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伊朗的少年阿裡,是第一批參加培訓的學員。他從小就對波斯波利斯遺址的曆史感興趣,夢想成為一名考古學家。在培訓中,他學習了文物數字化掃描、考古發掘技術、文物修複等知識,還跟著中國的專家一起參與了九層妖樓周邊的考古勘察工作。
“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阿裡興奮地說,“中國的文物保護技術非常先進,尤其是數字化保護和ai修複技術,給了我很多啟發。未來,我想把這些技術帶回伊朗,用於波斯波利斯遺址的保護和研究,讓更多人了解波斯文明的魅力。”
2042年,首屆“絲綢之路文化節”在格爾木隆重舉辦。文化節期間,九層妖樓考古遺址公園變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來自沿線各國的藝術家們表演了精彩的民族歌舞,文物專家們舉辦了“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主題展覽,青少年代表們則展示了他們製作的文化創意作品。
文化節的重頭戲,是“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數字展”。通過全息投影技術,觀眾仿佛置身於絲綢之路的曆史長河中,能“親眼”看到漢代的駱駝商隊穿越戈壁、古羅馬的使者訪問西域、波斯的商人與中原的工匠交換貨物的場景。展覽中還展示了“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數據庫”的最新成果,觀眾可以通過觸摸屏,查閱沿線各國文化遺產的詳細資料,甚至能“沉浸式”體驗九層妖樓、金字塔等文化遺產的內部結構。
“這個展覽太震撼了!”一位來自法國的觀眾說,“我以前隻在書本上了解過絲綢之路,今天通過這個展覽,才真正感受到絲綢之路的魅力。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融合,真是太奇妙了。”
文化節期間,阿依古麗還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已經98歲高齡的吳老狗。雖然吳老狗的身體已經很虛弱,但他還是堅持要來參加文化節。阿依古麗推著輪椅,陪著吳老狗參觀了“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數字展”,給他講解最新的文物保護成果。
當看到全息投影中重現的漢代西域商隊場景時,吳老狗的眼裡泛起了淚光:“沒想到啊,我這輩子能看到這麼多關於絲綢之路的文化遺產,能看到這麼多年輕人為文化傳承努力。賢兒吳賢)要是還在,一定會很開心的。”
阿依古麗握緊吳老狗的手,輕聲說:“爺爺,吳賢叔叔雖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我們會繼續完成他未竟的事業,守護好九層妖樓,守護好絲綢之路的文化遺產。”
吳老狗點點頭,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好……你們都是好孩子,是文化遺產的希望。”
文化節結束後,阿依古麗收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來信,信中對“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其“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創新模式,為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搭建了重要平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表示,將把這個項目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典範”,在全球範圍內推廣。
阿依古麗拿著來信,站在九層妖樓前,望著遠處的戈壁灘。夕陽的餘暉灑在妖樓上,給它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芒。她想起了吳賢、李建國、吳老狗,想起了所有為九層妖樓和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付出努力的人。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現在的九層妖樓,已經成為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重要象征,成為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
阿依古麗知道,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的路還很長,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要繼續完善“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數據庫”,要培養更多的青少年文物保護人才,要舉辦更多的“絲綢之路文化節”,要讓絲綢之路的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但她也相信,隻要有一代又一代的“守護者”接力,隻要有不同文明的友好交流,這條路就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讓絲綢之路的文化遺產永遠流傳下去,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戈壁灘上的風輕輕吹過,帶著沙棘的清香,也帶著文化傳承的希望。遠處的“友誼樹”已經長成了小樹苗,在風中搖曳,像是在為這片土地上的文化傳承喝彩。阿依古麗深吸一口氣,眼神堅定地望向遠方——未來的路還很長,但她已經做好了準備,將和全世界的夥伴們一起,繼續守護絲綢之路的文化遺產,書寫更多關於文明、友誼與傳承的美好故事。
2045年的初秋,格爾木的天空格外澄澈,九層妖樓考古遺址公園的“友誼林”已鬱鬱蔥蔥,當年青少年代表種下的樹苗,如今已能為遊客遮擋戈壁的烈日。阿依古麗站在林中最高的那棵胡楊樹下,手裡拿著一份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邀請函——“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邀請她作為中國代表,分享九層妖樓及沿線文化遺產的保護經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出發前一天,阿依古麗特意去了吳老狗的住處。98歲的吳老狗臥在藤椅上,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他銀白的頭發上,手裡還攥著那張泛黃的九層妖樓老照片。“爺爺,我要去紐約了,”阿依古麗蹲在他身邊,輕聲說,“這次要把您守護妖樓的故事,還有這些年我們做的事,講給全世界聽。”
吳老狗緩緩睜開眼,渾濁的目光落在阿依古麗身上,嘴角露出笑容:“好……把咱們的文化講出去,讓更多人知道,絲綢之路的文明多珍貴。”他顫巍巍地從枕頭下摸出一個布包,打開是那把陪伴他半生的青銅刀,“帶上這個,就當爺爺陪你去了。”
阿依古麗接過青銅刀,刀身的紋路雖已有些磨損,卻依舊透著歲月的厚重。她把刀緊緊抱在懷裡,眼眶發熱:“爺爺您放心,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
紐約聯合國總部的展廳裡,“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吸引了各國使節、學者和遊客。阿依古麗的展台前,循環播放著九層妖樓的數字化影像——通過全息投影,觀眾能“走進”妖樓內部,看清七層圖騰牆上的每一處紋飾,甚至能“觸摸”到ai修複後的漢代織錦。展台中央,擺放著西域三鏡的複刻模型,旁邊的屏幕上滾動著三鏡背後“守護”“和平”“繁榮”的故事。
“這是我第一次如此直觀地了解九層妖樓,”一位來自巴西的外交官駐足展台前,感慨地說,“你們用科技保護文化遺產的方式太了不起了,既保留了曆史的溫度,又讓年輕人願意去了解。”
阿依古麗笑著遞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數據庫”的宣傳冊:“這是我們聯合沿線12個國家搭建的數字平台,您掃描二維碼就能在線‘參觀’所有展品,還能看到考古現場的實時數據。”
展覽期間,阿依古麗還參加了“文明對話”圓桌論壇。當被問及“如何讓年輕一代主動參與文化遺產保護”時,她拿出手機,展示了“小小守護者”全球線上社區的界麵——來自20多個國家的青少年在這裡分享文物故事、交流保護心得,甚至共同發起跨國文化創意項目。
“去年,中國和埃及的‘小小守護者’一起,用3d打印製作了‘九層妖樓與金字塔’聯名模型,”阿依古麗指著屏幕上的模型照片,“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連接不同文明,這就是傳承的力量。”
論壇結束後,埃及文化遺產管理機構的負責人找到阿依古麗,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我們想和你們合作,在金字塔和九層妖樓之間,搭建一條‘數字絲綢之路’——通過vr技術,讓遊客在金字塔前‘穿越’到九層妖樓,感受兩種文明的碰撞。”
阿依古麗立刻答應下來:“這正是我們想做的!文化遺產不該是孤立的,數字技術能讓它們真正‘活’起來,互相呼應。”
從紐約回來後,阿依古麗立刻組建了“數字絲綢之路”專項團隊,成員包括中國、埃及的考古專家、技術人員和“小小守護者”代表。團隊首先對金字塔和九層妖樓的核心遺址進行了高精度掃描,用三年時間完成了vr場景的搭建——遊客戴上vr設備,站在金字塔前,就能看到漢代商隊從九層妖樓出發,穿越沙漠、綠洲,最終抵達埃及的虛擬場景,還能與虛擬的古代商人互動,了解當時的貿易商品和文化習俗。
2048年,“數字絲綢之路”體驗項目在金字塔和九層妖樓同步上線。在九層妖樓的體驗區,來自埃及的少年穆罕默德特意趕來,他戴著vr設備,看著虛擬的商隊從妖樓出發,興奮地對阿依古麗說:“太神奇了!就像真的回到了古代,我好像能感受到絲綢之路的熱鬨!”
阿依古麗笑著說:“這隻是開始,未來我們還要把古羅馬鬥獸場、波斯波利斯遺址也納入進來,讓整條絲綢之路的文化遺產,通過數字技術連接在一起。”
就在“數字絲綢之路”項目收獲好評時,研究中心傳來了一個令人痛心的消息——吳老狗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阿依古麗立刻趕回格爾木,守在吳老狗的病床前。彌留之際,吳老狗緊緊抓住阿依古麗的手,斷斷續續地說:“守好……妖樓……守好……文化……”
吳老狗去世後,阿依古麗按照他的遺願,將那把青銅刀和他的骨灰,一部分埋在了九層妖樓旁的“友誼林”,一部分撒在了他當年守護妖樓時經常巡邏的戈壁灘。“爺爺,您永遠和妖樓在一起了,”阿依古麗跪在墓前,輕聲說,“我們會繼續守護好這裡,就像您當年一樣。”
吳老狗的離開,讓阿依古麗更加堅定了傳承的決心。她牽頭成立了“吳老狗文物保護基金”,資助沿線國家的青少年參與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每年還會在九層妖樓舉辦“守護者論壇”,邀請各國的“小小守護者”分享故事。
2050年,首屆“守護者論壇”召開時,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青少年代表齊聚格爾木。16歲的中國少年王磊,分享了他用ai技術修複西域壁畫的經曆;15歲的埃及少女娜菲莎,展示了她在金字塔周邊開展生態監測的成果;14歲的意大利男孩盧卡,則帶來了他和團隊編寫的“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科普漫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論壇的最後一天,所有代表一起在九層妖樓前宣誓:“以文化為橋,以傳承為任,守護絲綢之路遺產,共建人類文明家園。”宣誓聲在戈壁灘上回蕩,阿依古麗站在人群中,看著孩子們堅定的眼神,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看到了吳老狗,看到了所有為文化傳承付出的人。
這一年,“絲綢之路文化遺產數據庫”迎來了第1000萬位用戶。為了讓更多人能接觸到文化遺產,阿依古麗的團隊與全球最大的教育平台合作,將數據庫中的資源改編成適合中小學的課程,免費提供給各國學校。在非洲的肯尼亞,有孩子通過課程了解到九層妖樓的故事後,給阿依古麗寄來一幅畫——畫中是九層妖樓和非洲草原的長頸鹿,旁邊寫著“我們雖然很遠,但文化讓我們成為朋友”。
2052年,阿依古麗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來自伊朗的阿裡,如今已是波斯波利斯遺址保護中心的主任,他帶著團隊研發的“文物智能監測係統”來到格爾木,無償捐贈給九層妖樓保護中心。“當年是你們教會我如何保護文物,”阿裡握著阿依古麗的手,激動地說,“現在,我們要把這份技術分享回來,讓絲綢之路的文化遺產一起被守護。”
這套係統能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文物的溫濕度、結構變化,甚至能預警風沙、地震等自然災害。安裝調試完成那天,阿裡和阿依古麗一起坐在九層妖樓前,看著屏幕上跳動的數據,阿裡說:“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麵時,你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財富。現在我終於明白,真正的保護,不是獨自守護,而是互相幫助,共同傳承。”
阿依古麗點點頭,望向遠處的“友誼林”:“你看那些樹,當年隻是小樹苗,現在已經能擋風遮雨了。我們的文化傳承也是一樣,隻要一代接一代地努力,就一定能讓絲綢之路的文明,永遠流傳下去。”
2055年的春節,格爾木迎來了一場罕見的雪。九層妖樓被白雪覆蓋,宛如一幅靜謐的水墨畫。阿依古麗帶著“小小守護者”們,在妖樓前舉辦了一場“文化廟會”——孩子們穿著西域傳統服飾,表演著改編的西域民歌,還現場製作地毯、刺繡等手工藝品,免費送給遊客。
廟會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引起了阿依古麗的注意。老人手裡拿著一本破舊的筆記本,扉頁上寫著“吳賢”的名字。“您是?”阿依古麗走上前,輕聲問。
“我是吳賢的大學同學,”老人笑著說,“當年他放棄城市的工作,來格爾木守護妖樓,我們都不理解。今天來看了這一切,才明白他做了多麼有意義的事。”老人翻開筆記本,裡麵夾著一張吳賢年輕時的照片,照片上的吳賢站在九層妖樓前,笑容燦爛。
阿依古麗接過筆記本,手指輕輕拂過照片,眼眶濕潤。這些年,她一直把吳賢的精神記在心裡,如今看到這本筆記本,仿佛又看到了那個為文化保護奔波的身影。“謝謝您能來,”阿依古麗說,“我會把這本筆記本放進博物館,讓更多人知道吳賢叔叔的故事。”
廟會結束後,阿依古麗獨自站在九層妖樓前,雪花落在她的肩上。她想起了吳老狗的青銅刀,想起了吳賢的筆記本,想起了這些年一起奮鬥的夥伴們。從當年的“小小守護者”,到如今的文化遺產保護者,她走過了三十多年,而這條路,還遠遠沒有儘頭。
就在這時,手機響起,是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電話——“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聯盟”正式成立,邀請阿依古麗擔任聯盟主席,推動沿線各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合作。阿依古麗握著手機,看著眼前的九層妖樓,輕聲說:“我願意。”
掛了電話,阿依古麗深吸一口氣,雪花落在她的臉上,帶來一絲清涼。她知道,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挑戰——氣候變化可能威脅文物安全,文化差異可能帶來合作阻礙,但她也相信,隻要有像“小小守護者”這樣的年輕人,有各國夥伴的支持,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難。
戈壁灘的風輕輕吹過,帶著雪後的清新,也帶著文化傳承的希望。遠處的“友誼林”在雪中更顯蒼翠,九層妖樓靜靜地矗立在天地間,見證著這一切。阿依古麗握緊手中的青銅刀,眼神堅定地望向遠方——她知道,新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喜歡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請大家收藏:()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