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沒事兒。
隻要不鬨出人命來,都不叫事兒。
就當是破財免災了。
除此之外,未來的外賣小哥,也是電瓶車的主要消費者。
如果李墨白能夠把電瓶更換網點建設的密集一點的話。
解決大家的充電後顧之憂。
那車主們也不必冒著危險拎電瓶車回家充電了。
遇到問題,要想辦法解決問題。
而不是說簡單粗暴的一禁了之。
大部分電瓶車主,都是為了生活苦苦奔波之人啊。
整體上來說,這種安全係數是最高的。
同時呢也能避免出現資源浪費的現象。
畢竟一旦這些電池的規模統一了,未來就可以執行統一的生產標準。
整個電池的外觀規模確定下來之後。
後期即使技術不斷的更新迭代、
那也是在原有的這個外觀裡不斷的去錦上添花。
但是前期投入的充電站卻能夠長久的使用下去。
甚至於隨著技術不斷的發展。
將來山河電瓶車還可以推出租電池的方案。
大家買電瓶車的時候就可以不買電池。
每月幾十塊錢的去租。
這樣一來,極大的減輕了購車的壓力。
對於剛步入社會的年輕大學生來說,這無疑就非常的友好。
雖然這樣的商業布局模式,前期投入的資金肯定相對比較大。
但是隻要自身的體量上來了,內循環足夠的多。
還是能夠實現盈利的。
其實就跟某品牌的電動汽車一樣。
你不能說他的商業模式不對。
換電技術與快充技術就是路線指針。
如果說所有的電動汽車電池都是統一的,換電站能夠為所有車型的電動汽車進行換電服務的話,那就非常的牛逼了。
但問題是做不到這一點。
其他的品牌肯定不願意把自家的電池大小做的跟你的一樣。
如此一來,主動權就被你掌握了呀。
所以,你搞你的,我搞我的。
你在全國搞換電站。
那我就去搞超充站。
你換一塊電池隻要幾分鐘,確實很牛逼。
但是隨著超充技術的不斷發展。
未來的話,如果用超充給電車補電。
補到百分之六七十,隻需要二十分鐘,或者更短的時間的話。
那你的換電技術就沒那麼香了呀。
隨著超充技術的不斷發展。
真要是到了哪一天,十分鐘就能把汽車電量從零提速到百分之八十的話。
那全國的換電站全部要涼。
當然了,這個技術應該是比較難突破的。
而且超充會不會對電池造成損傷,影響使用壽命,現在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不過在大家傳統認知當中,超充還是不太好。
不著急的話,還是家充慢慢充電。
總之,既然做不到這一點的話,那就還有一個辦法!
鋪貨。
你的產品銷量足夠的高。
有足夠的消費者開你家的汽車。
世麵上百分之三十的電動汽車是你的。
換電服務能夠支撐起你換電站的日常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