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一周,我們都在藏閣外的保護棚裡忙碌。阿貴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了竹簡整理上,他把竹簡按內容分類,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對照著隨身攜帶的《西漢隸書字典》查找,實在找不到的,就標記下來,等晚上和sey楊、張教授一起討論。有天深夜,阿貴突然興奮地叫醒我們,手裡舉著一片竹簡:“你們看!這上麵寫著‘子見南子’!《論語》裡這段記載有爭議,沒想到海昏侯墓的竹簡裡也有,說不定能解開這個千古之謎!”
老煙槍則負責文物的安全防護,他每天都會在保護棚周圍撒上雄黃粉,還在棚子角落點燃艾草繩,煙霧嫋嫋中,既能驅趕蚊蟲,又能保持空氣流通。有天清晨,他發現棚子外的泥土上有蛇爬過的痕跡,立刻帶著胖子在周圍挖了一圈淺溝,溝裡撒滿雄黃,還在溝邊插了幾麵寫著“小心蛇蟲”的木牌:“南昌的氣候潮濕,蛇蟲多,咱們保護文物的同時,也得保護好自己,可不能出意外。”
胖子雖然主要負責搬運重物,但也沒閒著。他發現保護棚裡的木箱太多,搬運時容易碰撞,就找來幾塊厚木板,在木板下麵安上小輪子,做成簡易的推車,這樣搬運文物時既省力又安全。他還在推車把手處纏上軟布,防止搬運時手滑:“我這叫‘實踐出真知’,彆看我沒讀過多少書,乾活的竅門還是有的。”
sey楊則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漆器和絲綢的保護上。她發現有幾件漆器的漆麵出現了細微的裂紋,立刻調配出特殊的加固劑,用細如發絲的毛筆,小心翼翼地將加固劑塗抹在裂紋處:“西漢的漆器采用‘夾貯胎’工藝,胎體輕薄,一旦開裂,就很難修複。咱們得儘快給這些漆器做脫水處理,不然漆麵會繼續脫落。”她還找來幾塊透明的塑料薄膜,將出土的絲綢碎片輕輕覆蓋住,防止絲綢接觸空氣後氧化。
隨著發掘工作的深入,我們在藏閣的最深處發現了一個用青銅打造的箱子,箱子上刻著精美的龍紋,鎖扣是黃金製成的,上麵還鑲嵌著幾顆紅寶石。張教授和王局長一起,用特製的工具小心翼翼地打開箱子,裡麵鋪著一層厚厚的絲綢,絲綢上放著一件玉衣——雖然玉衣的金絲已經有些氧化,但玉片依然溫潤有光澤,玉衣的領口和袖口還鑲嵌著珍珠和瑪瑙。
“這是海昏侯的玉衣!”王局長激動地說,“之前發掘的西漢王侯墓裡,很少有保存這麼完整的玉衣。你們看,這件玉衣的玉片是和田白玉製成的,金絲的純度也很高,可見海昏侯當時的地位有多高。”
sey楊仔細檢查著玉衣:“玉衣的結構很完整,隻是有些玉片之間的金絲斷了,咱們得儘快把玉衣送到實驗室,用顯微鏡觀察金絲的氧化程度,再製定修複方案。修複的時候,不能用現代的金屬絲替換,得用和當時工藝相同的金絲,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玉衣的曆史原貌。”
就在我們以為藏閣的發掘工作即將結束時,阿貴在一堆竹簡下麵發現了一個小小的青銅盒。青銅盒上刻著“密詔”兩個字,打開盒子,裡麵放著一卷用絲綢包裹的竹簡,竹簡上的文字是用朱砂寫的,內容是漢宣帝給海昏侯劉賀的詔書,上麵寫著允許劉賀在封地祭祀祖先,還賞賜了一些財物。
“這卷詔書太珍貴了!”張教授激動地說,“史書記載漢宣帝對劉賀很猜忌,很少賞賜他,這卷詔書正好補充了史書記載的空白,對研究西漢時期的政治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把這卷詔書小心地放進特製的文物箱裡,準備送到實驗室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就在這時,王局長接到了一個電話,臉色突然變得凝重起來。掛了電話,他對我們說:“有個壞消息,我們接到舉報,說有一夥盜墓賊正在偷偷挖掘海昏侯墓的陪葬墓,他們手裡有先進的盜墓工具,還可能攜帶武器。當地警方已經派人去追查了,希望我們能派幾個人去協助他們,辨認被盜文物的真偽。”
“盜墓賊膽子也太大了!”胖子一聽就火了,“光天化日之下還敢盜墓,咱們必須給他們點顏色看看!我跟你們一起去,正好讓他們見識見識我的厲害!”
sey楊也說:“陪葬墓裡的文物雖然不如主墓多,但也很珍貴,尤其是一些陪葬的陶俑和青銅器,能反映出西漢時期的社會生活。我們得儘快趕過去,爭取能追回被盜的文物,不能讓它們流落到黑市上。”
老煙槍從背包裡拿出一把工兵鏟和幾包雄黃粉:“盜墓賊可能會在墓裡設置陷阱,咱們得帶上防身工具。這些雄黃粉不僅能驅蛇,遇到危險時還能撒向盜墓賊,乾擾他們的視線。”
阿貴雖然有些擔心,但還是堅定地說:“我也去!我能辨認文物上的文字,要是盜墓賊盜走了有銘文的文物,我能立刻確認它們的來曆,幫助警方更快地追回文物。”
我們很快就收拾好東西,跟著王局長和幾名警察一起,驅車前往陪葬墓所在地。陪葬墓位於海昏侯墓的東側,距離主墓大約一公裡,周圍是一片農田。我們到達時,警方已經在周圍布控好了,幾名便衣警察正偽裝成農民,在農田裡觀察情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負責此次行動的李警官對我們說:“根據舉報,盜墓賊已經在陪葬墓裡挖了一個盜洞,他們可能已經進入了墓室,正在盜竊文物。我們計劃等他們出來的時候,再實施抓捕,避免在墓裡發生衝突,損壞文物。”
我們躲在農田裡的一處土坡後麵,耐心地等待著。大約過了一個小時,遠處的農田裡出現了幾個黑影,他們背著沉甸甸的背包,鬼鬼祟祟地往路邊的一輛麵包車走去。
“就是他們!”李警官低聲說,“大家準備行動!”
我們跟著警察一起衝了上去,盜墓賊見狀,立刻四散逃跑。胖子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一個跑得最慢的盜墓賊,將他按在地上。老煙槍則朝著另一個盜墓賊的方向撒了一把雄黃粉,那人被雄黃粉嗆得直咳嗽,放慢了腳步,被警察抓住了。
經過一番追捕,我們一共抓獲了四名盜墓賊,繳獲了他們盜竊的文物,包括幾件陶俑、青銅鼎和玉器。阿貴仔細檢查了這些文物,發現其中一件青銅鼎上刻著“海昏侯家丞”的字樣:“這些文物都是海昏侯陪葬墓裡的,這件青銅鼎是海昏侯家丞用的,具有很高的曆史價值。”
我們把被盜的文物和盜墓賊一起交給了警方,李警官對我們說:“多虧了你們的幫助,我們才能順利抓獲盜墓賊,追回被盜文物。這些盜墓賊已經交代,他們還計劃盜竊海昏侯墓的其他陪葬墓,我們會加強巡邏,防止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
回到主墓的保護棚後,我們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進行了清理和登記。張教授看著這些失而複得的文物,感慨地說:“文物保護工作就像一場持久戰,不僅要發掘和保護好已經發現的文物,還要防止盜墓賊的破壞。咱們肩上的擔子還很重啊。”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繼續對藏閣裡的文物進行清理和修複。阿貴已經解讀出了大部分竹簡的內容,其中有一段關於《論語》的記載,和現在流傳的版本有所不同,這一發現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很多專家學者都紛紛來到南昌,想要親眼目睹這些珍貴的竹簡。
sey楊則成功地修複了幾件受損嚴重的漆器,其中一件漆木案上的鳳鳥紋經過修複後,色彩依然鮮豔,栩栩如生。她還為這些漆器製作了專門的展示架,展示架的材質和高度都經過了精心設計,既能保護漆器,又能讓觀眾清晰地看到漆器上的紋飾。
老煙槍在保護棚裡搭建了一個小小的草藥園,裡麵種著艾草、薄荷等具有驅蚊和提神功效的草藥。他還經常給考古隊員們講解草藥的用途,教他們如何辨彆有毒的植物,防止在野外工作時發生意外。
胖子則成了保護棚裡的“後勤部長”,他不僅負責搬運文物,還主動承擔起了做飯的任務。他做的紅燒肉和炒青菜,深受大家的喜愛,每次開飯的時候,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隨著海昏侯墓發掘工作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珍貴文物被發現,其中包括大量的金器、玉器、青銅器、竹簡和絲綢製品。這些文物不僅豐富了我們對西漢時期曆史文化的了解,還為研究西漢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在發掘工作進行到第三個月的時候,南昌市政府決定在海昏侯墓所在地建立一座遺址博物館,用來保護和展示這些珍貴的文物。我們受邀參與了博物館的設計和規劃工作,sey楊負責文物展示區的設計,她根據文物的種類和曆史背景,將展示區分為金器區、玉器區、漆器區、竹簡區等,每個區域都采用了不同的展示方式,讓觀眾能夠更好地了解文物的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阿貴則負責博物館的講解工作,他編寫了詳細的講解詞,還製作了一些圖文並茂的展板,展板上不僅有文物的圖片和介紹,還有一些有趣的曆史故事,吸引了很多觀眾的關注。
老煙槍則在博物館的院子裡種了很多艾草和其他具有文化意義的植物,他還在院子裡設置了一個小小的草藥展示區,向觀眾介紹草藥的用途和曆史,讓觀眾在了解文物的同時,也能了解中國傳統的中醫藥文化。
胖子則負責博物館的安全保衛工作,他每天都會在博物館裡巡邏,檢查文物的安全情況,還會向觀眾宣傳文物保護的重要性,提醒他們不要觸摸文物,遵守博物館的規定。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終於建成並對外開放了。開館那天,博物館裡人頭攢動,很多觀眾都是慕名而來,想要一睹海昏侯墓文物的風采。看著觀眾們驚歎的表情,聽著他們對文物的讚美,我們心裡都充滿了成就感。
“沒想到咱們能為海昏侯墓的文物保護和傳承做這麼多事,”胖子笑著說,“以前我總覺得文物保護是專家學者的事,現在才知道,隻要願意,每個人都能為保護文物出一份力。”
sey楊點點頭:“文物是曆史的見證,是文化的根脈,保護文物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海昏侯墓的發掘和保護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這隻是文物保護工作的一部分,還有很多珍貴的文物等著我們去發現和保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煙槍抽著煙,說:“我打算等博物館的工作穩定下來後,就回青溪鎮,把我在海昏侯墓的經曆寫成一本書,再開個小講座,給鎮上的人講講文物保護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文物的重要性。”
阿貴也說:“我打算繼續研究海昏侯墓的竹簡,爭取能解讀出更多的曆史信息。我還想報考考古專業的研究生,係統地學習考古知識,以後成為一名專業的考古工作者,為保護更多的文物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看著身邊的夥伴,心裡充滿了感動和期待。從獻王墓到海昏侯墓,我們一起走過了很多地方,經曆了很多危險和挑戰,但我們始終沒有放棄,因為我們知道,保護文物就是保護我們的曆史和文化,就是守護我們民族的根脈。
就在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對外開放不久後,張教授突然找到我們,說有個緊急情況——在甘肅敦煌發現了一座唐代的藏經洞,裡麵可能藏有大量的佛經和文書,但藏經洞已經遭到了盜墓賊的破壞,很多文物被盜走了。當地文物局希望我們能去幫忙進行搶救性發掘,還希望能幫忙追回被盜的文物。
“敦煌藏經洞!”胖子一聽,立刻興奮起來,“我早就聽說敦煌藏經洞的文物很有名,尤其是那些佛經和壁畫,要是能見到真的,那可就太好了!咱們趕緊收拾東西,去敦煌!”
sey楊也說:“敦煌藏經洞的文物具有極高的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尤其是那些唐代的佛經和文書,能反映出唐代的宗教文化和社會生活。盜墓賊對藏經洞的破壞肯定很大,我們得儘快過去,爭取能追回更多的文物,保護好剩下的文物。”
老煙槍想了想,說:“敦煌氣候乾燥,風沙大,文物容易受到風沙的侵蝕。咱們得準備好防風沙的設備和文物保護材料,還要帶足飲用水和食物,在沙漠裡工作,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阿貴激動地說:“我還沒去過敦煌呢,聽說那裡的壁畫特彆漂亮,還有很多古代的文書。我一定好好努力,幫忙整理和解讀那些佛經和文書,為保護敦煌的文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們很快就收拾好了行李,告彆了王局長和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踏上了前往敦煌的旅程。火車在河西走廊上行駛,窗外的景色從農田變成了戈壁灘,遠處的祁連山連綿起伏,山頂上覆蓋著皚皚白雪。
我看著身邊的夥伴,他們臉上都充滿了期待,仿佛已經看到了敦煌藏經洞那些珍貴的佛經和文書。我知道,前方等待我們的,可能是未知的危險和挑戰,但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難,保護好那些珍貴的文物,讓它們重見天日,綻放出應有的光彩。我們的文物保護之路,還在繼續,而那些沉睡在地下的曆史,也正等待著我們去喚醒。
火車抵達敦煌站時,當地文物局的趙局長已經在出站口等候。他手裡拿著一張藏經洞的勘探圖,臉色凝重地說:“藏經洞位於莫高窟的南區,是我們在進行莫高窟遺址普查時發現的。這個藏經洞的規模很大,裡麵堆滿了佛經、文書和絹畫,但盜墓賊已經挖了一個盜洞,進去盜竊了很多文物,現在洞裡還散落著一些文物碎片,情況很危急。”
我們跟著趙局長往莫高窟走去,路上,趙局長繼續介紹:“莫高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遺產,裡麵有大量的壁畫和雕塑,藏經洞的發現,對研究唐代的宗教、文化和社會生活具有重要意義。但現在藏經洞的情況很不好,盜墓賊不僅盜走了很多文物,還破壞了洞裡的壁畫,我們必須儘快進行搶救性發掘,保護好剩下的文物。”
抵達莫高窟後,我們看到藏經洞周圍已經拉上了警戒線,幾名考古隊員正拿著工具在清理盜洞周圍的沙土。張教授蹲在盜洞邊,手裡拿著一塊從洞裡撿來的絹畫碎片:“你們看這絹畫碎片,上麵的色彩還很鮮豔,畫的是飛天圖案,是唐代莫高窟壁畫的典型風格。要是能把這幅絹畫完整地修複好,肯定是件國寶級的文物。”
sey楊看著盜洞,眉頭皺了起來:“敦煌的風沙很大,盜洞不及時封堵,風沙會灌進藏經洞,損壞裡麵的文物。咱們得先搭建一個防風沙的保護棚,再組織人手清理盜洞,進入藏經洞進行發掘。”
胖子擼起袖子,說:“搭建保護棚的工作交給我,我力氣大,保證很快就能搭好!等清理完盜洞,我第一個進去看看,說不定能找到一些盜墓賊留下的線索。”
老煙槍從背包裡拿出個布包,裡麵是他準備的防風沙的草藥和紗布:“敦煌風沙大,咱們在裡麵工作的時候,要戴上紗布口罩,防止沙子進入口鼻。這些草藥煮水喝,能清熱潤肺,防止在沙漠裡火氣上升!”
敦煌的風沙比我們想象中更烈,剛搭好的保護棚被風吹得嗡嗡作響。老煙槍帶著胖子和幾名考古隊員,在棚子四周打下一米深的木樁,又用帆布把棚子的縫隙仔細縫補起來:“這風沙能把石頭磨圓,要是灌進藏經洞,裡麵的絹畫和文書用不了半個月就會被吹成碎片。”他一邊說,一邊從背包裡掏出幾個小陶罐,裡麵裝著用艾草和石灰混合的粉末,“把這粉末撒在保護棚周圍,既能固定沙土,又能驅走沙漠裡的沙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阿貴蹲在盜洞邊,手裡捧著一塊剛清理出來的文書碎片,指尖輕輕拂過上麵的字跡:“這是唐代的楷書,寫的是《金剛經》的句子,‘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和我在博物館裡見過的唐代寫經本字跡一樣。”他從背包裡拿出透明膠帶,小心翼翼地把碎片粘在襯紙上,生怕稍一用力就把紙頁弄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