用白玉片串聯而成,上麵刻著於闐文,部分玉片上還夾雜著樓蘭文和精絕文。沈會長拿起一卷,對著陽光仔細查看:“這是於闐和樓蘭的盟書!上麵寫著兩國約定共同守護玉石商道,互不侵犯。”

紮西和懂於闐文的專家一起翻譯玉冊,隨著翻譯的深入,一段塵封的曆史漸漸清晰:西漢時期,於闐憑借玉石貿易崛起,成為西域強國,而樓蘭和精絕則控製著絲綢之路南道的交通樞紐。為了保障商道安全,三國達成同盟——於闐向樓蘭和精絕提供玉石,樓蘭和精絕則為於闐的商隊提供保護,甚至共同組建了一支護衛隊,抵禦周邊部落的侵擾。

“你看這段!”紮西指著一卷玉冊,興奮地說,“這裡記載著精絕遭遇沙暴時,於闐曾派工匠幫他們修建灌溉工程,還送去了糧食和種子。後來樓蘭遷徙時,於闐還接納了不少樓蘭難民。”

我們在“玉冊殿”遺址忙碌了整整三天,除了玉冊,還挖出了不少珍貴的文物:一尊玉製的佛像,佛像的衣紋融合了於闐的“翼馬紋”和精絕的“神鳥紋”;一麵青銅鏡,背麵刻著樓蘭的“四靈紋”和於闐的“飛天紋”;還有幾枚銅錢,正麵是漢隸的“五銖”字樣,背麵則刻著於闐文——這些文物,無一不印證著三國文明的深度融合。

在挖掘的最後一天,隊員們在遺址的西北角發現了個小型的祭祀坑,裡麵埋著三具骸骨,旁邊擺放著三件玉器,分彆刻著樓蘭、精絕和於闐的圖騰。專家檢測後發現,這三具骸骨距今已有兩千多年,很可能是當年三國的使者,在共同祭祀時突發意外,被埋在了這裡。

“這簡直是最有力的證據!”沈會長看著祭祀坑,感慨地說,“三國使者共同祭祀,說明他們不僅有政治和經濟上的合作,還有文化和信仰上的交融。”

離開“玉冊殿”遺址後,我們按照《西域諸國誌》的記載,前往於闐的古玉礦。玉礦位於昆侖山餘脈的一處峽穀中,沿途的山體上還能看到不少人工開鑿的痕跡,有的礦洞入口還保留著當年的木框。阿不都帶著我們走進一個較大的礦洞,裡麵黑漆漆的,空氣中彌漫著潮濕的氣息,地麵上散落著不少玉礦渣和當年玉工使用的工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你們看這裡!”陳默舉著探照燈,照向礦洞的岩壁。上麵刻著不少文字和圖案,有於闐文的記賬記錄,還有精絕文的塗鴉,甚至還有一幅樓蘭人的狩獵圖。“看來當年三國的玉工曾一起在這裡采礦。”我摸著岩壁上的圖案,能感受到古人留下的溫度。

在礦洞深處,我們發現了一個小型的生活區,裡麵有石灶、陶罐和簡陋的床鋪,牆角還堆放著不少未加工的玉原石。隊員們在石灶旁發現了一塊殘破的絲帛,上麵用樓蘭文寫著一段日記,翻譯後大意是:“今日和於闐、精絕的夥伴一起采礦,收獲頗豐,晚上一起喝了酒,聊起各自的家鄉,約定以後要常來往。”

“這段文字太珍貴了!”沈會長激動地說,“它真實地記錄了三國工匠的日常,是文明融合最鮮活的見證。”

我們在古玉礦待了兩天,采集了不少礦石樣本和文物,然後返回於闐古國遺址的臨時營地。晚上,大家圍著篝火,分享著這次發掘的收獲。阿不都給我們講起了於闐的民間傳說:“老人們說,於闐的玉石是神山賜予的禮物,能帶來和平與繁榮。現在看來,這個傳說不是空穴來風,於闐的玉石確實促進了三國的交流與融合。”

我掏出爺爺的日記,翻到最新的一頁,寫下:“於闐古國遺址發掘完成,發現於闐、樓蘭、精絕三國同盟的玉冊及大量融合文物,證實三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深度交融。”

第二天一早,我們收拾好營地,準備返回庫車。臨行前,阿不都指著遠處的雪山,說:“翻過那座山,就是莎車古國的遺址,那裡曾是西域的文化中心,說不定能找到更多關於西域諸國融合的線索。”

沈會長看著地圖,若有所思地說:“莎車古國在《漢書》中被稱為‘西域大國’,與於闐、龜茲等國關係密切,確實值得一探。不過咱們得先把這裡的文物運回庫車,交給博物館妥善保管,然後再做下一步計劃。”

越野車駛離於闐古國遺址時,我回頭望去,夕陽下的遺址像一座沉睡的巨人,靜靜地訴說著當年的輝煌。車窗外,玉石礦渣在陽光下泛著微弱的光芒,像是在為我們送行。我知道,這次於闐之行雖然結束了,但我們探尋西域文明的腳步還遠未停止——莎車古國、疏勒古國、焉耆古國……還有無數的秘密,等著我們去揭開。

爺爺的玉佩放在手邊,溫潤的觸感傳來,像是在鼓勵我繼續前行。我看著窗外不斷倒退的風景,心裡充滿了期待——下一站,莎車古國,我們來了。

越野車翻過昆侖山餘脈的山口時,擋風玻璃上突然濺上幾滴雨。阿不都伸手抹了把玻璃,笑著說:“莎車的雨金貴得很,一年下不了幾次,你們一來就下雨,是好兆頭。”車窗外的景色漸漸從戈壁變成綠洲,成片的核桃樹和巴旦木樹在風中搖曳,遠處的村莊裡飄起嫋嫋炊煙,和於闐的荒涼截然不同。

我們在莎車縣博物館門口停下,館長麥麥提早已等候在那裡,手裡抱著個布包:“你們要找的莎車古國遺址,主要在縣城西北的‘艾力西湖’附近。這是我們去年在遺址裡撿到的木簡,上麵有幾個字和你們之前公布的樓蘭文很像,說不定能幫上忙。”他打開布包,裡麵是塊巴掌大的木簡,上麵刻著幾個模糊的符號,確實和我們在精絕古城見過的文字有幾分相似。

跟著麥麥提走進博物館,他給我們展示了一件鎮館之寶——一麵唐代的銅鏡,鏡背上刻著精美的圖案,左側是莎車的“駱駝紋”,右側是樓蘭的“四靈紋”,中間還夾雜著精絕的“神鳥紋”。“這麵鏡子是在莎車古國的貴族墓葬裡發現的,說明當時西域各國的文化交流已經深入到日常生活中。”麥麥提指著銅鏡,“你們看,這上麵的紋飾融合了三個古國的元素,在整個西域都很少見。”

第二天一早,我們跟著麥麥提和當地的向導,朝著艾力西湖遺址出發。車子在綠洲間行駛了一個多小時,終於看到了遺址的輪廓——大片的夯土殘垣散落在田野間,有的殘垣上還保留著當年的窗戶和門的痕跡,地麵上散落著破碎的陶片和磚塊,遠處的田埂邊,幾個農民正在耕作,他們的腳下,說不定就踩著千年的文明遺跡。

“這裡就是莎車古國的‘商貿區’。”向導指著一片較為密集的殘垣,“根據史料記載,莎車是絲綢之路南道的重要樞紐,各國的商隊都會在這裡停留,交換貨物。我們之前在這附近發現過不少中原的瓷器、西域的玉器,還有羅馬的金幣。”

我們沿著殘垣展開搜索,陳默很快在一處房屋遺跡裡發現了個陶罐,裡麵裝著幾十枚銅錢,有中原的“五銖錢”,有於闐的“漢佉二體錢”,還有幾枚刻著樓蘭文的小銅錢。“這些銅錢能證明,莎車確實是各國貿易的中轉站。”陳默小心翼翼地把銅錢放進恒溫箱,“你看,這枚樓蘭銅錢的邊緣還有磨損,說明它在市麵上流通了很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紮西則在一處夯土台基上有了發現——台基的側麵刻著一段文字,左側是莎車文,右側是精絕文,中間還夾雜著幾個漢字。他蹲在地上,仔細辨認著文字:“這裡寫著‘神鳥引路,共通商道’,應該是精絕商隊和莎車人達成的貿易協議,約定共同維護商道的安全。”

我們在商貿區發掘了三天,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包括中原的絲綢、西域的玉器、羅馬的玻璃器皿,還有不少刻著多國文字的木簡和石碑。其中最珍貴的是一塊殘破的絲帛,上麵用莎車文、樓蘭文和漢文三種文字,記錄了一次大型的貿易活動:東漢永元三年,莎車國王邀請樓蘭、精絕、於闐等國的商隊,在莎車舉行“萬國商會”,各國商隊交換了貨物,並簽訂了共同保護商道的協議。

“這塊絲帛太重要了!”沈會長激動地說,“它不僅證明了莎車在絲綢之路中的重要地位,還記錄了西域各國的合作曆史,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又一有力證據。”

離開商貿區後,我們按照麥麥提提供的線索,前往莎車古國的“王庭遺址”。王庭遺址位於一處高台之上,周圍環繞著護城河的遺跡,雖然護城河早已乾涸,但仍能看出當年的規模。我們沿著高台的台階往上走,台階的兩側還保留著當年的浮雕,上麵刻著莎車人耕作、放牧、祭祀的場景,其中一幅浮雕上,竟有個穿著樓蘭服飾的人,正和莎車國王並肩而立,手裡捧著一卷絲帛。

“這應該是樓蘭使者訪問莎車的場景。”我指著浮雕,“你看,使者手裡的絲帛上,還刻著精絕的‘神鳥紋’,說明他可能還代表了精絕國。”

在王庭遺址的中心,我們發現了一座巨大的宮殿殘基,殘基的中央有個方形的凹槽,裡麵放著一個青銅盒子,盒子上刻著莎車的“翼馬紋”,四周還鑲嵌著幾顆紅色的寶石。沈會長小心翼翼地打開盒子,裡麵放著一卷金箔,上麵用莎車文和漢文兩種文字,記錄著莎車國王接受東漢朝廷冊封的曆史:“漢章帝建初五年,遣使者持節,封莎車王賢為漢大都尉,統管西域諸國。”

“這卷金箔是當年東漢朝廷頒發的冊封文書!”麥麥提激動地說,“它證明了早在兩千多年前,莎車就已經是漢朝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諸國也都接受漢朝的管轄。”

我們在王庭遺址發掘了五天,除了金箔,還出土了大量的宮廷用品,包括精美的玉器、青銅器和絲織品,其中不少物品都融合了中原和西域各國的文化元素。比如一件玉製的酒杯,杯身刻著中原的“龍紋”,杯底卻刻著莎車的“駱駝紋”;一條絲織的錦緞,上麵繡著中原的“鳳凰”和精絕的“神鳥”,兩種圖案相互交織,渾然一體。

在發掘的最後一天,我們在宮殿殘基的東側,發現了一個小型的祭祀坑,裡麵埋著三尊泥塑雕像,分彆代表著莎車、樓蘭和精絕的神靈,雕像的底座上刻著相同的文字:“三神共佑,國泰民安。”專家檢測後發現,這三尊雕像的年代相同,都是東漢時期的作品,說明當時三個古國不僅在政治、經濟上有合作,在宗教信仰上也有交流融合。

離開莎車古國遺址那天,麥麥提和當地的村民們來送我們。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手裡拿著個用紅柳編的小籃子,裡麵裝著新鮮的核桃和巴旦木:“這些是我們自己種的,帶著路上吃。你們為我們找回了這麼多曆史,我們都很感謝你們。”

車子駛離莎車縣時,我回頭望去,綠洲裡的村莊漸漸遠去,田野間的遺址在夕陽下泛著溫暖的紅光。陳默打開地圖,指著莎車以西的方向:“根據《漢書·西域傳》記載,莎車以西是疏勒古國,那裡是絲綢之路北道和南道的交彙點,說不定能找到更多西域各國融合的線索。”

我掏出爺爺的日記,在最後一頁寫下:“莎車古國遺址發掘完成,發現東漢冊封金箔及多國文化融合文物,證實莎車在絲綢之路中的樞紐地位及西域諸國與中原的緊密聯係。下一站,疏勒古國遺址。”

越野車在綠洲間飛馳,車窗外的陽光明媚,空氣中彌漫著瓜果的香氣。爺爺的玉佩放在手邊,溫潤的觸感傳來,像是在提醒我,我們的使命還沒有完成。西域的文明就像一條奔流不息的長河,每個古國都是這條河流中的一朵浪花,它們相互交融,相互滋養,最終彙入中華文明的大海。

我們的車子繼續向西行駛,朝著疏勒古國的方向前進。我知道,前方還有更多的秘密等著我們去揭開,還有更多的文物等著我們去保護,而我們,將永遠是這條文明長河的守護者,永遠是這段曆史的傳承者。

喜歡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請大家收藏:()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怪物危險!但戀愛腦? 長夜寄 我真沒想撒狗糧啊 天災末世:開局搜刮全球物資 萬道皆為我用 瞎眼贅婿,轉身讓你高攀不起! 重生七零:我靠係統嬌養了權少 餓殍:瓊華傳 重生蚊子,肆虐小日子! 紅樓之勝天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