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8章 天墓無極(53)_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368章 天墓無極(53)(1 / 2)

周三晚上八點,陳硯剛打開直播,就看到粉絲群裡有人他,附了一段連麥申請。申請備注是“張奶奶,求找家傳翡翠鐲”,頭像裡的老人頭發花白,手裡攥著一張泛黃的老照片,照片上是個年輕女子,手腕上戴著一隻翠綠的鐲子。

“先接張奶奶的連麥吧,看著像有急事。”陳硯點下同意,屏幕裡很快出現張奶奶的身影,她坐在一個老式木沙發上,麵前擺著一杯熱茶,語氣有些急切:“小夥子,你能幫我找找我媽的鐲子不?那是我們家傳下來的,翡翠的,上麵刻著小蝙蝠,還有個‘張’字印記,早年戰亂弄丟了,我找了幾十年了……”

陳硯連忙安撫:“張奶奶您彆急,慢慢說。鐲子具體什麼樣?有沒有其他特征?比如種水、顏色,或者哪裡有紋裂?”

張奶奶揉了揉眼睛,從懷裡掏出一個布包,打開後裡麵是一張更舊的手繪稿,畫著鐲子的樣式:“這是我爸當年憑記憶畫的,鐲子是滿綠的,裡麵有點像‘蒼蠅翅’的紋路,老人家說叫‘老坑種’。蝙蝠紋在鐲子內側,‘張’字在蝙蝠翅膀下麵,很小,不仔細看看不見。民國二十六年丟的,當時我媽帶著我逃荒,落在了河北保定的一個小村子裡。”

彈幕瞬間熱鬨起來,不少網友開始出主意。

“老坑滿綠翡翠!還是帶家族印記的,這鐲子肯定很值錢!”

“保定?我老家就是保定的,我問問村裡的老人!”

“‘蒼蠅翅’是翡翠的翠性,老坑種的翠性一般比較細,張奶奶記得真清楚!”

陳硯對著手繪稿仔細看了半天,在紙上記下關鍵信息:“老坑滿綠翡翠鐲,內側浮雕蝙蝠紋,帶‘張’字印記,民國二十六年遺失於河北保定,有細微翠性蒼蠅翅)。張奶奶,您有沒有記得當年丟鐲子的具體村子?或者有沒有留下什麼其他線索?”

“村子叫‘張家莊’,現在不知道改沒改名,”張奶奶想了想,“我媽說當時把鐲子藏在一個陶罐裡,埋在村頭老槐樹下,後來回去找,樹沒了,罐子也不見了……”

陳硯點點頭:“您放心,我這幾天就去保定看看,順便在直播裡問問當地的網友,說不定能有線索。您把手繪稿拍清楚發我,我打印出來帶在身上,方便比對。”

連麥結束後,陳硯看著屏幕上的手繪稿,心裡有了初步計劃:先聯係保定當地的古玩店和老玩家,打聽有沒有人見過帶蝙蝠紋和“張”字印記的老翡翠鐲;再去張家莊實地走訪,看看能不能找到當年的老槐樹遺址,或者知情的老人。

第二天一早,陳硯就出發去了保定,路上特意繞到潘家園,找做翡翠生意的老楊借了個“翡翠鑒定手電”——這種手電能發出特定波長的光,能看清翡翠內部的翠性和紋裂,比普通手電更專業。

“老楊,幫我看看這手繪稿,老坑滿綠帶蝙蝠紋,民國的鐲子,有沒有可能在保定出現過?”陳硯把稿子遞給老楊,老楊是個五十多歲的中年人,手指上沾著翡翠打磨的粉末,看稿子時眼睛都亮了:“這鐲子要是真的,現在至少值百萬!保定那邊有個‘老翡翠行’,老板姓趙,專做老翡翠生意,你去問問他,說不定有線索。我跟他打個招呼,你報我名字就行。”

中午時分,陳硯抵達保定,按照老楊給的地址,找到了“老翡翠行”。鋪子藏在一條老巷裡,門臉不大,門口掛著一串翡翠原石做的風鈴,風吹過叮當作響。老板趙叔正坐在櫃台後看貨,手裡拿著一個放大鏡,見到陳硯,笑著起身:“老楊跟我說了,你是來尋翡翠鐲的?坐,我給你泡杯茶。”

趙叔從櫃台裡拿出一個木盒,打開後裡麵放著十幾隻老翡翠鐲:“這些都是我收的民國時期的,你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帶蝙蝠紋的老鐲子不多,大多是‘平安扣’‘如意紋’,而且帶家族印記的更少,一般都是商號印記。”

陳硯拿起一隻滿綠鐲子,用鑒定手電照著看:“這隻種水不錯,但翠性太粗,是‘新坑’,張奶奶說的是老坑,翠性細,而且內側有蝙蝠紋和‘張’字。趙叔,您有沒有聽說過張家莊?民國時期丟過一隻這樣的鐲子。”

趙叔皺了皺眉:“張家莊我知道,現在改名叫‘張莊社區’了,就在城郊。前幾年有個老農在那挖地基,挖出過一個陶罐,裡麵有幾隻銀鐲子,沒聽說有翡翠的。不過上個月有個年輕人來我這賣過一隻老翡翠鐲,也是滿綠,帶點蝙蝠紋,我當時看那蝙蝠紋像是後刻的,就沒要,你可以去張莊社區問問,他好像是那的人。”

陳硯立刻來了精神,謝過趙叔,直奔張莊社區。社區裡還保留著不少老房子,路邊偶爾能看到幾棵老槐樹,他找了個樹蔭下的石凳,打開直播:“各位,我現在在保定的張莊社區,也就是當年的張家莊。趙叔說上個月有個年輕人在這附近賣過帶蝙蝠紋的老翡翠鐲,有當地的網友認識這個人嗎?或者知道哪裡有收老翡翠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彈幕裡很快有了回應,一個叫“保定老周”的網友留言:“我認識!那是我們村的小濤,整天遊手好閒,上個月確實拿著個翡翠鐲到處問價,後來聽說賣給了城裡的一個古玩販子!我給你他的聯係方式!”

陳硯連忙私信“保定老周”要了聯係方式,撥通後,電話那頭傳來一個吊兒郎當的聲音:“誰啊?買鐲子?早賣了!三千塊,賣給一個姓黃的老板,在‘古玩城b區12號’,你自己找去!”

掛了電話,陳硯立刻趕往古玩城,心裡又喜又憂——喜的是有了鐲子的下落,憂的是怕鐲子被轉手,或者是仿品。古玩城b區12號是個叫“聚寶閣”的鋪子,老板黃哥正坐在電腦前看劇,見到陳硯,一臉警惕:“你是來買還是來賣?我這都是真東西,不還價!”

“黃哥,我是來尋一隻老翡翠鐲的,民國的,滿綠,內側帶蝙蝠紋和‘張’字印記,上個月從小濤那收的。”陳硯開門見山,拿出手繪稿,“您能讓我看看嗎?那是人家的家傳物件,老太太找了幾十年了。”

黃哥愣了愣,從櫃台裡拿出一個錦盒:“你說的是這隻?確實是從小濤那收的,我看那蝙蝠紋有點怪,就沒敢賣,一直在這放著。你要是能證明是家傳的,我可以還給你們,但我三千塊收的,得給我本錢。”

陳硯打開錦盒,裡麵果然躺著一隻翠綠的鐲子,他立刻拿出鑒定手電,仔細檢查:鐲子是滿綠的,內部翠性細膩,符合老坑種特征;內側浮雕著一隻小蝙蝠,蝙蝠翅膀下麵果然有個小小的“張”字印記,和張奶奶的手繪稿一模一樣!唯一的瑕疵是鐲子邊緣有一道細小的紋裂,應該是當年埋藏時不小心碰的。

“是真的!”陳硯激動地對著鏡頭,“各位看,這就是張奶奶找了幾十年的家傳翡翠鐲!翠性細膩,蝙蝠紋和‘張’字印記都對得上,邊緣的紋裂也符合當年埋藏的情況!”

彈幕瞬間沸騰,網友紛紛刷屏。

“找到了!太不容易了!張奶奶肯定要哭了!”

“黃哥人不錯!還知道等失主!”

“硯哥快聯係張奶奶!讓她看看!”

陳硯立刻給張奶奶打了視頻電話,當張奶奶看到鐲子時,眼淚瞬間流了下來:“是它!是我媽的鐲子!你看這蝙蝠紋,這‘張’字,沒錯!小夥子,太謝謝你了!三千塊我給你,不,我給你五千,謝謝你幫我了了這個心願!”

黃哥擺擺手:“不用多給,三千就行,我也不是為了賺錢,就是怕賣錯了。老太太不容易,這鐲子能物歸原主,比什麼都強。”

當天下午,陳硯就帶著鐲子趕回北京,直接去了張奶奶家。張奶奶家住在一個老小區裡,樓道裡還貼著幾十年前的宣傳畫。見到鐲子的那一刻,張奶奶顫抖著雙手接過,貼在臉上,眼淚止不住地流:“媽,我找到鐲子了,您放心吧……”

她從抽屜裡拿出一個小盒子,裡麵裝著一張老照片,照片上的年輕女子正是她母親:“這鐲子是我太姥姥傳給我姥姥,再傳給我媽的,現在終於回來了。小夥子,你不僅幫我找到了鐲子,還幫我找回了我們家的根啊……”

陳硯看著這一幕,心裡也暖暖的:“張奶奶,這是我應該做的。以後您要是想給鐲子做保養,或者想了解更多翡翠知識,隨時找我。”

離開張奶奶家時,天色已經黑了,陳硯打開直播,跟網友分享了這個好消息:“今天算是了了張奶奶的一個心願,也圓了一個家族的傳承夢。其實收藏的意義從來都不是錢,而是這些老物件背後的故事和情感,是它們把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連在了一起。”

彈幕裡滿是祝福的留言。

“太感動了!看哭了!”

“硯哥做的是有意義的事!比單純撿漏強多了!”

“希望張奶奶能好好保存鐲子,把故事繼續傳下去!”

接下來的幾天,陳硯幫張奶奶聯係了專業的翡翠保養機構,給鐲子做了清潔和封膠,修複了邊緣的細小紋裂。保養後的鐲子更加翠綠,蝙蝠紋和“張”字印記也更清晰了。張奶奶特意給陳硯送了一麵錦旗,上麵寫著“尋回傳家寶,傳承華夏情”,還邀請他參加家裡的家庭聚會,給晚輩們講鐲子的故事。

周日的家庭聚會上,張奶奶的孫子、孫女圍在她身邊,聽她講當年逃荒的經曆,講鐲子的來曆。陳硯也趁機給孩子們科普了翡翠的知識:“這鐲子是‘老坑滿綠’,老坑指的是翡翠礦的年代老,質地更細膩;滿綠是指顏色分布均勻,沒有雜色;裡麵的‘蒼蠅翅’是翡翠的翠性,是鑒彆真假的重要特征……”

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最小的孫女拿著放大鏡,小心翼翼地看著鐲子上的“張”字:“爺爺,以後這鐲子會傳給我嗎?我也想把故事講給我的孩子聽。”

張奶奶笑著點頭:“會的,這鐲子不僅是咱們家的寶貝,更是咱們中國人的寶貝,要一代一代傳下去,讓大家都知道咱們的老物件有多好,咱們的文化有多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聚會結束後,張奶奶的兒子張先生特意送陳硯下樓,遞給他一個信封:“這是一點心意,謝謝你幫我們家找回鐲子。我爸生前也是個收藏愛好者,家裡還有一些老郵票,要是你不嫌棄,想請你幫忙看看。”

陳硯接過信封,又退了回去:“張先生,心意我領了,但錢不能要。老郵票我可以幫你看,明天你把郵票帶來我工作室就行,咱們一起交流。”

第二天上午,張先生帶著一個鐵皮盒來到工作室,裡麵裝著幾十張民國時期的郵票,有“孫中山像”“帆船票”,還有幾張稀有的“紅印花加蓋票”。陳硯仔細鑒定後,發現其中一張“紅印花小字當壹圓”郵票是真品,雖然有輕微的折痕,但市場價值依然很高。

“張先生,這張郵票很珍貴,是民國時期的經典郵票,”陳硯用鑷子小心地夾起郵票,“你看這加蓋的字體,‘壹圓’的‘壹’字筆畫很細,是當時的手工加蓋,不是現代仿的;紙張是民國時期的‘道林紙’,有自然的老化痕跡。雖然有折痕,但不影響整體價值,現在市場價大概在五萬到六萬之間。”

張先生驚訝地說:“真沒想到這麼值錢!我爸當年就是覺得好看,隨手放在盒子裡,沒想到是個寶貝。以後我也得好好保存,給孩子們留著。”

陳硯笑著說:“收藏就是這樣,很多寶貝都藏在不起眼的地方,關鍵是要有一顆熱愛和尊重的心。這些老郵票不僅是郵資憑證,更是民國時期曆史的見證,比如這張‘帆船票’,上麵的帆船圖案代表著當時的航運發展,能讓我們更直觀地了解過去。”

接下來的一周,陳硯在直播裡專門開了一期“老郵票鑒定專場”,邀請張先生帶著老郵票出鏡,給網友們科普民國郵票的曆史和鑒定方法。直播間裡的熱度很高,不少網友發來自己收藏的郵票照片,請陳硯鑒定,還有人分享了自己和郵票的故事。

一個叫“郵票愛好者老李”的網友連麥時,拿著一張“大龍郵票”,激動地說:“這是我爺爺傳給我的,當年他是郵局的員工,收藏了不少老郵票。聽硯哥講了這麼多,我才知道這些郵票不僅值錢,還藏著這麼多曆史,以後我要好好給我孫子講這些故事。”

陳硯看著屏幕裡的老李,心裡滿是感慨:“其實我們做鑒寶直播,不僅僅是鑒定物件的真假和價值,更重要的是傳遞一種文化傳承的意識。每一件老物件都是一段曆史的縮影,每一個收藏故事都是一份情感的寄托,把這些故事講下去,把這些物件傳下去,就是對華夏文明最好的守護。”

直播結束後,陳硯收到了老楊的微信:“保定的趙叔說,最近有個老玩家要出一批民國時期的翡翠首飾,有簪子、耳環,還有手鐲,你要不要去看看?說不定能找到跟張奶奶鐲子配套的物件。”

陳硯眼睛一亮,立刻回複:“要去!明天就出發!咱們順便在直播裡帶網友看看民國翡翠首飾的工藝,讓大家了解更多老翡翠的知識。”

他看著工作室博古架上的張奶奶送的錦旗,又看了看桌上的老郵票,心裡充滿了期待——他知道,鑒寶的旅程還在繼續,未來還會遇到更多有故事的老物件,更多熱愛收藏的人,而他會一直帶著這份熱愛和責任,把文化傳承的故事講下去,讓更多人感受到華夏文明的魅力。

第二天清晨六點,陳硯就背著裝滿鑒定工具的雙肩包出了門。按照約定,他要和老楊在保定火車站彙合,一起去趙叔那裡看那批民國翡翠首飾。路上,他打開手機支架,鏡頭對準窗外漸漸亮起的天色,直播間裡很快聚集了兩千多早起的網友。

“各位早,現在正往保定趕,今天要去看一批民國翡翠首飾,有簪子、耳環還有手鐲,聽趙叔說可能是一套。咱們路上先聊聊民國翡翠的特點,比如工藝上,民國時期的翡翠首飾大多是銀鎏金鑲嵌,紋飾喜歡用‘福壽’‘纏枝蓮’這些吉祥圖案,而且因為當時的工藝限製,手工鏨刻的痕跡會很明顯,沒有現代機器那麼規整。”陳硯一邊說,一邊從包裡拿出之前張奶奶的翡翠鐲照片,“比如張奶奶那隻鐲子,內側的蝙蝠紋就是手工雕的,翅膀的線條有細微的起伏,這就是老工藝的特點。”

彈幕裡立刻熱鬨起來。

“民國翡翠!聽起來就很有味道!”

“銀鎏金是什麼意思啊?是銀上麵鍍金嗎?”

“硯哥,今天能看到全套首飾嗎?好期待!”

“銀鎏金就是在銀器表麵鍍一層薄金,比純金便宜,又有金的質感,是民國時期很流行的工藝。”陳硯解釋道,“一會兒看到實物,我給大家演示怎麼區分銀鎏金和純金,比如重量,銀鎏金比純金輕,還有氧化後的顏色,老銀鎏金氧化後會變成暗黃色,純金則是亮黃色。”

兩個小時後,陳硯在火車站見到了老楊。老楊穿著一件深藍色的夾克,手裡拎著一個黑色的手提箱,裡麵裝著幾件他珍藏的民國銀器,笑著說:“早啊硯哥,趙叔剛才發微信,說那批首飾的原主人後人也會去,想聽聽咱們的鑒定意見,彆讓東西賣虧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原主人後人也在?那正好,能多了解點首飾的故事。”陳硯眼睛一亮,他最喜歡聽老物件背後的故事,這些故事往往比物件本身更有價值。

兩人打車直奔趙叔的“老翡翠行”,剛到門口,就看到一個穿著素色旗袍的老太太站在門口,手裡拄著一根雕花拐杖,頭發梳得整整齊齊,一看就是個講究人。趙叔正陪著她說話,見到陳硯和老楊,連忙招手:“這位是李奶奶,就是這批翡翠首飾的原主人——她母親是民國時期的女先生,叫蘇曼卿,當年在保定辦過女子學堂。”

李奶奶握住陳硯的手,語氣有些激動:“小夥子,麻煩你們幫我看看這些首飾,都是我母親當年用的,後來戰亂時藏在親戚家,前段時間才找回來。有人說值不少錢,也有人說就是普通老物件,我心裡沒底,就想找懂行的人看看。”

走進店裡,趙叔從裡屋拿出一個紅木盒子,打開後,裡麵鋪著暗紅色的絨布,整齊地擺放著一套翡翠首飾:一支翡翠簪子、一對翡翠耳環、一隻翡翠手鐲,還有一枚翡翠胸針。陽光透過窗戶照在首飾上,翡翠泛著溫潤的綠色,銀鎏金的底座雖然有些氧化,卻更顯歲月的厚重。

陳硯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拿起那支翡翠簪子,對著鏡頭調整好角度:“各位,先看這支簪子。簪頭是一塊橢圓形的翡翠,顏色是‘陽綠’,比張奶奶那隻鐲子的顏色更鮮亮,種水是‘老坑糯種’,透明度很好,裡麵的翠性很細,用手電照能看到均勻的纖維結構——這是民國老坑翡翠的典型特征。再看簪杆,是銀鎏金的,上麵鏨刻著纏枝蓮紋,你們看這些紋路,每一筆都有細微的手工痕跡,比如花瓣的邊緣,不是完全規整的,這是手工鏨刻和機器壓製的最大區彆——機器做的紋路會很平滑,沒有這種‘活’的感覺。”

他又拿起耳環,耳環的翡翠是水滴形的,和簪頭的翡翠顏色、種水一致,顯然是同一塊料子做的:“這套首飾應該是用同一塊翡翠料製作的,顏色和種水完全匹配,這在民國時期很常見,因為當時的工匠講究‘料儘其用’,一塊好料會儘量做成一套首飾,顯得協調。再看耳環的掛鉤,是銀鎏金的,上麵刻著一個小小的‘蘇’字——這應該是李奶奶母親的姓氏,和張奶奶鐲子上的‘張’字一樣,是家族印記。”

彈幕裡一片驚歎。

“同一塊料子做的!太講究了!”

“‘蘇’字印記!原來還有這樣的故事!”

“李奶奶的母親是女先生!太厲害了!民國時期辦女子學堂不容易啊!”

李奶奶聽到這裡,眼眶有些發紅:“我母親當年辦學堂,很多女學生家裡窮,她就用自己的首飾換錢,給學生們買書本、衣服。這套首飾是她最喜歡的,舍不得換,才藏了起來,說要留給我當念想。”


最新小说: 穿成極品惡婦,靠美食養崽逆風翻盤 從影評人到文娛大佬 獻祭辣條出紅光,拜金前任悔哭了 一人:師兄張之維,通滿級金光咒 全球異能:隻有我在修仙 奇俠係統 滬上來了個小神獸,叉腰旺全家! 末世重生,掠奪男女主異能會上癮欸 純恨夫妻雙重生,我嫁權貴你哭啥 怪物們說祂們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