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4章 屍易無限(139)_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234章 屍易無限(139)(2 / 2)

老煙槍把煙鍋揣進懷裡,又掏出土質檢測儀在站台角落按了下,屏幕跳出土層濕度數據:“永泰公主墓的暗格在甬道中段的‘青磚’下,青磚是唐代的‘金磚’,質地緊實,得用撬棍從磚縫慢慢撬,彆用金屬錘敲,一敲就會裂。而且暗格的鐵環鎖在石門內側,兩個鐵環間距三寸,得用小鐵鉤同時勾住往中間掰,差一點都打不開——我昨晚在木頭上鑽了兩個洞練手,你們再試試手感。另外,墓誌銘拓片是宣紙做的,遇風就破,得用玻璃相框先夾好,再放進密封袋,防沙又防潮。”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水泥地,聽著遠處乾陵方向的風聲:“我聽到甬道裡有滴水聲,應該是地下水滲進去了。《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裡說,永泰公主墓是‘梁山龍脈’的支脈,暗格卡在‘土脈’上,地氣燥但‘沙煞’重,是黃土和陶土生出來的,得帶些艾草繩和朱砂,艾草擋沙,朱砂護著拓片不被蟲蛀。而且甬道的‘牆壁’有‘夯土夾層’,是唐代用來防盜的,挖的時候彆挖透夾層,不然黃沙會灌進暗格,把唐三彩埋了。”

我們在乾陵附近找了家關中風格的民宿,民宿老板是個退休的文物保護員,姓王,祖上曾在乾陵守陵:“永泰公主墓晚上五點閉館,閉館後會有保安分兩班巡邏,第一班十點換崗,第二班淩晨兩點換崗,淩晨一點的時候巡邏最鬆,你們可以那時候去。而且甬道中段的青磚下麵有‘木炭層’,是唐代用來防潮的,挖的時候彆把木炭弄散了,能看出當年的防腐工藝。”

王老板還給我們煮了一壺茯茶:“喝這個能解膩去沙,你們每天喝兩杯,在墓裡就不怕嗆著沙了。另外,甬道牆壁上有‘唐代壁畫’的殘痕,走的時候彆靠太近,蹭掉一點都是損失,景區的監控對著壁畫呢,得繞著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接下來的三天,我們一邊適應黃土高原的氣候,一邊準備裝備:林薇從縣城的五金店買了四卷防水膠帶和幾副玻璃相框,還借了兩台便攜式風速計;林浩網購了三把防滑撬棍和一卷細鋼絲繩,鋼絲繩的末端纏了軟布,勾住唐三彩馬的時候不會刮傷釉麵;老煙槍則把小鐵環鎖的操作步驟畫在紙上,讓我們隨時記;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爾去甬道踩點,摸清了保安的巡邏路線和青磚的位置,騰格爾、小楊和達來則在民宿裡練習用鐵鉤開鐵環鎖,確保兩個鐵環能同時發力。

出發那天,淩晨一點十分,風稍微小了點,我們裹緊外套,背著裝備向永泰公主墓走去。夜色裡的乾陵格外寂靜,隻有風聲在古柏間穿梭,甬道入口的鐵門在月光下泛著冷光。王老板之前跟我們說過,鐵門的掛鎖是老式銅鎖,用細鐵絲彎個鉤子就能打開——他年輕時在景區修過鎖,熟得很。

林浩掏出鐵絲,三兩下就把銅鎖勾開,輕輕推開鐵門,甬道裡立刻飄出一股潮濕的黃土味。我們打開手電筒的弱光檔,貼著牆壁慢慢走,避開監控鏡頭對著壁畫的方向。走了大概五十步,就到了甬道中段,王老板說的“木炭層”所在的青磚就在腳下,磚縫比其他地方寬出半指,正是暗格的入口。

阿古拉把撬棍插進磚縫,用巧勁慢慢撬,青磚“吱呀”一聲被撬起一角,下麵果然露出黑色的木炭層。我們小心翼翼地把木炭捧出來放進布袋,避免弄散,再用探杆探了探下麵的土層——沒有碎石,隻有鬆軟的黃土。林浩用塑料鏟挖黃土,挖了半個多小時,終於挖到一塊石門,石門內側隱約能看到兩個鐵環,正是鐵環鎖。

騰格爾和小楊各拿一個小鐵鉤,同時伸進去勾住鐵環,“一、二、三!”老煙槍喊著號子,兩人同時往中間掰,鐵環“哢”地一聲彈開,石門緩緩向內打開,一股帶著陶土味的涼氣湧出來——是唐三彩馬和墓誌銘拓片的味道!

我趕緊把玻璃相框遞過去,林薇先小心翼翼地把拓片從暗格裡捧出來,拓片上的字跡雖然有些模糊,但“永泰公主”幾個字清晰可見,她輕輕把拓片放進相框,再塞進密封袋。我戴上無菌手套,托著唐三彩馬的底座慢慢抱出來——馬身是黃、綠、白三色釉,馬鞍上還刻著纏枝蓮紋,釉麵光滑鮮亮,沒有一點磕碰。我們把唐三彩馬放進泡沫防震箱,用海綿把四肢和馬首固定好,再用防水膠帶把箱子封緊。

剛把東西收拾好,突然,遠處傳來保安的手電筒光束——是風速計發出的輕微聲響被巡邏的保安聽到了!“誰在甬道裡?!”保安的喊聲帶著回音,腳步聲越來越近。

“快把青磚蓋回去!”老煙槍大喊,我們趕緊把石門推回原位,用鐵鉤把鐵環鎖複位,再把木炭層鋪回去,將青磚撬回原來的位置,用黃土把磚縫填實,確保看不出撬動的痕跡。我們貼著牆壁往甬道外退,剛出鐵門,就看到保安的手電筒光掃過來,我們趕緊鑽進旁邊的灌木叢,屏住呼吸,等保安走遠,才抱著箱子向民宿跑去。

回到民宿後,我們把唐三彩馬和拓片放在桌子上,王老板看到唐三彩馬,激動得手都在抖:“這是唐代的‘三彩騰空馬’啊!我在陝西曆史博物館見過類似的,沒想到能在這兒見到真品!”他趕緊聯係了陝西省文物局的專家,專家們連夜趕了過來,用專業的文物運輸車載走了文物,還說要把唐三彩馬放在乾陵博物館的特展櫃裡,讓遊客能近距離看到唐代三彩工藝的精湛。

晚上,我們在民宿裡慶祝,王老板做了一桌關中菜,有羊肉泡饃、肉夾饃、油潑麵,還有一壺西鳳酒。林薇喝了一口酒,突然拿出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邊寫著“江蘇南京——明孝陵功臣墓秘藏”。“我在古籍裡看到,明孝陵附近的‘徐達墓’下麵有個暗格,裡麵藏著‘明代青花梅瓶’和‘誥命卷軸’,青花梅瓶是朱元璋賞賜給徐達的,瓶身上畫著‘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圖案,誥命卷軸是徐達的封爵文書,用蠶絲織成,上麵蓋著朱元璋的玉璽,是研究明代功臣製度的重要資料,”林薇看著我們,眼神裡滿是期待,“你們願意和我一起去江蘇南京嗎?”

我和老煙槍、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爾、騰格爾、小楊、達來對視一眼,都笑了。江蘇南京離這裡千裡之外,明孝陵在紫金山腳下,冬天的南京濕冷刺骨,暗格裡可能有“積水”和“白蟻”,而且青花梅瓶的瓷胎薄,一碰就碎,誥命卷軸的蠶絲怕蟲蛀,保護難度極大,但我們還是決定去。因為我們知道,隻要還有文物需要保護,再遠再險的路,我們都願意走。

老煙槍點燃煙鍋,深吸一口,煙圈在燈光下慢慢散開:“走!明代功臣的寶貝咱也得護著!不過這次,可得帶夠防蛀和防摔的裝備,白蟻藥得撒在暗格周圍,誥命卷軸得用防蟲紙包好,再放進樟木箱——樟木能驅蟲。而且暗格的‘石門’是明代的‘銅銷鎖’,鎖上刻著‘徐府’二字,銷子藏在‘府’字的‘寶蓋頭’裡,得用細鐵絲彎個小鉤勾出來,我已經讓林浩磨了根細鐵絲,保證夠尖。另外,青花梅瓶得用氣泡膜裹三層,再放進泡沫箱,箱底墊上棉花,防磕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林浩掏出手機,打開明孝陵的衛星圖:“我查了,徐達墓在明孝陵的‘東北側’,暗格在墓的‘祭台’下麵,祭台的青石板有塊是鬆動的,敲起來聲音發空。咱們得趁明孝陵閉館後進去,裡麵的監控是紅外的,得用信號屏蔽器把紅外信號擋住,再用黑布把鏡頭蒙住。”

達來聽到要去南京,眼睛裡亮了起來:“我早就想看看紫金山了!南京的鴨血粉絲湯我在網上見過,這次一定要嘗嘗。而且我力氣大,扛樟木箱肯定沒問題,遇到積水,我先把水抽乾,保證卷軸不沾水。”

我們舉起酒杯,酒杯裡的西鳳酒泛著透明的光,碰在一起發出清脆的聲響。窗外的西安夜景漸漸安靜下來,遠處的梁山在夜色裡隻剩下模糊的輪廓,寒風還在吹著,像是在為我們的新旅程送行。我知道,明天一早,我們又要踏上新的旅程,從陝西的西安,到江蘇的南京,去尋找那些被歲月掩埋的國寶。

火車在第二天清晨出發,車輪滾滾,載著我們向東行駛。窗外的景色不斷變化,從陝西的黃土高原,到河南的平原,再到江蘇的水鄉。遠處的紫金山在陽光下泛著綠色的光,明孝陵的紅牆黃瓦在綠樹間若隱若現,徐達墓的石人石馬靜靜立在祭台兩側。

我抱著裝有唐三彩馬照片的盒子,手裡攥著白蟻藥,心裡滿是期待——我們的下一場冒險,即將在江蘇南京的明孝陵展開,在那座神秘的徐達墓暗格裡,又有多少明代的秘密在等著我們去揭開,又有多少珍貴的青花梅瓶和誥命卷軸在等著我們去守護。

火車駛入南京南站時,初冬的冷雨正斜斜地打在站台玻璃上,遠處的紫金山在雨霧中露出黛色的輪廓,明孝陵的紅牆黃瓦在綠樹間若隱若現,徐達墓的石人石馬在雨裡立得筆直,空氣裡飄著淡淡的桂花香和濕潤的泥土味。林浩剛下車就把裹著氣泡膜的泡沫箱抱在懷裡,還不忘掏出白蟻藥檢查包裝:“這南京的雨又冷又綿,青花梅瓶要是受了潮,瓷胎容易裂,白蟻藥得提前撒在暗格周圍,樟木箱的防蟲紙也得鋪夠,彆讓蟲子咬了誥命卷軸。”

老煙槍把煙鍋揣進懷裡,又摸了摸背包裡的細鐵絲,指尖蹭過鐵絲磨尖的一端:“徐達墓的暗格在祭台的‘青石板’下,石板是明代的花崗岩,每塊有三百多斤重,得用撬棍和鋼絲繩一起抬,撬棍的頂端得包上軟布,彆把石板劃出印子。而且暗格的‘銅銷鎖’刻在石門側麵,‘徐府’二字的‘府’字寶蓋頭裡藏著銷子,細鐵絲得彎成‘’形,輕輕勾住銷子向外拉,力氣大了會把銷子弄斷——我昨晚在木頭上鑽了個小孔練手,你們再試試。另外,誥命卷軸的蠶絲怕水,得帶些吸水棉,發現卷軸上有水珠就趕緊吸,彆讓水滲進絲裡。”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青石板,聽著遠處的雨聲:“我聽到徐達墓方向有落葉的沙沙聲,應該是風吹的。《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裡說,徐達墓是‘紫金山龍脈’的分支,暗格卡在‘土脈’上,地氣純但‘濕煞’重,是雨水和瓷器生出來的,得帶些艾草繩和朱砂,艾草吸潮,朱砂護著梅瓶不沾邪氣。而且祭台的‘青石板’之間有‘糯米灰漿’,是明代的黏合劑,撬石板的時候彆把灰漿弄掉了,不然石板會鬆動,容易被人發現。”

我們在明孝陵附近找了家臨湖的民宿,民宿老板是個南京本地人,姓周,祖上曾在明孝陵管理處工作:“明孝陵晚上六點閉館,閉館後會有保安分區域巡邏,徐達墓這邊的保安九點會到湖邊的亭子歇腳,你們可以那時候去。而且祭台的青石板下麵有‘木炭層’,是明代用來防潮的,挖的時候彆把木炭弄散了,能看出當年的防腐工藝。”

周老板還給我們泡了一壺雨花茶:“喝這個能驅寒,你們每天喝兩杯,在墓裡就不怕冷了。另外,徐達墓的祭台旁邊有個‘石望柱’,柱子上刻著‘徐中山王’四個字,你們找到石望柱,就找對暗格的位置了。”

接下來的三天,我們一邊適應南京的濕冷氣候,一邊準備裝備:林薇從藥店買了十包吸水棉和幾卷防蟲紙,還借了兩台便攜式濕度計;林浩網購了四根重型撬棍和一卷承重鋼絲繩,鋼絲繩的掛鉤包了厚軟布,避免勾住青花梅瓶時劃傷釉麵;老煙槍則把細鐵絲彎成“”形,反複試驗勾銅銷鎖的力度;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爾去徐達墓踩點,摸清了保安的巡邏路線和青石板的位置,騰格爾、小楊和達來則在民宿裡練習抬青石板,確保動作協調,不會磕壞石板。

出發那天,晚上九點半,雨漸漸小了,我們背著裝備向徐達墓走去。夜色裡的明孝陵格外安靜,隻有雨聲和落葉的沙沙聲,祭台的青石板在月光下泛著冷光,石望柱的影子投在地上,像個沉默的守護者。我們走到石望柱旁,先把白蟻藥撒在祭台周圍,再用撬棍插進青石板的縫隙——石板果然鬆動,下麵傳來輕微的空洞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阿古拉和巴特爾把撬棍頂在石板下,騰格爾和達來則把鋼絲繩拴在石板的凸起處,我們一起發力,“哼哧”一聲,青石板被抬起來一道縫,裡麵果然露出黑色的木炭層!我們小心翼翼地把木炭捧出來放進布袋,避免弄散,再用探杆探了探下麵的土層——沒有積水,隻有鬆軟的黃土。林浩用塑料鏟挖黃土,挖了一個多小時,終於挖到了一塊青銅門,門上刻著“徐府”二字,正是銅銷鎖的位置。

林浩拿出彎好的細鐵絲,輕輕插進“府”字的寶蓋頭裡,慢慢勾住銷子,一點一點地向外拉,銷子“哢嗒”一聲彈開,青銅門緩緩向內打開,一股帶著瓷土味的涼風從裡麵飄出來——是明代青花梅瓶和誥命卷軸的味道!

我趕緊把吸水棉遞過去,林薇先小心翼翼地把誥命卷軸從暗格裡捧出來,卷軸用黃色的綢緞包著,打開一看,上麵的蠶絲還很完好,“朱元璋”“徐達”等字樣的朱紅印章清晰可見,她輕輕用吸水棉擦了擦卷軸上的潮氣,再用防蟲紙包好,放進樟木箱。我戴上無菌手套,托著青花梅瓶的底座慢慢抱出來——瓶身上畫著“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圖案,青花釉色濃豔,人物線條流暢,正是我們要找的明代青花梅瓶!我們把梅瓶用氣泡膜裹了三層,再放進泡沫箱,箱底墊上棉花,確保不會磕碰。

剛把東西收拾好,突然,遠處傳來保安的手電筒光束——是我們抬石板的時候,鋼絲繩碰到了石望柱,發出了聲響!“誰在那裡?!”保安的喊聲傳來,腳步聲越來越近。

“快把石板蓋回去!”老煙槍大喊,我們趕緊把青銅門推回原位,用細鐵絲把銷子複位,再把木炭層鋪回去,將青石板抬回原來的位置,用糯米灰漿把縫隙填實,確保看不出撬動的痕跡。我們順著祭台旁邊的灌木叢溜出去,躲進湖邊的蘆葦叢,保安的手電筒光掃過祭台,沒發現異常,轉身走了。

回到民宿後,我們把青花梅瓶和誥命卷軸放在桌子上,周老板看到梅瓶,激動得直拍桌子:“這是真的明代青花梅瓶啊!我在南京博物院見過類似的,瓶身上的‘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案是明初的經典紋飾,全國都沒幾件!”他趕緊聯係了江蘇省文物局的專家,專家們連夜趕了過來,用專業的文物運輸箱把梅瓶和卷軸裝走,還說要把這些文物送到南京博物院展出,讓更多人了解明代的製瓷工藝和功臣製度。

晚上,我們在民宿裡慶祝,周老板做了一桌南京菜,有鹽水鴨、鴨血粉絲湯、鬆鼠鱖魚,還有一壺金陵白酒。林薇喝了一口酒,突然拿出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邊寫著“安徽壽縣——楚幽王墓秘藏”。“我在古籍裡看到,楚幽王墓的‘主槨室’下麵有個暗格,裡麵藏著‘楚國青銅方壺’和‘楚簡’,青銅方壺是楚幽王的禮器,壺身上刻著蟠螭紋,楚簡上寫著楚國的法律條文,是研究楚文化的重要資料,”林薇看著我們,眼神裡滿是期待,“你們願意和我一起去安徽壽縣嗎?”

我和老煙槍、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爾、騰格爾、小楊、達來對視一眼,都笑了。安徽壽縣離這裡千裡之外,楚幽王墓在八公山腳下,冬天的八公山寒風刺骨,暗格裡可能有“積水”和“流沙”,而且楚簡怕氧化,一接觸空氣就容易變色,保護難度極大,但我們還是決定去。因為我們知道,隻要還有文物需要保護,再遠再險的路,我們都願意走。

老煙槍點燃煙鍋,深吸一口,煙圈在燈光下慢慢散開:“走!楚國的寶貝咱也得護著!不過這次,可得帶夠防氧化和防沙的裝備,楚簡得用密封袋裝好,再充氮氣,流沙的話得用防沙網把暗格周圍圍起來,彆讓沙子灌進去。而且暗格的‘石門’是楚國的‘龍紋鎖’,鎖上刻著龍紋,得按‘龍頭、龍身、龍尾’的順序觸摸,順序錯了石門會自動鎖死,我已經讓林浩查了龍紋的結構,記熟了。另外,青銅方壺的壺蓋是活動的,拿的時候得托著壺身和壺蓋,彆讓壺蓋掉下來摔碎。”

林浩掏出手機,打開楚幽王墓的衛星圖:“我查了,楚幽王墓在壽縣的‘楚文化博物館’附近,暗格在主槨室的‘西側’,那裡的土層顏色和其他地方不一樣,是深褐色的。咱們得趁博物館閉館後進去,裡麵的監控是360度無死角的,得用信號屏蔽器把整個區域都屏蔽了,再用黑布把監控鏡頭蓋住。”

達來聽到要去安徽,眼睛裡滿是興奮:“我早就想看看八公山了!壽縣的豆腐宴我在網上見過,這次一定要嘗嘗。而且我力氣大,扛防沙網肯定沒問題,遇到積水,我先把水抽乾,保證楚簡不沾水,青銅方壺我也會小心拿,保證壺蓋不掉。”

我們舉起酒杯,酒杯裡的金陵白酒泛著透明的光,碰在一起發出清脆的聲響。窗外的南京夜景漸漸安靜下來,遠處的玄武湖在燈光下泛著波光,雨聲還在輕輕敲著窗戶,像是在為我們的新旅程伴奏。我知道,明天一早,我們又要踏上新的旅程,從江蘇的南京,到安徽的壽縣,去尋找那些被歲月掩埋的國寶。

火車在第二天清晨出發,車輪滾滾,載著我們向西行駛。窗外的景色不斷變化,從江蘇的水鄉,到安徽的山地,再到壽縣的平原。遠處的八公山在陽光下泛著綠色的光,楚文化博物館的青磚灰瓦在山腳下格外醒目,楚幽王墓的封土堆像一座小山,靜靜臥在博物館旁邊。

我抱著裝有青花梅瓶照片的盒子,手裡攥著氮氣密封袋,心裡滿是期待——我們的下一場冒險,即將在安徽壽縣的楚幽王墓展開,在那座神秘的主槨室暗格裡,又有多少楚國的秘密在等著我們去揭開,又有多少珍貴的青銅方壺和楚簡在等著我們去守護。

喜歡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請大家收藏:()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家政生活詠歎調 回到漢朝當大佬 還珠:虐完我,我夏紫薇又回來了 萬法之上 穿越母係獸世,我靠言靈稱霸 異界女騎士 先斷情,後修仙,小師妹重生炸翻天 大學剛畢業,我住進高中女老師家 孕檢單當辭職信?傅總他眼紅失控 【快穿】下三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