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象,當麵對這樣完全顛覆傳統觀念、超乎尋常理解的現象時,科學家們會陷入何等的困惑與深思之中。
要知道,長久以來,人類對飛行器運行原理的理解始終建立在現有的科學知識框架之上。
然而,此刻呈現在人們眼前的這些不明飛行物體,卻仿佛正以前所未有的獨特方式,猛烈地衝擊並挑戰著我們認知能力的邊界。
也許唯有持續不斷地展開更為深入、全麵且細致入微的研究與探索工作,才能夠逐步撥開那層籠罩在這些神秘奇異飛行物體背後的重重迷霧,從而一點點地揭示出潛藏其中的真實奧秘所在。
如此說來,這些不明飛行物極有可能代表著某種跨越了維度限製的高超技術以及強大力量。
這般情形之下,我們人類簡直就像是被囚禁於可見光這座無形牢籠之中一般,無論怎樣努力掙紮,似乎都難以成功突破這一束縛,去觸及那些超乎想象的未知領域。
我迅速把結果給汪部發了過去,附帶了一個分析:所有的不明飛行物的光照表現,都沒有嚴格的光學邊界,也就是說,大概率,每個飛行器,在不可見光部分的攻擊才是實質,可見光隻是附帶而已。能量波動卻並未與我們所處的可見光世界完全契合或重疊,也就是說,我們分析道的,隻是冰山一角。
還沒到五分鐘呢,汪部的電話便急促地響了起來。我趕忙接起電話,隻聽他開門見山的第一句話便是:“天地本是桑蠶盤,你來給我解釋解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聽到這話,我一下子愣住了,心中暗自思忖著。一直以來,我都對自己的思維能力頗為自信,覺得能夠應對各種複雜的問題和概念。
可沒想到啊,汪部這思維的跳躍程度簡直超乎想象,竟然拋出這麼一句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來,而且明顯比我的思維跨度要大得多。
一時間,我竟不知該如何回答,隻能默默地保持沉默。因為此時此刻,對於這句“天地本是桑蠶盤”,我的確是毫無頭緒,完全不明白其中蘊含的深意。
汪部緩緩地說道:“眾所周知,嫘祖養蠶乃是華夏古老而又充滿神秘色彩的傳統神話故事。”他稍作停頓,接著講道:“經過漫長歲月的馴化,如今的家蠶已與它們的野生祖先大不相同。由於長期受到人類精心照料和選育,家蠶變得肥胖無比,以至於失去了在野外獨立生存的能力。”
汪部電話裡仿佛能透過時光看到那些在竹盤中蠕動的小小生命,繼續說道:“家蠶的一生,幾乎全部都在那一個個小小的養蠶竹盤之中度過。
從孵化而出到吐絲結繭,再到化蛹成蛾,每一個階段都離不開這一方狹窄天地。”
他在聽筒中的聲音帶著一絲調侃的意味說:“在家蠶的視角來看啊,這裡有著源源不斷供應的新鮮桑葉可以享用,還有舒適安穩的竹盤可供居住,這可不就是它們心目中的天堂嘛!
然而,它們卻絲毫未曾意識到……”說到此處,汪部故意拉長語調,營造出一種懸念氛圍。
我不禁聚精會神地傾聽起來,心中暗自思忖接下來會聽到怎樣驚人的話語。
隻見汪部語氣嚴肅地繼續講述:“它們自身所有的新陳代謝活動,其實都是為了能夠吐出那一根根纖細柔滑的絲線。
這些絲線最終將成為精美絕倫的紡織品,裝點人們的生活。
不僅如此,就連最後的蠶蛹也難逃被人類當作美食炸製食用的命運。”
汪部講完這番話後便停了下來,聽筒裡陷入一片寂靜。視頻電話此處就掛掉了。
我呆呆地坐在那裡,腦海中不斷回蕩著他剛才所說的內容,隻覺得思緒如麻,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回應。他的話語猶如一道閃電劃過夜空,瞬間點燃了我思維的火花,讓我的cpu似乎都要因過度運轉而燃燒起來。
難道,汪部是在暗喻人類?人類就是可悲的家蠶?
我們自以為光明和熱鬨的社會,不過是一場有計劃的盛宴和過程而已。
我們看到的邊界,最多就是竹盤子的邊界。
我們,都是被特意製造而在地球上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