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國民扭頭看向李墨白道:“墨白可知宋大順何許人也?”
李墨白苦笑一聲。
就知道要考驗我。
但是還真沒做過這方麵的功課。
一旁的溫馨看出了李墨白的迷茫跟窘迫。緩緩開口道:“瀘定橋。”
電光火石之間。
李墨白思路瞬間打通了。
想起來了,短視頻平台的熱搜啊。
天命人宋大順。
原來是他老人家,那可了不得了。
不吹牛逼的說。
共和國功臣啊!
“急行軍,去瀘定。”
李墨白緩緩吐出六個字。
溫國民滿意的點點頭沒錯,就是這六個字。
就因為這六個字?成功拯救了當時命懸一線的隊伍。
宋大聖18歲的時候,親眼目睹石達開兵敗。
從那之後他就苦苦思索。
再有一支隊伍,麵臨如此絕境的時候該如何破局?
一直到他90歲的時候,遇到了人民的武裝。
正是在他的指引下,飛奪瀘定橋,絕境求生!
從此,打開了全新的局麵。
想到這裡的時候,李墨白整個人也是忍不住熱血沸騰。
簡直不是一般的酣暢淋漓呀!
所以有人將他跟偷偷掩埋嶽飛屍骨的獄卒槐順一起稱之為天命人。
雖然多多少少是有點藝術加工的成分在裡麵。
但是整體上來說,這個故事並不算多麼誇張。
不能無限的拔高宋大順的貢獻。
搞得好像沒有他一切就會毀滅一樣,但確實沒有他的指點,真的會損失非常慘重。
這是公認的事實。
就好像雜交水稻,不全是平老的功勞。
也有其他的農業學家額貢獻。
但他確實很關鍵。
因此宋大順的後人基本上都是衣食無憂,被安排進體製內工作。
好像都是事業編的紀念館講解員。
或者就是在紀念館裡從事相關的工作。
雖然不至於說都給安排領導崗位。
但是也是一張長期的,穩定的飯票。
這就足夠了。
況且每屆的領導班子都會去探望,這就是對其功績的認可。
以一己之力。恩澤子孫。
能夠有這樣的成就足夠牛逼。
並不是說,讓子孫當官就是好事兒。
能力不足的話,把握不住,反而是會害了他們的。
葬送了祖先的英名。
這樣就挺好的。
紀念館的事業編。
不說世襲罔替吧。
至少三四代人衣食無憂的。
相比於同鄉們來說,簡直不要太爽。
彆人都在苦哈哈的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地裡刨食。
你家在紀念館裡舒舒服服的吹空調,吹風扇。
太舒坦了。
溫國民還順帶關心了一句羅子欣的表現。
那李墨白肯定是要給予頗高的正麵評價的。
溫國民放心的點點頭。
原本李墨白還以為老爺子會跟往常一樣對自己進行全麵的指導點撥。
但是這一次沒有。
就是簡簡單單的吃了個飯。
隨後一家人就跟動物園裡看大熊貓似的。近距離觀察溫紹鈞。
百看不厭!
“你們山河學院。寒假經濟搞得不錯呀。”
“新聞上都報道了。很多學生積極投身寒假勤工儉學。”